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14, 2011

轉載:感覺關總掣(上)

原文:光明女樂

早前在拙欄提及,我的通識班上,愛叫同學分享「一分鐘故事」。

看似尋常的聊天,卻原來比測驗默書,更叫孩子為難。

孩子都說,故事講不好,是因為不懂取材,不夠技巧。但我思疑,其實真正欠缺的,更原始,而且跟所有都市人一樣,是對生活的「感覺」。

「上周……去了印尼。」某次,某甲如此展開他的故事。

「然後呢?」我問。「無……無啦。」「多說一點?」我鼓勵。「在飛機上看了兩套戲!」我打了個突,心忖﹕這兩套戲一定史無前例的精彩。

「然後呢?」「套戲……120分鐘。」他那恨不得找洞鑽的樣子,告訴我其實他並不是要談那齣電影,而是壓根兒想不到要談什麼!

追問下方知,去年孩子的家曾接待某印尼學生,今次是交換計劃的下半部,輪到孩子造訪印尼。

首次隻身深入彼邦一個陌生家庭,怎可能沒故事?幾天以來,都幹過什麼了?

「沒什麼呀,都是吃飯睡覺出街之類。」孩子說。「有沒有甚麼跟香港不一樣的?」「嗯,好像沒有。」

「哎呀,怎可能?一定很好玩!」等聽好戲的同學們,難掩失望之色。

其實,說不出故事的,不只某甲。大部分孩子,都對別人的故事很有興趣,卻無甚意欲講自己的故事。這方面,還挺像成年人世界,永遠隔離飯香,認定自己的生活,乏善足陳。

出國幾天,即便只是吃睡拉,在別國的文化習俗中,也總有點觸動情緒的片段吧。倘若真的跟香港一模一樣,就更是大新聞了。

絲毫未覺當中有文章,大概是因為,我們的七情六慾五觸覺,關掉了總掣,而且關得太久,久遠得生了鏽。沒有值得說的感覺,因為早已沒有任何感覺。

究竟怎樣令孩子重拾感覺?這問題,我至今也沒答案。(待續)


*****************************************

屌,之前話個fd唔思考,原來同上面個case一撚樣。
我諗幾年後香港應該更多呢類即使有心也不懂用腦的機械人面市。

3 則留言:

C.M. 說...

未睇原文,我估九成九呢個乜春交換生計劃都係父母主意,話去邊就去邊。

如果要個仔會有咩感覺,父母付出唔止係錢囉。

唔知係咪公道話,無興趣你叫佢點思考嘖。

C.M. 說...

再講,要重拾所謂感覺,應該先從興趣入手。雖則我都明,要培養他人既興趣,嘿,辛苦咯。

黑人 說...

聯合國對全球的兒童問了一個問題:「請針對其他國家食物缺乏議題提供你自己的意見」,對於這個問題,竟沒有一個兒童能回答,因為沒有一個兒童完全聽懂這個問題。拉丁美洲國家的兒童不知何謂「請」、美洲國家的兒童不知何謂「其他國家」、非洲國家的兒童不知何謂「食物」、歐洲國家的兒童不知何謂「缺乏」、亞洲國家的兒童不知何謂「你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