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千煩惱絲,早已不復一大半。飛髮過海肉酸,今時今日,理個skinhead look亦很普遍。
近日事忙,頭頂雜草叢生,亟欲剷之而後快,今日終於有空到東洋小店10 minutes just cut。
新人髮理師接下這個3mm剪草job,不消五分鐘完事,然後他滿臉尷尬問:「先生,請問你...要唔要個梳?」(梳是用完即棄品,每人光顧後均有送贈)
聞之苦笑,反問「你覺得有無需要?」
「sorry呀,其實係公司policy,前排總公司鬧我地,所以呢排剪左幾個3mm客都逼住要問。」
*****
想起早陣子學日語,日本人詢問對方是否想做某件事,有種特定的句式,例如「去不去吃午飯」(昼ごはんを食べに行きませんか),會加上一個否定的虛詞,好讓對方能體面地拒絕你。
換在小弟的case,理髮師其實可以講「個梳都唔要喇可?」,至少問起來沒那麼突兀,假如我想起還有其他的毛需要梳理,亦可以答「無謂浪費啦,我keep返。」
新人理髮師聞之稱善,希望幫到忙啦!
星期六, 12月 19, 2009
星期三, 11月 19, 2008
憤怒設計中年對談錄
某日,通完頂烏sir sir,來電顯示見到一個陌生的號碼。
「喂,我係K,你有無時間出來食個lunch?」
粗粗地計K是新生代設計低調名人之一,難得佢打來約食飯,當然lur飯應,事後更加要將其姓名隱去,讓我等小薯仔曖曖昧昧地沾下光。
年近歲晚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黑人其實比較想問K有無設計界的(單身)美女介紹,過返個溫暖甚至火熱的平安夜,退而求其次,分享下佢早年的界女心經都好,可惜話題依然好正經咁講返香港設計界的東西。
一輪咀,先數Inno Centre 幾咁唔掂、設計界的建制組織私相授授、某設計會社後知後覺又蠢等等,很自然地,數數下就鬧香港政府的創意政策唔掂。例如創作人在倫敦Tate Modern擺到展覽就代表得到殿典級的認可,相反在香港Inno Centre就等於撈唔掂:因為左手邊畫緊graffiti果位人兄實為某土炮學店的not-so-fresh-grad,右手邊係不知名山寨設計公司,一般珍惜羽毛的創作人大多會恥於為伍,本來想推動創意的德政,變成生人勿近的湘西趕屍。
K 指摘當局官員無vision 無膽,正確,但黑人認為香港地的技術官僚其實不是敵人,官僚們純粹機械式地按本子辦事,並非刻意留難。要從千頭萬緒挑一個萬惡之源,太難,太多事互為因果。
眼見K 雅興所致,有少少狂貓上身,當時我反問,如果讓你渣旗話事,你會否做得更好呢?
K呆了一下,我再補充:即使Inno Centre渣旗的人有vision都好,如果來應徵的創作人都是蛋散,最終整個創意中心依然充斥著一班蛋散。一流硬件無軟件配合還是死。
「對啦,香港的教育也是不行,中小學沒有審美培訓...」
下至幼稚園上至大學,人人都希望不要節外生枝,早點把班房內的客戶們送走,下課了還有教務行政以及大大小小的課外活動,老師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何來vision呢?
學校充其量只能助你應付考試,其餘真的只好靠自己。
家長壓力、殺校、教材供應商的利害關係等一大淌混水,可以改動的空間其實很小。所以說香港缺乏甚麼美術審美培訓,就有如在ICU對一個心臟衰竭的危殆病人說他應多做眼部運動。
講到自求多福,香港人缺乏創意是家長的問題嗎?黑人和K都不是家長,當然可以講得口響,他日輪到自己有細路,又會否拿拿林報游水舞琴棋書畫跆拳柔道珠心算呢?
有時覺得,作為一個香港人,不能錯。
家長培育小朋友不能錯,偏離主流,入不到理想名校,子女的一生就會錯了。
莘莘學子要把書讀好,高考肥佬就大鑊,很難翻身。
出來社會做事,入錯行,隨時窮一世。
正因為這個mentality,做廣告創意都要穩穩陣陣,跟著別人的腳印走,自己就不會觸雷了。受眾也好不了多少,無人敢做第一個吃蟹的勇士,大家都怕自己的口味「錯了」,所以永遠只有主流沒有分眾。有若干經驗的香港設計人,都學懂選擇「對」的東西來做,創意未受精先閹割。
怕犯錯的思維主導整個政府,所以政府永遠在「審時度勢」,電影發展基金要確保穩賺才批錢 (真的穩賺就不用找你啦)。
談香港創意跟港男港女一樣,早已講到口臭。
現時最需要的不是另一個創作大師或者評論人,反而需要一個懂得建制運作的政治家,一方面明白創作人的處境,另一方面懂得建制的利益運作,為創意工業逐漸爭取應有的發展條件。
設計再精彩,頂籠變成另一篇jet 專訪或者報紙頭條。韓國的藝術和電影能夠高速發展,大部份拜政府政策所致,並不是靠幾個創意大師「做好自己」就成事,日本軟權力雄霸全球,也是多年政府和民企努力的成果。太多香港的創作人對現實發出感性的指控,卻鮮有人能夠將之翻譯為技術官僚能夠明白和執行的政治語言。
能夠研究外國創意政策成功要素,並將之移植到香港市場的人,才能帶來真正的CHANGE。
******
攝於沖繩海洋博公園
有幾多香港小朋友可以咁樣玩水呢?(哎也,做乜濕晒,一陣冷親就知死呀你!)

又,黑人認為常接觸大自然的小朋友,長大後心智比較正常
「喂,我係K,你有無時間出來食個lunch?」
粗粗地計K是新生代設計低調名人之一,難得佢打來約食飯,當然lur飯應,事後更加要將其姓名隱去,讓我等小薯仔曖曖昧昧地沾下光。
年近歲晚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黑人其實比較想問K有無設計界的(單身)美女介紹,過返個溫暖甚至火熱的平安夜,退而求其次,分享下佢早年的界女心經都好,可惜話題依然好正經咁講返香港設計界的東西。
一輪咀,先數Inno Centre 幾咁唔掂、設計界的建制組織私相授授、某設計會社後知後覺又蠢等等,很自然地,數數下就鬧香港政府的創意政策唔掂。例如創作人在倫敦Tate Modern擺到展覽就代表得到殿典級的認可,相反在香港Inno Centre就等於撈唔掂:因為左手邊畫緊graffiti果位人兄實為某土炮學店的not-so-fresh-grad,右手邊係不知名山寨設計公司,一般珍惜羽毛的創作人大多會恥於為伍,本來想推動創意的德政,變成生人勿近的湘西趕屍。
K 指摘當局官員無vision 無膽,正確,但黑人認為香港地的技術官僚其實不是敵人,官僚們純粹機械式地按本子辦事,並非刻意留難。要從千頭萬緒挑一個萬惡之源,太難,太多事互為因果。
眼見K 雅興所致,有少少狂貓上身,當時我反問,如果讓你渣旗話事,你會否做得更好呢?
K呆了一下,我再補充:即使Inno Centre渣旗的人有vision都好,如果來應徵的創作人都是蛋散,最終整個創意中心依然充斥著一班蛋散。一流硬件無軟件配合還是死。
「對啦,香港的教育也是不行,中小學沒有審美培訓...」
下至幼稚園上至大學,人人都希望不要節外生枝,早點把班房內的客戶們送走,下課了還有教務行政以及大大小小的課外活動,老師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何來vision呢?
學校充其量只能助你應付考試,其餘真的只好靠自己。
家長壓力、殺校、教材供應商的利害關係等一大淌混水,可以改動的空間其實很小。所以說香港缺乏甚麼美術審美培訓,就有如在ICU對一個心臟衰竭的危殆病人說他應多做眼部運動。
講到自求多福,香港人缺乏創意是家長的問題嗎?黑人和K都不是家長,當然可以講得口響,他日輪到自己有細路,又會否拿拿林報游水舞琴棋書畫跆拳柔道珠心算呢?
有時覺得,作為一個香港人,不能錯。
家長培育小朋友不能錯,偏離主流,入不到理想名校,子女的一生就會錯了。
莘莘學子要把書讀好,高考肥佬就大鑊,很難翻身。
出來社會做事,入錯行,隨時窮一世。
正因為這個mentality,做廣告創意都要穩穩陣陣,跟著別人的腳印走,自己就不會觸雷了。受眾也好不了多少,無人敢做第一個吃蟹的勇士,大家都怕自己的口味「錯了」,所以永遠只有主流沒有分眾。有若干經驗的香港設計人,都學懂選擇「對」的東西來做,創意未受精先閹割。
怕犯錯的思維主導整個政府,所以政府永遠在「審時度勢」,電影發展基金要確保穩賺才批錢 (真的穩賺就不用找你啦)。
談香港創意跟港男港女一樣,早已講到口臭。
現時最需要的不是另一個創作大師或者評論人,反而需要一個懂得建制運作的政治家,一方面明白創作人的處境,另一方面懂得建制的利益運作,為創意工業逐漸爭取應有的發展條件。
設計再精彩,頂籠變成另一篇jet 專訪或者報紙頭條。韓國的藝術和電影能夠高速發展,大部份拜政府政策所致,並不是靠幾個創意大師「做好自己」就成事,日本軟權力雄霸全球,也是多年政府和民企努力的成果。太多香港的創作人對現實發出感性的指控,卻鮮有人能夠將之翻譯為技術官僚能夠明白和執行的政治語言。
能夠研究外國創意政策成功要素,並將之移植到香港市場的人,才能帶來真正的CHANGE。
******
攝於沖繩海洋博公園
有幾多香港小朋友可以咁樣玩水呢?(哎也,做乜濕晒,一陣冷親就知死呀你!)

又,黑人認為常接觸大自然的小朋友,長大後心智比較正常

星期二, 10月 21, 2008
星期五, 10月 03, 2008
優點
早陣子兜巴星盈利及股價均大跌,有分析說兜巴星過度擴充,失去原有「溫情咖啡店」的賣點。以前服務員會記得你的名字及喜好飲料,間中甚至會同你傾兩句最近日子過得如何。
現在變成麥當奴式的員工機械式hello & thank you,員工們不是忙不可交就是疲累得窩在一角自己social。以前對飲品用料有堅持,現在採用強國奶品節省成本。當最後僅餘的一點人性都被當成cash cow 吃掉後,兜巴星對黑人而言只變成一間有插蘇座的麥當奴。
不過,進店前請先留意有無坐位,拿住杯三十大洋的咖啡on99 無位坐十分樣衰,真係貪杯咖啡特別好飲才幫襯嗎?
另外,坐低前請先留神桌面污漬自行抹乾淨,本來帶位抹台都是員工的工作,現在變成DIY,感覺就好似付錢再幫人打工一樣。
最近不想用腦,搭車時看圖多字少的 Japan Style,往往掩卷輕嘆,因為(書中的)日本人實在太細心體貼。原來,世上有些飯店的員工見到客戶自行清理餐桌,會感到萬二分歉疚,連忙道歉甚至會免費奉送小甜點作為陪禮。
有些咖啡館見到店內客滿,會跟其他客人說暫時沒有坐位,再向客戶推薦附近另一家咖啡館,並幫忙打電話先行留坐。因為在這些人反射性地想「如何幫客人解決難題」,賺錢已經是第二、三甚至第四層的考慮。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利己是自然心態,利他才是違反自然的行為。所以黑人相信日本人這種體貼心態是長期耳濡目染的成果。正如三聚青氨一樣,當大多數人都做,自己慢慢都會跟風,並相信這是一件應份的事情。
問題在於,要學會日本人的體貼入微,到底如何著手?Tipping point 在那?又,香港人一旦違反常性,變得像日本人般體貼,到時會否將日本人的劣根性一併學過來呢?例如由體貼忍讓衍生出來的虛偽、排外和自閉,釀成很多獨居老人問題以及類似秋葉原大屠殺的罪案。
日後在港鐵遇到大聲講電話的人也許該感到慶幸,正因為香港人能夠在地鐵講電話,做生意才會如此靈活變通有效率。香港人相約8點,通常預計7:45 - 8:20 到達,大家都有走棧位,壓力說不定因此變小,長輩們教導大家要學習別人長處,但有無想過買豬肉搭豬骨,長處背後可能附帶另一種缺點呢?
現在變成麥當奴式的員工機械式hello & thank you,員工們不是忙不可交就是疲累得窩在一角自己social。以前對飲品用料有堅持,現在採用強國奶品節省成本。當最後僅餘的一點人性都被當成cash cow 吃掉後,兜巴星對黑人而言只變成一間有插蘇座的麥當奴。
不過,進店前請先留意有無坐位,拿住杯三十大洋的咖啡on99 無位坐十分樣衰,真係貪杯咖啡特別好飲才幫襯嗎?
另外,坐低前請先留神桌面污漬自行抹乾淨,本來帶位抹台都是員工的工作,現在變成DIY,感覺就好似付錢再幫人打工一樣。
最近不想用腦,搭車時看圖多字少的 Japan Style,往往掩卷輕嘆,因為(書中的)日本人實在太細心體貼。原來,世上有些飯店的員工見到客戶自行清理餐桌,會感到萬二分歉疚,連忙道歉甚至會免費奉送小甜點作為陪禮。
有些咖啡館見到店內客滿,會跟其他客人說暫時沒有坐位,再向客戶推薦附近另一家咖啡館,並幫忙打電話先行留坐。因為在這些人反射性地想「如何幫客人解決難題」,賺錢已經是第二、三甚至第四層的考慮。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利己是自然心態,利他才是違反自然的行為。所以黑人相信日本人這種體貼心態是長期耳濡目染的成果。正如三聚青氨一樣,當大多數人都做,自己慢慢都會跟風,並相信這是一件應份的事情。
問題在於,要學會日本人的體貼入微,到底如何著手?Tipping point 在那?又,香港人一旦違反常性,變得像日本人般體貼,到時會否將日本人的劣根性一併學過來呢?例如由體貼忍讓衍生出來的虛偽、排外和自閉,釀成很多獨居老人問題以及類似秋葉原大屠殺的罪案。
日後在港鐵遇到大聲講電話的人也許該感到慶幸,正因為香港人能夠在地鐵講電話,做生意才會如此靈活變通有效率。香港人相約8點,通常預計7:45 - 8:20 到達,大家都有走棧位,壓力說不定因此變小,長輩們教導大家要學習別人長處,但有無想過買豬肉搭豬骨,長處背後可能附帶另一種缺點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