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0, 2010

(轉載)沈旭暉專欄﹕董建華的英文軟實力

【咫尺地球】早前本欄談及董建華被誤會到美國馬里蘭大學演講,不久後,他「又」來了。這次卻是貨真價實的正牌董建華,演講內容還是中美關係,地點在華盛頓卡耐基智庫,即筆者辦公室的隔壁。此情此景,讓人發現我們這位前特首的英文倒有一手,起碼比廣東話流暢得多,懂得在適當地方加入美式punch line,控制氣氛頗為得宜,和我們印象中的「老懵董」判若兩人。

先自嘲後批評 博得觀眾笑聲

他成立「中美關係交流基金會」,顧名思義,就是要促進中美交流。要達到這目的,前提自然要證明中美雙方了解不足。筆者聽過不少中國官員、學者在美國演講這題目,他們一般平鋪直敘﹕「我認為,我們中國很了解美國,可是美國很不了解中國,所以希望大家加強交流,從而互相了解。」這樣的說辭,其實很令當地人反感,完全沒有照顧受眾,更可能有反效果。董建華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官方身分,自不能偏離官方語言,但他卻懂得這樣說﹕「China doesn't understand America completely, but America understands China even less」(中國不完全了解美國,但美國對中國的了解甚至更少)。意思與上述立場一樣,但董建華以中國人身分先自嘲一下,西方觀眾先容易接受,然後才說美國了解中國更少,這就出現了起承轉合,觀眾都以笑聲回應。沒有在美國生活一段長時間,不會懂得這樣說話。

當談及主權、統一等問題,董建華又得跟隨官方立場,但他的邏輯是這樣的﹕「美國立國快三百年,對傳播民主、自由思想貢獻很大,但不太了解主權、統一等議題對一個立國四千年的國家的重要性。」這樣說,一方面自然是指美國立國歷史短促,才不能明白中國人的種種堅持;但同一時間,其實也說明西方只是因為不了解統一和主權對中國人的價值,才會引起「誤會」,從而否定了觀眾有興趣的其他陰謀論,也否定了美國支持台灣就是為了分裂中國的鷹派觀點。

百搭公式宏觀回應伊朗核危機

當觀眾問及諸如中國內部競爭、人民幣升值、乃至伊朗核危機等問題(港人大概難以想像董建華和伊朗核危機可以扯上關係),董建華有一道百搭公式回應,大概是這樣的﹕「我在上海出生,在美國長大,在台灣經商,在香港做特首,所以我可以融合上述觀點,用一個國際宏觀角度,來回應你的微觀問題……」他不是這樣說,我們不會留神原來他的國際經歷,居然和香港全盛時的港督不相伯仲﹕在彭定康以前,歷任港督大多出身英國外交體系,來香港前後,會到西印度群島、太平洋或東非擔任總督;早期的港督甚至負責整個東亞地區的門戶,例如寶靈爵士曾代表英國處理泰國開國條約,猶太裔的彌敦爵士則全權處理《十月圍城》那類清末革命黨的活動事宜。前港督有這樣的全球經歷,優點是容易大刀闊斧提出改革,不會被香港這塊彈丸之地的本土問題局限視野,缺點自然是對每個地方的本土心態都了解不足,容易為人左右。難怪董建華回應伊朗核危機,似乎比回應香港何時普選更自在。

董建華今天的辯論對象不是余若薇、或任何一個他也許已記不清楚名字的香港民主黨「高層」,而是布殊父子、伯南克和美國民主黨兩院議員,可以輕鬆和美國80後討論籃球棒球,不用擔心「維園阿哥」、「媚共政客關注組」和「蛇宴聯誼會」,正是應了一句中國古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

另外,這位仁兄寫董建華,角度都幾有趣

當然,我不認同他為董建華翻案的結論,因為不懂公關的政客,等於不懂運球的籃球員,基本上跛了一大截
人性是愛聽順耳的謬論,也不愛聽頂心頂肺的方案,忠言逆耳也。
何況董建華的方案提綱,也未必是忠言,倒是很逆耳,當年盛傳他的談判技巧和交際手腕很低劣
純粹靠CEO式由上至下推銷政策,不黯拉攏人事及利益分配,所以政不通人不和
不少建制團體、專業團體都先後暗中起他飛腳
博主一句賴落香港人及香港傳媒自作孽,未免言重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