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19, 2011

網絡23條,關你事




不少人應記得2003年50萬人示威,推倒了23條立法。可是自從03年後,政府將23條的各種條文分拆成針對不同組別的議題,令反抗的力量分散、傳媒無法聚焦,而且每一次的條例,都總是高舉公平和道德的口號,一般市民不易察覺,即使知情者亦難以向公眾三言兩語解釋。

這次23條管制網絡部份,透過區議會選舉條例修訂,以及新版權法例訂分拆上市。若非網絡電台的主持及一眾社運份子們,於上班時間抽空到場示威抗議,尋常百姓很難知道曾經有過諮詢會,遑論了解和發表意見。

所謂網絡23條是甚麼?表面上要求網絡電台,接受主流媒體一樣的規管,例如在選舉時對各候選人作出平等處理,乍聽很合理,對不對?

首先,所謂平等處理,就是主流媒體(如電視)提及候選人甲的時候,同時也要給予同選區內的其他候選人乙丙丁相同的宣傳時間。因為大氣電波和頻譜屬於有限的公共資源,好些主流媒體如港台的運作涉及公帑,為了對所有納稅人公平起見,主流媒體必須對所有候選人作劃一處理。

可是到了網台,同一邏輯就不再適用。因為網台不涉及頻譜資源,一切營運由民間私人出錢,不存在對納稅人不公的問題。

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到底你如何定義甚麼是網台?例如小弟就見過有人手持iPad 加個收音咪,輔以3G上網及一些雲端服務,即可成為「一人電台」。更普遍就是好些人喜歡用webcam 錄vlog,透過youtube等免費平台放上網。因為政府對於網台定義非常含糊,閣下的tweet、facebook status、youtube轉載、或者在討論區的留言串,也可以被定義為網台。官方對網台定義的回答是:「我諗大家都明白架啦。」

那麼網台被規管後,會有甚麼後果?例如閣下在網上發表任何有關候選人的見解,均有機會被視為助選行為。假設我極支持禮義廉黨,在討論區轉發一條恥笑候選人「掟蕉」的youtube,由於我沒有遵守「平等時間」處理,讓「掟蕉」都有100%同樣的篇幅,就有可能因違反選舉條例而受到譴責和控告。

至於何為公平,由誰去定義和仲裁,至今也是說得不清不楚,例如我轉貼候選人「掟蕉食屎」的youtube 3分鐘,再播寫有「支持掟蕉」字眼的空白雪花片3分鐘,是否公平?

當然修訂通過後,政府會選擇對甚麼政見的市民執法,借用馮法官一句「我諗大家都明白架啦。」

*******************************************

網絡23條另一個化身,就是新修訂,並進入二讀階段的版權條例

仍在諮詢沒有明文寫出來的是:日後「惡搞」、「再創作」均會受到版權法所規管。小弟今日在網絡自由民間諮詢大會得知,原來新版權法下,版權持有人根本得不到保障。假如A君改了某「愛妹妹」藝術家的圖象,並於網絡發放,即使藝術家「愛妹妹」沒有控告A君的意圖,政府都有權起訴,而起訴成功得到的罰款,亦不用賠給被侵權的「愛妹妹」。

也許你會想,只談風月不講政治,不就行了嗎?

非也,例如盲光社之流的泛道德壓力團體,看不爽你們男人老狗當「偽娘」,在comic world扮成美少女戰士招搖過市,他們以前無罪可控,現在可以向政府舉報閣下「侵權」。

這並非甚麼遙遠的事情,早在幾個月前,盲光社就曾經踩場comic world,向某知名的H漫同人誌提出指控,謂其販賣淫褻不雅物品云云,雖然該攤檔有遵守大會規定,在作品加上18禁封條等措施,仍被召上庭罰款 (該漫畫攤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是一己之力跟盲光社打官司戰,要麼就是乖乖罰幾千元,讓盲光社有個案例可循)

盲光社有了新版權法,更是如虎添翼,要砌甚麼生豬肉也可以。

沒有人喜歡大熱天時,放棄難得的假期,由維園步行到政府總部,也沒有人無緣無故走上天橋示威,我們大多數市民都很和平理性,只是政府的條例越來越暴力瘋狂,小弟一介草民,只能跟大家講聲,今年71見!反對網絡23條!

星期一, 6月 13, 2011

Speed dating you 賽後報告



早陣子,小弟不幸重回單身大軍的行列,身邊的酒肉朋友、狐朋狗黨紛紛拿小弟出貨,頻說有好女仔介紹云云,印象最深那次,聯誼活動居然是看Chinese gay porn 《關雲長》,想起曹操「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就是新鮮草,關羽一定會吃我」那副嘴臉,立時毛管戙丟那媽,甚麼興緻都沒了。

身邊朋友紛紛成雙成對,見異棄友,小弟終日螫居斗室,居然有抑鬱復發的跡象,跟朋友浪子M提起,他拍心口說「無問題,有解救!」二話不說安排小弟參加他的速配公司其中一次speed dating 速配派對。

派對共18男配18女,每台分成4~6人一組。小弟甫坐下,立刻做threat assessment,外觀不俗的男生大約有5~6人,70分以上女生8~10人。

同台兩位男生,一位是專業建築師,另一位雖然沒細問,看身型舉止有點像公務員/紀律部隊。同桌女生反而不太對咀形,有一位從事科研的,大概囚在實驗室被人研究太久,不擅說話。另一位社工態度也是普通,小弟無心戀戰,倒是那位公務員很努力地挖話題。相比下,有些男生一開始獲發與美女同台,大概是佔盡甜頭吧?亦不盡然,沒與美女同台,有時反而是優勢,下文再解釋。

派對開始,先來一輪熱身遊戲破冰,在場男女大多都很outspoken,簡短飯餐後,主持見水溫已夠,不多費唇舌,開始正本戲。基本流程是每對男女交談約6分鐘,時間一到,男生就要起身往左移,跟下位女生配對,每人有一張名單以及memo紙以加深印象。

小弟情緒實在低落,泡妞談情搞爛gag的興致不足半成,又不想dead air,索性把心一橫,丟低一句「我好忙,不如你介紹下自己丫,或者隨便問我問題也可。」然後拿起memo紙,照著女生的臉相繪畫。

想不到居然大受歡迎,事後鎖定了9個女生,有8人願意留下contact給小弟。

我的memo紙是這樣的:



有畫下臉相的,都是go-able的女生,有一位沒畫好,那是因為談得興起(`∀´)。細心的朋友會留意到我連她們的職業也寫下來,絕大部份條件都非常好,有marketing、會計、地勤、幼兒園教師等,有不少都非常外向,亦有部份很文靜和文藝風。

前面提到,沒跟美女同台,為何反而有好處?事關活動未開始時,大家仍處於一個很理性的狀態。起步鐘聲一響,眾人會進入dating mode,大部份女生會有點自high,尤其跟三兩個男生傾談熱身過後,這種現像更明顯。當晚,有好些女孩子外貌分數頗高,平日以小弟這類拙電車男,絕無膽色能力埋身。可是進入dating狀態後,她們都變得很友善平宜近人,有兩位甚至滿臉紅暈。(心裡想問她們是否有高潮了,又不好意思開口)

有些看倌或會質疑,是否小弟偶爾好彩撞正索女當造,所以有這麼多go-able的目標,事實上小弟以前也玩票地參加過一次,亦介紹過身邊朋友參與,同場的女生普遍質素都屬中上,倒是男生經常出現不夠人的問題。第一次參加後add了好幾位女生的facebook,她們很快也找到男友,換頭像相然後影些嘔心合照曬幸福(-ι_- )

講完正題,略談配套。

當晚大多數人大概不會感到有甚麼安排,正因為Speed dating you兩位主持做得很seamless,把自己的存在感減到最低,同時默默地留意全場,替大家斟水斟果汁、提醒男生移座、適時安排休息、安排memo紙、提供參加者name tag等等。配對時間曾經多次微調,由當初3分鐘變成6分鐘。活動有多個主題(有些相當實驗性,最O嘴是有林夕賞析會和六四速配)

辦速配活動,主辦單位有無心機,對比下很易看出來,問過一位女孩子參加別家speed dating boat trip,原來只是將男女十餘雙放進獸籠,再揚帆出海。結果害羞的男女屈在船頭船尾,索女三兩名被六七個鯊魚男纏足整天(別叫我解釋甚麼是鯊魚男,純粹覆述)

對比下Speed dating you的搞手每次都會微調自己的活動,亦非常認真看待參加者意見。還記得小弟有次跟朋友飯聚,凌晨醺醉歸家,MSN見到浪子M仍然online,打個招呼,原來在回答客戶email和配對資料,當時肚裡的酒有幾分化作冷汗,暗叫慚愧@@"

*******************************

and here goes the million dollar question...

到底speed dating有無效?能否找到好對象?

我不懂以女生角度作答,先講男生那邊,小弟九中有八純屬好運,而這八個女生當中,不排除有三兩人可能揀無可揀,或者鬼掩眼錯手揀了小弟。可是單憑第一手印象,有兩位女生小弟有七成把握,而且是despite其他人競爭,也有這個成數,因為大家有些niche interests夾到咀形,普通男生不易有。

又,其實在那九個目標女生以外,其餘有三四位女生也屬於7~80分水平,只是我感到大家調子不合,介紹時也就放軟手腳 (有位做會計的,外向好動,樣子像平民版周惠敏,可惜我好靜)

基本上,全場女生除了三兩位樣子有點sorry之外,其餘也順眼。樣子sorry那些,性格也不怎討厭,唯獨有一位女生說看不上全場的男生,因為沒有「專業人士」,即會計、律師、醫生等,但她的長相打扮,正是最sorry的一位,恕我直言。

通常女孩子會聯群結隊參加speed dating,相反男生泰半單打獨鬥。更多男生甚至過不了第一重心障,要麼覺得「自己不需要靠這個識女孩子」(但實際只是呆等「緣份」),要麼就是自卑覺得條件不好、怕嘗試新東西,懶得行動等。其實有speed dating的格局,可幫助不少平凡男生跳過最大死穴如怕醜、不敢出手扮君子之類。

小弟強烈推介各位單身的看倌,可以嘗試參加浪子M的Speed dating you活動,勝在夠老實認真
(初心者想穩陣的話,參加正規的速配或者table for six就好)

星期四, 6月 09, 2011

中華時計匠

三十歲前,我一向奉行人有內涵,就不用太理外表的宗旨。當年靠有幾分年青以及聒不知恥,尚可以在江湖混一兩下。

過了三十,同一套不再行得通,要稍為對自己外觀負責。

幸好有些紅顏知己提點,出席社交場合總些有一兩套見得下人的衣裝。可是,仍有一環沒法及時指點,就是accessories。我不穿環戴鍊,餘下的選擇只有手錶。

其實腕錶已成為顯示衣著品味一個合理借口,要看時間,手機早已足夠。

托賴某位朋友穿針引線,介紹小弟留意一下中華時計匠這個新冒起的品牌。

以前玩攝影的朋友,玩厭了Leica機,會突然轉玩「海鷗」相機,近期身邊一位熱愛運動的朋友,汗衫就是「李寧」牌,質素和設計都可以。早前Art Hong Kong 11,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亦紛紛大玩中國元素或中國主題的作品,可見這是三五年內炙手可熱的主題。





這款中華時計匠腕錶,售價萬多元至兩萬元不等,針對中高檔年輕市場,不想隨波逐流Tissot, Agnes B之類,可以一試,到老蘭泡洋妞,酒過三巡,也多了個話題

"How do you like my watch?"

"Not bad at all, what brand is it?"

"It's called Chinese Timekeeper, China made, don't panic, it's not gonna explode, worst case the explosion will probably come off as a fake puff."

"(giggles)...what explosion? you're funny."

"You never watches news about China products? oh well ignorance is truly a blessing. Actually this is very rare brand, limited edition, less than 200 copies worldwide, caused me a lot of trouble to get one, see that wound on my forearm?"

"Oh my god!"

"Nah that was a mosquito bite badly scratched haha!" (a smack on the arm)

"What is that red thingy over there? Is that number 10 in Chinese?"

"Significa perfetto."

*********

平心而論,這款腕錶的中國元素還未到我心中水平,例如那個代表「十全十美」的十字,以前在陳幼堅的Seiko Clock都玩過一次,只不過一來那是個大鐘,二來字款太似外國的唐餐Chop Sui料理,反而CTK腕錶稍為低調正經,沒那麼「玩野」,出席正經場合得體,蒲夜場也有點gimmick。

而且我相信,這款腕錶,五至十年後,會變成價值極高的collector's item,因為這是國產品牌早期產品,放遠十年二十年來看,別具歷史意義。

再補上幾張開箱圖










產品詳情可以參考官網

星期二, 6月 07, 2011

最後一代六四人?

六四「事件」,過了二十多年,其實對各位看倌有無關係?

有。

當年六四的民主訴求,我姑且假設民主選舉是「西方價值」不適用於中國,不講了。

可是,當年民眾另外的訴求是反官倒(貪污),22年後,不單止共產黨的人數膨脹到不合理,朝野無人不貪,還出現假糧假藥假房子,這連當年的百姓也想像不到。

這些東西,今天你我都間中會放入口吃、穿上身,餵給你的孩子,甚至花一生的積蓄去供。

整場六四運動,多年來本質沒有變,變的只是名字,現在我們稱之為「維權」。沒有外國勢力可以「煽動」民眾「反革命」,因為民眾要求都很基本簡單,用老實的工作換取報酬,有穩陣的房子,有安全的食物,基本人身安全,舉報罪案時,自己不會反過來被公安抓掉等等。

這些在內地都不是基本權利,香港也快將失去。

為甚麼支聯會常強調要「建設民主新中國」,因為民主社會,達到以上目標的可能性較大,也有良好先例可循。

***************************

聽網台黃洋達講的一句印象極深:我們七十後,大概是對六四屠城有清晰第一身印象的最後一代人

我們那一代的中小學教育,還未受到偽通識教育的污染和洗腦。中學時,有些年紀較大的老師,受過共產黨的苦,還會教學生「愛中國但不要愛共產黨」。

六四屠城那年我十來歲,勉強叫做懂性。記得電視新聞見到內地人遊行,一邊喊口號:「小平你好!你好胡塗!」(今日的中國人,假如有示威的自由,不知會對溫總胡總喊甚麼口號?溫總你好!你好演技!)

屠城翌日早上,學校上了一課「國民教育」,廣播指示全校同學肅立,再公佈六四消息。當年很蠻荒落後,沒有教學生們「應該以多角度,根據國情思考國家時事」,也沒有持平理性地教導我們「軍隊反應固然有點過敏,可是學生先刺激軍隊,也是學生不對,總括而言,六四事件軍隊和人民都要負上一定責任」之類。

當年值日廣播的老師,只是很簡單地說「昨日,成千上萬的學生和民眾,在北京天安門被軍隊冷血屠殺,我們痛心疾首!」

除了六四翌日的片段,其實看五月25日的新聞也很有意思,當年示威遊行跟我們香港每年的七一訴求相近,可是當年他們就得死。



黃洋達在節目呼籲,將事實傳出去的責任,已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你身邊不知道六四屠城真相的年輕人甚至同輩,數量其實多得嚇人,學校不會講,或者只會提一個扭曲了的版本,媒體不會解釋,我們唯有盡最後的努力。

假如你錯過了六四晚會,接下來的71,上街行使你的集會示威自由吧!趁行使這個自由的代價還未變得太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