星期一, 2月 26, 2007

CW 23

接觸「同人誌」和CG,是year 2左右的事。當年碰巧買了一本日文CG 雜誌,教人如何用photoshop 繪出動漫作品,一試欲罷不能,紛紛應用在HKTRPGC的網頁內。又為了結識更多的插畫師供HKTRPGC之用,特意結交年輕的CG大師(我這類「葉公好龍」CG友當然高攀不上,講多兩句就無人理了)

較年少時,心態是希望「贏過」別人:畫功咁屎都夠膽擺攤,我都得啦!
當時缺乏紀律和行動力,連參展也談不上,只是言詞上的巨人。

早一兩年前,應邀相助網友參展,傾了幾個月,到最尾兩星期才製作宣傳品、封面、畫稿、排版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力不討好。水準遠遜預期,發起人哭喪著臉發誓從此不幹(估計他只是受人指使,並非特別喜歡),樹倒猢猻散,再沒下文。

去過數次CW,由最初滿腔熱誠,變成純粹探班「及」女
這是年紀大了,心態不復往日
偏偏晚飯時跟幾位參展朋友談到同人誌製作細節,鬥心又死灰復燃

年紀大的障礙,並非能力衰退
倒是我由理想熱血青年,變成凡事想多幾想的溫血青年

對於design,累積了數年經驗,還勉強有一套標準:何時適可而止,何時刻意求好,現實和理想間有個平衡。

對於繪畫我並沒有這個平衡,尤其為自己創作的時候。

我心目中覺得好的畫,就是日本專業級的插畫水平 (半專業級也可)。
要畫到那個級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多看多畫。而我的能力遠遠未達那個境界。

另,又因為對專業日漫製作有基本了解,明白那是由一班專業畫師,加上專業的編輯和編劇長時間的結晶,當然還少不了精準的market segmentation。

一兩個業餘者不論多努力,要超越十數人的成果並不可能。退而求其次,畫一本勉勉強強的短篇同人誌,故事一般,畫功麻麻又如何呢?自問不是梁家傑,我對於一開始就不打算成功的計劃有些抗拒。(事實就是我有很多打算成功的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除了對素質的要求,我還有另一個不小的心障。我對於大多數的東西都有一點小聰明,只要專注在任何一項,要有小成並不困難。

因為這點小聰明,我涉獵很多東西,每一樣也只懂皮毛,eg. illustration, programming, photography, screen writing, planning, video, copywriting, sales, marketing.

做了二十幾年人,集中力低正是在下最大致命傷。主攻photoshop 又怕不懂3D 過不了世,學web 又想要學programming 和animation。

以前大把青春,還可以fooling around,現在時間很寶貴,不能隨便浪費。

下一步到底應怎樣?畫?不畫?怎樣畫?事業又如何發展?

還是先睡了。(笑)

星期五, 2月 16, 2007

year of pig or year of boar?

or swine? if that matters...

大客最趕的部份暫告一段落,轉眼又另一個新年了。
希望新年可以補返少少失去的睡眠。
也希望早點可以達到今年的投資目標啦!(哈哈)

silent take over 始終來不及看完。freakonomics 亦唔上唔落,姑姐介紹我看Peter Lynch 著作 one up on wall street。Peter Lynch 用字淺白,間有典故,總覺得那個年代不論是金融(Peter Lynch)還是IT (Steve Jobs),識見都較全面 (也就是現在大家掛在嘴邊的通識)。

近期看過的電影有:a scanner darkly (22世紀毒殺網絡)、冬蔭功和瘋狂的石頭。劇集方面掃掉了hotel babylon 以及 everybody hates chris。

冬蔭功大概就是Tony Jar 把不同的對手扭成八爪魚,太大隻扭不動的就剁成刺身。單純官能刺激,看這齣電影反而有點像90年代的港片,不合理,大男人,但大膽富娛樂性。

A scanner darkly 改編自80年代同名小說,是極罕有的獨立動畫電影,此片所以罕有,乃因為其獨有的畫面處理效果,全片採用vector graphic style,看上去就有如一套極精美的illustrator movie。故事盡可能忠於原著,述事方式較接近藝術電影多於荷里活主流片,全片沒有太多plot tension,節奏並非我們習慣的那種一件事接另一個plot,前半段主要是一班道友啪丸後在吹水,跟主角無關痛癢。大橋在結尾10多分鐘才串連起來,而且是個教人相當沉重的結局。

瘋狂的石頭頗有水平,但較適合內地人看(有不少gag位我都不懂笑),當中帶出很多社會問題,時間所限暫且不贅。

Hotel Babylon...嘿嘿,也留待下次吧。

星期一, 2月 12, 2007

宣傳吹捧

大學修電影課時曾經以占士金馬倫作為研究主題。喜歡他的電影不在話下 ( Terminator 1, 2, the Abyss, Alien 2, True Lies, Titanic),占士金馬倫本身是個要求嚴謹,並且經常打破常規的編導,例如他協助John Carpenter 在 Escape from New York (1981) 一片中以塗黑了的模形加上親手塗繪的 grid line 扮電腦3D 描瞄效果,當時做FX的人全都大跌眼鏡。

Abyss (深淵)中的水精靈,在當年也是行頭破天荒第一次的電腦morphing特效,在水底拍攝的難度也是數一數二的。

寫論文時主要參考源自此書:Christopher Heard: Dreaming Aloud, the life and films of James Cameron。抄考價值高,把它當成正經一本傳記來看卻是十分水皮失實。

為甚麼此書不盡不實,可以參考關於 Terminator 1 的選段:(沒興趣可略過)

... Arnold Schwarzenegger was of course cast as the terminator, a part originally intended for Lance Henriksen, but he appeared as a cop in the movie. Originally Schwarzenegger was also trying out for the part as Reese but thought the terminator to be more intriguing. Linda Hamilton was cast as Sarah Conner, a character loosely based on Cameron's first wife Susan, and finally Michael Biehn was cast as Reese. The cast and crew were instantly impressed with Cameron, his commitment to the project, his willingness to demonstrate stunts and his no-compromise attitude. The movie was completed on schedule and on budget and to everyone's satisfaction.

上文講到大家順順利利,一拍即合,但實情確是這樣嗎?
原來,T1 的機械殺手選角本來不是阿諾,是他或者他

而阿諾,雖然憑第一集「皇者之劍」平地一聲雷,但星途還是陰晴不定,他本來強烈希望擔當男主角Kyle Reese 這個角色,然而導演占士金馬倫和監製Gale Ann Hurd 也一致反對。這不難理解,Kyle 這個角色對白極多,Terminator 並不會坐定定同你慢慢講點解Skynet 會派佢來追殺Sarah Conner,故此正反的劇情只有Kyle 一個人能夠交待。以阿諾甩皮甩骨的奧地利英文和化石演技...哈哈...嘿嘿嘿

當時,阿諾對於這套電影極之不滿,因為Terminator 這角色幾乎完全無對白!有的也不是完整的英文句子!eg. Your clothes... give them to me... now.

占士金馬倫是個絕對的control freak,阿諾如何中槍,怎樣倒地,甚麼時候爬起身,都抓得極緊,阿諾根本就沒有甚麼發揮演技的空間。他當時跟友人抱怨 (原文一時找不到,大意是這樣) ...some shit movie I'm doing, it's about some aliens from mars, and they just keep shooting, in the end everybody is dead!

而且製作budget 極低 (6.5 mil),連製片公司也不看好,在海報上他們曾經要求阿諾要坦露胸肌以吸引更多觀眾 (占士金馬倫對此極力反對)換著我是阿諾,都會覺得很委屈,有時表面的低潮,可能是未來發跡的伏線。(各位身陷低潮的朋友,姑且這樣自我安慰罷!)

再回到占士金馬倫的傳記,看完上文就不難明白,為了某些目的,導演和阿諾都被「美化」了,我又不禁想,其他成功名人傳記,到底有幾多參考價值?

星期日, 2月 11, 2007

衝刺一輪又一輪

最近係咁通宵搏殺,新account,大牌子客,錢唔justify 都接左返來先

做完都算大開眼界,見識到一件事,原來可以由簡單變成超複雜。我唔知上手個programmer 到底想保障自己,還是識少少扮晒野 (又或者兩樣都有d)。總之佢用左最複雜的方法去做十分簡單的事。打個比喻,由page A 去page B 就好似扭一下門把,開門,完事。經過佢扭曲之下,度門加左三把鎖,鎖匙亦被拆成四五份,散落在不同地方。

開始時我跟partner 都覺得可能係大行家encrypt 自己d 野,做做下越來越唔對路,因為呢d 唔似encryption,各program既開關制電源通去邊根本就隨機接駁,就算事主本人隔一年睇下件事,佢都一樣死。難怪佢潛晒水。若果想保障自己,明顯地就做不到(已經失左個客),頂多只能玩死下家(我)。以佛緣角度分析,我前世梗係害得佢好慘,今世佢來算帳了。

呢輪搏得太盡,我已經有成個幾月無乜點正常訓過。尤其對上三個星期,先係馬拉松式挨夜做video,再係病到九彩,剛剛好返就接單咁樣的蘇州c 。長期唔夠訓,會引致肥胖以及記憶力嚴重衰退 (還有一籃子健康問題),我不是血酬designer,下星期要回復正常作息。

前輩教落,出來做事要廣結善緣。但最近一次被人過橋抽板,朋友都冇得做。廣結善緣恐怕要換成「相金先惠」。甚麼時候幫人,是門十分高深的學問。

星期二, 2月 06, 2007

youtube 痴漢

在youtube看到一段標題「電車痴漢被捕」的短片。內容是一個身形略胖的男人被一群職員制伏,期間男人不斷高呼「放過我呀!」「唔好影相!」,標題所示的女事主在片段中短暫出現約一秒左右,當中並無甚麼非禮場面,也沒有講述詳情。

可是...若果片段那個男人是無辜的話,短片的殺傷力就大了。只要少數人別有用心,在公交上隨便捉住一個男人喊非禮,同黨在旁攝錄,鏡頭完全集中在男人身上,一放上網,那男人水洗都唔清,立刻被網民批鬥浸豬籠。手段再狠些,說不定還可以向男事主勒索non-youtube fee,收完錢照公開上網。

很可惜,這條橋只適合女人屈男人用,倒轉行不通。現在做男人還真不容易。

少少題外話:97 年前後的蘋果日報還有點書卷氣,會用「祿山之爪」來形容電車男的行為。我預料不久將來時事版會出現非禮片段重組,以及「電車肥男喪擒貧乳OL」之類的標題,務求達到 infotainment。

星期六, 2月 03, 2007

Gonna Fly Now

新一集洛奇為整個洛奇故事添上十分美好的最終回,相信對於baby boomers 這更是一套很勵志的電影:誰說六十歲不能再上另一個顛峰?

雖然洛奇 6 無法像第一集般創下 1.1 mil 成本賺200 mil之餘又狂掃九項提名三項奧斯卡的神話,但24 mil 製作費收接近110 mil 票房也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這一次,史泰龍的演出恰如其份,沒有「為老不尊」,他很清楚自己的年紀,沒有扮sexy玩床上戲/調情,也不是擺出高姿態站在正義高地挑戰對手(更不會像某州長用CG執靚自己的肌肉)。洛奇步入暮年缺乏可拼搏的目標,只能緬懷過去,劇中加插第一集的片段,人面桃花也全非,這種平平實實,沒有放催淚彈的淒涼最易攻破觀眾的防線。

洛奇系列的御用配樂師 Bill Conti 翻用八成洛奇 I 的原聲配樂,換句話,這是銀幕上一次集體回憶。

結局跟洛奇 I 也首尾呼應,有影評說這套電影獨立來看只是頗具娛樂性的小品,放在洛奇系列來看卻是水平極佳的終章。這點我十分同意,試問續集有幾套能夠善終?異形4 ?海洋12, 13? 還是恐懼鬥室4之鬥極唔死 ?

另有評論指史泰龍作為編劇,對洛奇確是暸如指掌,可惜寫洛奇以外的角色就吃力不討好了,例如描寫年輕拳皇Dixon * 的自信危機、Marie 兩母子的性格等,史泰龍只能輕輕帶過。這我也相當同意。

(* Dixon 在拍攝拳賽時曾失手 KO 史泰龍...龍哥,何苦一把年紀仲出來搏呢?人家可是真正職業拳手來的)

下一套新作就是Rambo 4...Metal Gear 4兩鬢銀白的solid snake 我尚可接受,史泰龍當 60歲的退役美國大兵這次難道去對付北韓核危機?還是潛入中國血酬礦場拯救失蹤的美國記者呢?抱歉我期望不是太高。

自問聆聽能力在英語社會屬中等水平,但史泰龍的對白我聽了很多次也聽不清楚他在說甚麼。

click to listen

"Yo wicked! I did it!" 不是吧?

"Yo Richard, I did it!" 找不到一個叫Richard 的角色

"Yo Adrian, I did it!"

原來這才是正確答案,Adrian 是洛奇的女友, you hear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