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電影」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電影」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三, 3月 30, 2011

李察皇與撒拉丁



假如不知他們是誰,可以參考這裡,和這裡。簡而言之,他們是十字軍東征年代的兩大宿敵,據聞亦互相欣賞。

但這次並不是想講歷史。

早前轉天氣,抱恙在家無事可幹,手痕翻看鬼佬殘片King Richard & Crusaders,這是1954年的老爺電影,不要問我為何看,總之人病了,有很多事情都不能解釋。

不看尤自可,劇中的撒拉丁不單智勇雙全,而且風流倜儻。獅心皇李察陣中有變,遇刺重傷,撒拉丁聞訊,喬裝成宮延御醫隻身前往。途中他先遇上劍比腦袋快的主角Sir Kenneth,好不容易擊倒他找到空檔解釋,獅心皇的叛黨又殺到,大戰一輪,幾經波折才到達十字軍大本營。

撒拉丁自稱是皇上(其實就是他自己)派來替李察看病的醫者,一輪刀圭藥石後,原來又能歌善賦,逗得李察皇表妹芳心大亂。

三數日後,李察皇果然逃過鬼門一劫,見到這位「御醫」,自是龍顏大悅,豪言能力之內,甚麼獎賞都能給。撒拉丁乃善奕之人,笑說這個賞賜暫且按下不表罷。

叛黨們當然趁機有所動作,將主角陷於不義,離間各諸候,殺死撒拉丁派來的和談使團,甚至連獅心皇的表妹也拐走了,全靠撒拉丁謀略過人,調度兵馬逐一擺平,臨尾他更單人匹馬反喬裝成叛黨,潛入其中救得美人歸。反而主角在結尾跟殘黨頭領在橋頭打的爛仔交,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殘黨頭目嗚呼倒地,按照荷里活當年傳統,女主角當然飛奔上前擁抱親吻,這時撒拉丁自知求偶無望,講了一句很型的收場白:「智者知道甚麼時候應收起自己的智慧,但智者更應知道何時放開不屬於他的東西。」拍馬絕塵而去。

*********************

雖然封面寫King Richard,但主角是撒拉丁,而且他的戲份蓋過所有其他角色。King Richard在電影中象徵無力再掌握大局的傳統男權,主角Sir Kenneth經常有勇無謀,戲份被蓋得太多,任何一位現代導演和經理人,相信都很難接受這種被嚴重out staged的角色。至於撒拉丁這類性格的人物,也很少出現於近年的荷里活銀幕,回想起來,似乎近年真的很少富有冒險精神,陽光而又世故的主角,是太難寫了嗎?

撒拉丁的故事,令我想起奇幻小說大師David Gemmel的處女作Legend:主角們被一對五十數量的凶奴人兵圍城下,苦撐數天後,他們最強的英雄,也就是書中的被二男主角:老將Druss被敵人擊斃了,Druss是兩個陣營都共同景仰的英雄,他倒下時,凶奴皇親身領走遺體,並下令全軍休戰一天,以悼英靈。

是夜,主角Rek集結僅餘的將領,決定到敵陣為Druss守夜。眾人均說這是自殺,主角笑說你們不去我自己去。

主角一行人大剌剌現身在篝火會,凶奴上下大是震驚,凶奴皇說「你知否我一聲令下,箭雨可以把你們覆蓋再覆蓋?」

「我知你不會這樣做,今晚的主角是Druss。」

「有種!來!我們今晚喝喝酒,吃點好的,我們可以談談你的過去。」

「為甚麼只談過去?」

「因為你們已沒有將來。」

**********

近年電腦CG已經more real than real,甚麼樣的劍技、盔甲和拳腳身手都可以虛構出來,但是上述那種響噹噹的男子氣概,偏偏ren不到,也沒有多少演員有這種氣魄carry到這些對白,甚是可惜。

星期一, 1月 17, 2011

追魂交易



(全文劇透注意)

有人說《追魂交易》是John Grisham 加上驅魔人的混合體,我非常同意。電影講述一位年輕有位的大狀Kevin Lomax,由畢業後當檢察官直至轉職為律師未嚐敗績,可是他的客戶正正是人中渣宰:孌童教師、行巫術的富戶、貪腐企業以及謀殺自己全家的鉅富(影射當年的Oj Simpson)等等

正因為他才華橫溢,很快被一神秘的跨國企業羅致,總裁John Milton對他青眼有加,甫就任就遣他處理一些必敗無疑的案子,居然又絕地反勝。正當主角飛黃騰達,打入紐約權力樞紐之際,少妻疑不堪寂寞壓力,精神逐漸異常,母親又勸斥他要早日脫離這個「現世的巴比倫」,那邊廂Kevin跟總裁關係日益親密,公司又出現令他心動的紅髮美人,Kevin事業攀上高峰,私生活卻崩分離析,最終他發現畢生人的成功,一直來自總裁John Milton,真身是撒旦,也是他的生父。

電影高潮自然是父子對質一幕,阿柏仙奴當時仍值盛年,飾演撒旦七情上面,火氣十足,奇洛李維斯年輕俊朗,戲技略為稚嫩內向,一老一少的對手戲,動情陰陽恰到好處。《追》最可取之處,在於撒旦沒有使用太多的「法力」屈機,每一著棋總是有兩扇門讓主角選擇,而主角總是被吸引到撒旦預設的方向。相反,低手編劇筆下的撒旦,道理不夠人講就出超能力,例如行街被車撞死、食飯嚥死、心臟病發等等,嚴重缺乏想像力(中國公安老早就有監犯「躲貓貓死」和「跳橡皮繩死」,想像力比電影世界的庸才撒旦高出不知幾多倍)

以2011年的標準去看父子對質的一幕,大部份對白仍然合理,除了少數地方阿柏仙奴的智商突然大跌,估計是編劇為了遷就觀眾,以及方便電影埋尾完場。阿柏仙奴的手段假如沿用到尾,主角是極大機會臣服於撒旦麾下的,可是這就違反荷里活邪不能勝正的教條,觀眾離場時會感到太沉重,這是娛樂片的局限,怪不得創作人。

當時一邊看著,腦子轉著為撒旦想對白 (youtube 5:15 後)

John: You cannot keep punishing yourself Kevin, it's awesome! How far you've come! I didn't make it easy, couldn't, not for you. You deserve better, your sister.

Kevin: What?

John: Your body wants her.

Kevin: This is wrong...she is my sister!

John: Incest is wrong because it weakens the genetic code, the census bureau doesn't like it because it makes their job difficult, but guess what? I run the house here Kevin, none of those rules apply to you. Go ahead, take your reward.

Kevin: No! I will go to hell for this.

John: Do you know what hell looks like? Imagine a Sunday service that never ends, and you are fucking trapped in a house full of hypocrites, that is hell! Lake of fire? World of ice? Hunger? Despair? What fun is it to watch endless sufferings? I don't do that, I like running this world here, all the indulgence! sensational and LIVE 24-7! Hell is one of those tricks from His smudge campaign against me, no I don't do hell, He does, and He calls that "paradise"! Can you believe that? Ha!

Kevin: you are tricking me, why should I believe you?

John: I give people choices, the exact same way God does to everyone, some prosper and some fall, that's the way it is. Tell me, if I really wanted to trick you, why would I blow my cover at this very point? I took the heat when He wanted to recall the whole damn line of humanity from his little lab, because YOU do not perform the way he likes it, and who stepped up to put a stop to the recall? ME!

Do I hate God? Yes! Do you know why they say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hate? Only those capable of great love are capable of hate, and son, my love for you is very great. I cannot force you to love me, and I cannot trick you into loving me, I can only ask you to, freewill.

(天光,開始眼訓,停筆收卷)

星期五, 9月 17, 2010

只說不練,好不要臉

題目是《笑傲江湖》林平之在某次比武中嘲諷武林名宿得把口的exact quote。

早前跟推友吹水如何推廣專業影評,反正不用負責,索性9up多些點子。

記得以前要sell TRPG (見舊文),其中一個難處就是如何在眾多娛樂嗜好鑽空子,一來TRPG本身是「人肉廣播劇+戰棋」,不易向街客新手解釋,二來為甚麼別人要對你這個玩意產生興趣呢?

當年某位動漫界前輩想到個法子:主流時興甚麼,或者有某某作品出名,就將之套落自己的活動上。比方說,你不知甚麼是TRPG不要緊,多數男生都聽過機動戰士高達(Gundam),他把遊戲的題目一轉,改成《Gundam 崑崙匕首》戰棋,立刻吸引不少fans參加。當年我們難以解釋甚麼是Dungeons & Dragons,不打緊:「好像Lord of the Rings 魔戒那種背景的故事」,同時有幾個借著名動畫《羅德島戰記》命名的遊戲。

小弟當年辦推廣某款TRPG遊戲系統,骨子裡是一班特種部隊持衝鋒槍闖入某棟建築物火拼,包裝就借用《Bio Hazard生還者》番外篇,遊戲立刻生色不少。

總之,就是借一樣大家熟悉又流行的東西,縮減解釋的時間,以及短期內大幅提升受眾的興趣。

回到專業影評,如何在短時間內make noise呢?

舉一個傷口撒鹽的例子:在賓律賓人質事件後,寫一些類似電影的評論,例如Negotiator(無數講)、Dog Day Afternoon之類。借社會輿論之勢,可減省很多氣力宣傳。

或者早前閃電歡樂滿香江,有UFO目擊報告,可以講講經典電影《第三類接觸》、《Contact》之類的電影,甚至搞個小型的放映會,有活動,一則可聚集同好,二則滿足了傳統AID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ction)中Action的環節。

總之,儘量挑些「應節」和「當造」的題材來講。

我認為搞影評網絡雜誌,不一定需要星光熠熠,以香港地的文化土壤,甚麼是星級影評人,恐怕沒多少人知道,甚至越多名牌影評,越容易疏離普通讀者群。要善用2.0世代的習慣,主持們身段不能太高,必須不時回應網民的留言,粒粒皆星,恐怕就沒有這個效果。

最後(也是寫得最那西的),就是跟不同「商機」cross over。

以前推廣TRPG,忘了是某位高人穿針引線,居然可以跟當年風雲一時的17play.com 合作,試行網絡話音chatroom 玩TRPG (高用量話音chatroom是那時候的頂尖科技啦)

電影的世界可以很遼闊,比方說9up想到的crossover有:

- 愛情電影 X 兩性心理講座
- 包場在某餐廳搞美食電影放映及座談會 (同場派餐廳的優惠券)
- 與青少年中心合辦,遊戲機 X 同名電影 (eg. Biohazard 遊戲 vs 電影)

有些活動需要若干credential及資本,有些則不用錢,你出鼓油人出雞之類
以前在POV書店,參加過 Star War資深影迷座談會,講述星戰背後的世界,當時正值Star War前傳新鮮出爐,正是借勢的好例子。

打完嘴炮,想橋不難,永遠難關都是落手執行,先祝有志者事竟成!

星期二, 8月 10, 2010

未能免俗

要講inception。

都潛行了好幾日,以免拾人口水尾,見大家講得七七八八,是時候加兩嘴。

我對夢境的真真假假興趣其實不大,始終這是大製作的娛樂片,講故事的方式不能太過複雜,否則票房就保不住。何謂複雜?比方說,電影初期的「夢中夢」概念,假如貫徹全套電影的話,會把人看得很氣餒... (原來睇左90分鐘都係阿邊個的一場夢?咁主線係乜呀?頂,幾時發緊夢幾時係現實呀?)

結局亦故意拍得暖眛,愛動腦筋的人,會覺得電影的結局很灰,而不太想動腦子的人,則覺得這是happy ending。導演再加插些少鐵達尼式至死不渝的愛情元素,附送十數分鐘Sam Fisher槍戰爆炸加Matrix格鬥,將故事的深度溝淡,但變得更易入喉,在這些計算上,整套電影是十分高章的。

我覺得最有趣都不是這些。

電影前半段,主角尋找專業化學師一幕,曾經輕輕觸及《潛》片中的夢境科技實用範例:就是讓生活太辛苦的人,可以長時間脫離現實活在夢境中。我想起星新一其中一本短篇小說《快樂裝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故事大綱。

《潛》入面的夢境裝置,基本上跟清朝的「福壽膏」殊無二致,無論主角將夢境科技講得如何偉大,「劫夢」的行動如何精密緊湊,本質仍然是讓人逃離現實,而且用過一次後就會上癮,不能自拔。

假如這套科技化成現實,應該屬於非常restricted的危險技術,因為這是比煙仔或K仔更平宜更易上癮的毒品。當然,真有其事的話,我想到好些領域都會受惠,比方說高設防監獄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一個獄警的夢境就可以看管一大票犯人,而且獄警還可以用潛意識無限增援,打不過的話弄醒自己就是。又或者,老人院和精神病院的院友日子會過得愉快得多,紅燈區的囡囡們在夢境中任你點砌都可以,當然少不了電影提及的特種部隊實戰演練,只不過越來越多人睡在床上動也不動的話,世界會變成甚麼樣子?

《快樂裝置》講的情節,也許就是答案。

星期三, 1月 13, 2010

阿凡達不用拍續集

另一套不用拍續集的,是District 9,這兩套電影的續集大概是某一方班齊人馬來個大屠殺。

假如有看過阿凡達電影,都知道結局是動物園大暴走,人類甚麼裝甲步兵大炮飛船全部死埋一邊。不少朋友說這套電影講環保博愛,我留意是原來去到20xx年,資本主義仍是人類社會的主導力量,甚至連軍隊也變成半私營的武裝團體,聽命於地球的「股東」。

潘多拉星土著勝了一仗,不用高興。因為人類侵略你們的誘因實在太大,或者說,不侵略你們的機會成本太高:解放潘多拉星(的資源),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下一次,會有超音速的戰機,你們的翼手龍根本追也追不上。
甚至,人類會先從大氣圈外射一輪導彈,再放毒氣化武,再強壯的犀牛都要死。只要礦藏完好,必要時放核彈又如何。

話分兩頭,希拉里講smart power巧實力,雖然土著們能某程度和自然界有心靈感應,但分開不同部落以前又發生過內戰,証明部落間有分歧。

「你們不愛地球的黃金?fine。可是上次交鋒,你們的騎兵死傷慘重,知道原因嗎?就因為我們有機槍大炮,你們只用弓箭長矛。來,試試看,操作很簡便的,不如買幾挺來自衛吧?天空族的人買了好幾挺,你們不知嗎?噢,還以為你們是心靈感應呢!」來自地球的和平軍火大使如是向土著推銷。

****************

現實世界中,即使以國民幸福作為國力指標的不丹,也慢慢被美國消費文化入侵,想吃麥當當漢堡和兜巴星咖啡。要抵抗人類的貪婪,談何容易?

假如Jake Sully是我的朋友,我會建議他除了準備武器之外,最好學會打媒體戰。不妨問問身邊有投資的朋友,有甚麼辦法可以令一間公司的股價大瀉?有甚麼辦法可以令一家公司放棄染指某個項目?董事們都要向股東負責,人類真正的弱點不是飛機駕駛倉,是股東大會。

假如人類的股東看到你們在鏡頭前苦行,會否激起惻隱之心,要求董事會收回成命呢?

Sully先生,請聽在下一言,人類即使打敗仗,地球某個角落仍然有人因此賺錢盈利:軍火商會有新訂單製造更多槍炮火箭,飛機廠會有訂單製作更快性能更好的戰機,低下層的青年會加入侵略部隊,以攀上社會階梯。

當初,他們不也是跟你說「任務完成」後會有新的腿嗎?

你的犀牛翼手龍今次僥倖慘勝,真的不用高興,因為下一波已經逼近眉睫。

星期六, 1月 09, 2010

王菲:幽蘭操





蘭之猗猗 揚揚其香
眾香拱之 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 於蘭何傷
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
文王夢熊 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 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 蕾蕾於冬
君子之守 子孫之昌

小弟對中文歌有極大偏見,唯獨王菲加韓愈的文字真係要投降。
唔知孔子今次在電影中會否爆無雙,變成橫向卷軸格鬥game:上大人,孔乙己,戰三千,七十段。

關於高鐵、世代問題等有話想說,但陣間開會,後補。

星期四, 12月 03, 2009

(18禁) 美國初代SM女優


含劇情及18禁內容,不喜勿讀

1950年,大城市內,某烏煙漳氣角落書店。架上盡是各種裸女色情雜誌,一位衣裝楚楚的男人漫不經意瀏覽架上裸女,半晌,他走到老闆前面。

「請問有沒有比較...特別的貨色?」

老闆固然聽出弦外之音,可是他仍然小心翼翼:「我不懂你說甚麼。」

男人話音細若蚊鳴:「例如高跟鞋、高筒靴之類,有嗎?」

老闆左右瞄了一眼,緩緩掏出一本黑白雜誌,封面是絲襪高跟鞋大特寫。


男人大喜若狂,又再問:「請問有無再特別點的,例如把女孩子綁起來...」

老闆伸手朝暗格翻兩翻,掏出另一本黑白雜誌,裡面都是穿著古怪服飾的女人被綑綁、制伏的情境。

男人如獲至寶,伸手掏出懷內警章,突然高呼:「你已被拘捕了!罪名是販賣淫褻及不雅物品!你有權利保持緘默...」

以上就是電影 The Notorious Bettie Page 開場情節。

***************************************

這套電影記述傳奇性感女模Bettie Page的前半生,2005年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因題材所限,似乎無緣在香港上畫。中譯「傳奇惡女」,事實上Bettie溫文樂天,由始至終是個虔誠基督徒,只是拍攝SM女皇照時擺出嚴厲臉孔(滿足一眾受虐M男),有點文不對題。

演員陣容相當一流,有「美國羅蘭姨」Lili Taylor,近期在劇集Madmen飾演英國財務總監的Jared Harris 擔當鬼才攝影師John Willie,大興問罪之師的議員Estes Kefauver由David Strathaim飾演,之前在Bourne Identity最終章擔當CIA頭子。女主角Gretchen Mol之前半紅不黑,這套電影儘可擺明車馬三點畢露,而且風評甚佳,希望星運能更上一層樓。


Bettie Page在歐美情色文化有個很威風的綽號: The Pinup Queen,大概是海報女皇的意思,由50年代至今,對著Bettie Page裸照打槍的男人多不勝數,她的招牌齊陰頭跪坐照更被荷里活模特女星爭相仿傚。

Bettie是典形的紅顏薄命,年輕時被虐待和強姦,後來又跟丈夫離婚。隨後隻身到大城市發展,因為鄉下口音和不擅演戲緣故,追星事業不太順利,機緣巧合碰上美國初代的SM色情雜誌監製Irving Klaw,名義上拍攝「荷里活明星照片」。

最初Irving只是叫Bettie只是穿上「比較奇特的服飾」(也就是現在很普遍的fetish造型如束身衣、長靴、吊帶絲襪之類),因為天身麗質又肯搏肯試,漸漸獲接SM硬照和小電影的案子,在地下色情市場大熱。

19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盛行,除了抓共產黨員外,更嚴打所有「傷風敗俗」的事情,不巧SM和fetishism亦在名單之上,槍打出頭鳥,行頭一哥Irving Klaw自然受當其衝,店子被查辦之餘,頻頻被國會議員傳召審問。

Irving最後不堪公眾壓力,結束色情刊物生意,Bettie 亦被逼另謀高就,轉拍其他nude photo 和pinup,之後更退出模特生涯,當上全職傳道人。

「恰到好處」是總括全套電影的評語,因為太容易流入俗套,變成低裝色情片或者歌頌道德/色情,但導演的選擇不維護亦不批判,忠實地將1950年代海報女皇身邊的人和物呈現出來,觀眾反而有更大反思空間。

例如Bettie初出道時,加入了某個半色情的沙龍攝影會當模特兒,龍友們除了器材變得先進外,似乎50多年來也沒有進化過,同樣是拿著相機的視覺強姦犯。當年拍艷照露出恥毛陰部,是刑事罪。進行SM活動、拍攝、傳閱或販賣SM刊物或影像,不單是罪犯行為,更加是心理變態、喪心病狂的不倫舉止。

聆訊會上傳召牧師和「心理學家」,台詞更加聽慣聽熟,跟50年後的香港明光社幾乎一樣,假如香港有人學Irving Klaw拍綑縛照片公開販賣,我敢保証下場亦會相近。

內地早已有公開販賣的戀足刊物,至於SM綑縛,雖因題材敏感,不能同樣印刷出版,可是內地的KB收費網站同樣成行成市,水準不讓日本專美。本地情色文化落伍早已講到口臭,不贅。

Irving Klaw的作品,套入今日標準已是相當溫和,早前無意見到日本仔的極端變態網站,玩蛇蟲鼠蟻蚯蚓鰻魚,活剝生吞極端血腥能事,女優是很標緻了,只是身上儘是血肉蒙糊,想起都反胃。

電影中有一幕印象非常深刻,John Willie跟Bettie拍攝一幕綑縛照,Bettie戴上塞口球(噢,賣飛佛),John一邊綁繩子隨便哼著軍佬爛口歌,Bettie隔著口球抗議。John拆下口球問所為何事?

「我好歹是個基督徒,你的嘴巴可否放乾淨點?」

「哦!真對不起...對了,你可有想過,耶穌會怎樣看你今天所作所為?」

「上帝賜每人有不同天份,我的天份就是拍裸照能令大家高興,有甚麼問題?」

「可是,你不認為這是罪嗎?」

「阿當夏娃最初也是赤身露體,嚐禁果犯罪後才穿衣蔽體啦!」


伸延瀏覽

Irving Klaw 官網
內有Bettie Page 綑縛照

The Notorious Bettie Page (全片附中文字幕,強國網站真是包羅萬有.....)

附上原裝1950年Bettie短片,讓各位一睹Pinup Queen 風采罷!

星期六, 11月 14, 2009

廣告狂人 Madmen





單看tagline就知這套劇情充滿精警情節
where the truth lies,除了直譯「真相大白」之外,語帶雙關可解作「真相都會說謊」
而後者,比較貼近劇集的風格。

這套劇集美指和編劇都一流,沒有prison break的長命地拖編劇,也沒有supernatural 後期因經費所限導致劇力淡薄的問題,Madmen的人活在衣香鬢影的華麗世界裡,男人西裝頭髮燙貼光潔,女人賢良淑德嬌媚柔順,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有如一條完美的廣告片。

Madmen 透過60年代美國,重演當年所謂的美國夢、對世界末日的恐懼,以及從故事中的女角帶出女權運動出現之前,男女在社會上的遭遇。

有一集,主角Don Draper向希爾頓酒店創辦人Conrad Hilton講解廣告文案概念,甫開始他提到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放在全球,只有少數皇親國戚可以媲美,美國上下紙醉金迷,煙酒不離口,自信美國是世界中心,套入現今中國崛起的精神面貌,居然頗有吻合之處。

故事提及古巴核導彈危機,世界滅亡全繫赫魯曉夫一念間,甘迺迪遇刺對國人衝擊也非同小可,對於活在四十多年後的我,完全不覺陌生,另一個時空眾生的hopes and fears,原來跟我們也非常相似。

Madmen選曲也是一流,除了第一季第一話用上The Cardigans 的歌之外,其餘均沿用6,70年代經典名曲,例如最近第三季季尾,主角決定兵變重新開始,劇終選用Roy Orbison 唱的 Shahdaroba,曲子本身已有點占士邦的獵奇味道,歌詞也是關於忘掉過去探索將來之意。第三季正好是監製 Matthew Weiner 大刀闊斧將故事「重設」的轉捩點,襯托恰到好處。

我只記得Roy Orbison 又老又肥跟 K.D. Lang 合唱crying,想不到他年輕時也頗為瀟灑。



(1960年也沒有sexual harrassment這個概念,在公司以權謀私向女同事抽水,是合法合理的事情...天堂 @o@)

星期六, 11月 07, 2009

阿童木與汽油彈

中坑電車男小聚,可惜遲了二十幾年才看到阿童木。

這是製作組專注畫面忘了劇本的作品,例如主角發現自己懂得飛,大拿拿五六分鐘穿梭不同的場景。自問見得太多3D大場面,純為炫耀的畫面對劇情沒推動,頓覺累贅,在場大多數小朋友都會同意。

阿童木集合了不少電影的元素:例如 Wall-E 入面天空上等人 vs 地面棄民衝突的世界觀,AI入面機械小孩跟人類爸爸的親情線、iRobot人類vs人格機器的矛盾、映射美國總統假借反恐之名的選舉戰等等,每一條線都大有發揮之處,然而編導取捨失據,每樣都有,反而變得平平無奇。

故事節奏平舖直敘,太多阿童木雞啄唔斷的獨腳戲,正邪對立的tension不足,諧角戲份和笑位皆平平無奇。論畫面,或有行家能夠指出不足之處,但對於外行如我,絕對及格有餘,問題是編劇太弱,對比史力加、衝天救兵等,每一幕劇情環環緊扣,絕無多餘冷場,阿童木相比就顯得稚嫩了。

翻本靠賣玩具玩財技,target audience又不是我,講黎都多餘。

**************************

電車男群事後飯局吹水,有些half baked ideas 要趁記得寫,now or never.

中坑及準中坑圍在一台,共通話題離不開股樓和女。講女只是挖陳年舊料笑下,講股心酸,不贅。

講到近期醫生律師買不到樓的問題,想起英國人的「期望管理」。事實上,說樓市沒泡是當面侮辱市民智慧了,即使草民如小弟,都知道近日豪宅大旺,並不是甚麼通脹或經濟轉好,只是一小撮別有用金的內地人作資產轉移,至於他們的資金來源,並非大多數獅子山下的蟻民靠拼搏努力可以取得。

我不信英國佬真的由頭到尾都真公平,但至少他們能夠讓你有fair play的感覺。以前大家相信社會有公平的晉升階梯,自自然會埋頭苦幹少抱怨。而且,英國人擅於將不同的interest groups 區分逐個擊破,軟硬兼施,必要時承擔罪責,適當時則歸疚外圍,大家縱有心火,亦無從發起。

反觀曾特首開始步入舊路,從不認錯,將不滿聲音一併逼到牆角,大有繼承董公香港民主之父之勢。

******************

醫生律師買不起豪宅是否合理?這從來都不是重點。網友各種數字分析,早已無法穿透大多數市民先入為主的印象。律師和醫生是社會精英,主流偏見是:這些精英購買豪宅本來很正常 (不論實情是否如此),連他們都無運行,我們就更仆街。

社論話題扯到新世代嬌生慣養,於是無補之餘,更加勾起世代矛盾情緒。蔡子強忍不住說第四代要求太高、太溫室的時候,他恰恰印証大家對第二代人指點江山話風涼的印象,他在文中祭出「第四代人太守規則」這句,我讀完更加打個突,換我是政府,大家守遊戲規則才是正道。

假如有一天,第四代不跟規則,開始製汽油彈、隨機殺人放火。這時你死我亡,想重返遊戲桌都不行了。近年擲鏹水狂徒、失業伙頭破壞街邊汽車等隨機暴力行為,一旦在第四代普及開去,變成沒有組織、沒有明顯目標的破壞力量時,點收科?

星期六, 10月 24, 2009

人獸爛戰



早陣子偶然發現cult 片「人獸戰」(Feast)居然連續拍多兩集,拿拿林租來看。話說Feast第一集是某業餘電影比賽得獎作品,導演明知自己拍cult片,故意拍得怪雞絕倫,顛覆傳統恐怖怪獸電影,居然一度打入主流票房。

導演John Gulager 的名字大可改做Vulgar,這三集基本上可以用vulgar一字總括。

先講電影的搞gag萬靈丹屎尿屁,第二集(A sloppy second)非常literal地呈現出來:某仇家碰頭,A君大力將B小姐的頭撞向馬桶,鏡頭短暫但清晰地映著馬桶內漂浮的米田共,故事中的食人狂獸,除了殺人和食人之外,做得最多就是交配和拉屎,第三集開場甚至直擊食物進入怪物腸胃直至拉出來的過程,全無刪剪。

另一幕生還者們圍聚在食人獸的屍體旁,某蠢才想出個餿主意說要解剖怪獸屍體,作「科學研究」云云。鋸開怪獸屍體後,蠢才向怪物的內臟亂捅,結果怪物先放了個又響又臭的屁,再捅多幾下,怪獸的陽物突然勃起向所有人射尿,眾人嘔吐大作(偏偏亂捅的元凶完好無事)。這時有位婆婆耐不住走開迴避,傻子繼續亂捅,結果怪獸屍體吐出大量高腐蝕性的胃酸,婆婆照單全收血肉模糊。正確點說,除了屎尿屍,連精液胃酸都拿來玩,有咁盡去咁盡。

主要角色都沒有名字(例如三集都登場的酒保只叫Bartender,故事中大家只會用「喂」來互相稱呼)。唯一例外是第三集出現並慘死的武術高手 Jean Claude Segal,那是影射尚格雲頓和史提芬史葛的諧角。正如編劇所講,這套故事就是將各種恐怖片的旁枝綠葉角色放上主角舞台,絕大多數的角色外型不討好,言行魯鈍衝動,缺乏常識兼自私。看這套電影最開心的場面,就是看著這些傻子以「超低能,勁搞笑」的方式橫死,以及睇下佢地幾時死。

相反,正常角色全部淪為閒角,例如第一集有位名叫Hero的男角:甫開場五分鐘,他提著霰彈槍和怪獸頭衝入酒吧,警告眾人說怪物來了,旁人問他是誰,答 "I'm the guy that's gonna save your ass." 話口未完,另一頭怪獸伸爪把他的頭扯斷,收皮。每集出現類似的正常人物,均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迅速打柴,總之導演就是不想讓你喜歡故事中任何一個角色。

這套電影自問不會介紹給各位blog友,因為故事情節粗糙、笑位低賤庸俗、賣弄色情血腥、人物設定政治不正確,結局九唔搭八。

不過我睇得好過癮,因為爛得夠盡。

星期一, 9月 14, 2009

天涯明月刀

古龍作品,楚原導演,倪匡編劇。
非常精彩,故事超簡單:黑道有個大佬想殺主角,主角還擊,還擊成功,黑道大佬死,完。

重點是人物佈局和各種道具設定。


主角傅紅雪(狄龍飾)是天下第一快刀手,他的裝扮就是模仿奇連依士活的獨行俠。

最特別是那柄鐵尺模樣的刀,刀身可以轉,整柄刀甚至可以拆出來!



這小生才適合演燕南飛吧?偏偏當了個半男不女的人妖殺手。


黑道頭子公子羽有五個手下,分別叫琴、棋、詩、畫、劍。他們的codename 寫在薄紗網上再打燈, 用非常low tech的手法做出今時大多數美指都想不到的效果。


他們的招式也幾有趣,這是唐詩的警告信。


這是棋的一個陷阱,表面是個有得救的敗局,炸藥就是裝在關鍵那枚棋子裡,拿起來即爆。



這是棋的殺陣,可惜當年特技水平所限,效果平平,但意念上是非常好的,用現今的科技一定可以拍得更好。

古龍的對白一貫簡潔豪快,情節也沒有拖泥帶水。臨尾色誘狄龍,就是一個正面的裸女特寫,遠處還有一對裸女互摸做backdrop助興,現在肯定不敢這樣做了,因為會納入三級少了很多票房。(還未計盲光社和女權組織等壓力團體媽媽叉叉)

現在要演傅紅雪這個角色,香港3x或以下的男星一定不可以 (至少我想不到有誰有這種粗獷的男子氣概),內地人材和美指應該都能勝任,但審檢又跟不上。這類奇情武俠片,只怕又成絕響,向千軍萬馬盔甲片讓路。

星期二, 9月 08, 2009

騎劫列車123




今次我覺得中譯比較低能,因為123本身已經低低地,單純直譯就好似d幼稚園興趣班咁。

John Travolta 講對白好型,型到Pulp Fiction 同埋Swordfish 兩套電影既OST碟係會將佢d 對白直接dup做一條track。黑人成日聽,聽到識背。以前佢在Swordfish入面的角色批評荷里活電影脅持人質的橋段失實,唔知係咪諷刺緊十幾年後呢套戲呢?(未睇,希望唔係啦。)



Gabriel: You know what the problem with Hollywood is? They make shit. Unbelievable, unremarkable shit. Now I'm not some grungy wannabe filmmaker that's searching for existentialism through a haze of bong smoke or something.

No, it's easy to pick apart bad acting, short-sighted directing, and a purely moronic stringing together of words that many of the studios term as "prose". No, I'm talking about the lack of realism.

Realism; not a pervasive element in today's modern American cinematic vision. Take Dog Day Afternoon, for example. Arguably Pacino's best work, short of Scarface and Godfather Part 1, of course. Masterpiece of directing, easily Lumet's best. The cinematography, the acting, the screenplay, all top-notch. But... they didn't push the envelope.

Now what if in Dog Day, Sonny REALLY wanted to get away with it? What if - now here's the tricky part - what if he started killing hostages right away? No mercy, no quarter. "Meet our demands or the pretty blonde in the bellbottoms gets it the back of the head." Bam, splat! What, still no bus? Come on! How many innocent victims splattered across a window would it take to have the city reverse its policy on hostage situations?

And this is 1976; there's no CNN, there's no CNBC, there's no internet! Now fast forward to today, present time, same situation. How quickly would the modern media make a frenzy over this? In a matter of hours, it'd be biggest story from Boston to Budapest! Ten hostages die, twenty, thirty; bam bam, right after another, all caught in high-def, computer-enhanced, color corrected. You can practically taste the brain matter.

All for what? A bus, a plane? A couple of million dollars that's federally insured? I don't think so. Just a thought. I mean, it's not within the realm of conventional cinema... but what if?


有時間才試下做中譯 (btw上面出自imdb,今次我無咁得閒又做listening啦)

星期日, 9月 06, 2009

聆聽練習



波叔套新戲 Bruno 在香港尚未上畫(查實都唔知有無機會上),淨係睇佢同David Letterman個訪問已經非常好笑,順便將對話內容抄返出黎,練下聆聽筆記同翻譯能力。

B: Borat
L: David Letterman

B: When we're making this film, we want it to be better than Borat, and we thought what could people see that they'd never seen before on film? And we thought one thing would be a comedian interviewing a terrorist, which I think is never been done before...for good reason.

我們希望這套電影比《波叔出城》更勝一籌。開拍前,盤算著有甚麼題材是大家從未在電影銀幕見過呢?後來想到「笑匠訪問恐怖份子」這個破天荒的點子。

So we show the script, the outline of the script to the studio and they say "Oh this is great, who's gonna play the terrorist?" And we said "No, we gonna find a real terrorist."

將大綱交給製片公司時,他們說:「點子不錯,誰飾演恐怖份子?」我們答:「找真貨。」

Now, it's not that easy to find an actual terrorist. In fact your government has been looking for one for nine years.

找一個真正的恐怖份子毫不容易,事實上你們(美國)政府找了(拉登)九年也找不到。

L: Exactly right!

大:全中!

B: There's no Craigslist in Peru for example, so we called up a contact we had in the CIA and said “can you help us? We are looking to find a terrorist.”

恐怖份子沒有Graigslist般的分類網站,我們最後跟中情局搭上請他們幫忙。

L: Bruno has a contact at the CIA?

大:Bruno在中情局有針?

B: Bruno doesn't but I knew somebody who did.

他沒有,但我的朋友識人。

And the guy at the CIA said “We've got a lot of names of terrorists, but we have almost no addresses.”

中情局的人說:「恐怖份子名單是有的,但地址就欠奉啦。」

And so eventually after a few months, we found somebody who actually lived in a town that had a terrorist from a pretty nasty group, the Al Aqsa Martyrs Brigade, who kind of …the number 1 suicide bombers out ther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them.

等了幾個月終於有人幫忙搭線,對方是Al Aqsa殉道團,假如你需要找自殺式炸彈恐怖份子的話,他們可算是世上第一流的自殺炸彈專家。

And he said " Yeah there is a terrorist who lives in my town." So I said "Great can we interview him but I'm a little bit scared about reprisal attacks from the other people in your city."

接洽人說他居住的城市有殉道團的成員,我說:「棒極了!我想訪問他,但我擔心遭到城裡其他人的報復襲擊啊。」

He said "Don't worry, everybody loves you we love the Ali G show."

接洽人說:「放心吧,大家都愛看你的Ali G真人秀。」

So next I thought I needed some security to get to the terrorist, because it was in the west bank...the guy picks a secret location. So we called around some security firms, everybody said "No Way".

下一步是保安問題,對方要求在秘密地點會面,我致電給好些保安公司,全都不願接我的案子。

Eventually I found one guy who was an Englishman who done the Enrique Iglesias Hero tour.

最後找到個英國人,曾經當過Enrique Iglesias演唱會的保安。

L: You gotta go where you gotta go.

大: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B: His main job was protecting Enrique from flying underwear. I knew if it came to it this guy would take a bra from me. So we get there and I said "Alright, I'm a little bit scared that the terrorist and his bodyguards will be armed. If they are armed let's have a code word. If they are armed, say it's gonna be hot weather, and if they are unarmed, there's no guns just say it's gonna be cold."

那個英國佬的工作主要是幫Enrique擋住歌迷拋上台的內衣。一有不測,他大概可以幫我擋個胸圍吧!(笑)

我對他說:「恐怖份子那邊可能有槍,不如用暗語照應吧!假如對方有槍,就說天氣很熱,否則說天氣很冷就可以了。」

So we ended up with the secret location, the terrorist comes in with his bodyguard they'd been checked by my bodyguard, my bodyguard comes in, and I said "So what's the weather gonna be?"

去到會面地點,大家互相搜過身,我問保鑣:「天氣怎樣?」

He said "Well I think it's gonna be cold weather but there's a chance it could be quite warm…and it might even be boiling hot."

他答:「大概是冷天吧,有機會回暖甚至非常熱。」

At which point the terrorist said "No no no, it is not cold, it is warm." And then I realized I was pretty sure that my terrorist either did or did not have a gun on him.

恐怖份子答:「才不是啦,今天很暖耶。」

那時我才明白對方可能有槍或者無槍?!

L: Certainly get your money's worth there.

大:你的保鑣是物有所值吧!

B: And my bodyguard said "yeah you are right, it is quite warm out here, it's kind of much much warmer than North England." At which point I realized my bodyguard had forgotten about our roleplay and was discussing the weather with the terrorist.

保鑣答:「對!今天都頗暖,比英國北部暖多了。」這是我才知道他忘記我們之間的暗語,真的跟恐怖份子談天氣起來。

L: Will these guys eventually see the film did you invited them to the premiere?

大:他們會看到你的新片嗎?

B: I pray to God not.

求神拜佛,咪搞!

星期四, 7月 09, 2009

讀者還是作者問題

最近在怒插港女的blog中,曾經對一篇文章留下這樣的comment:一篇文章如果除作者以外無人能懂,到底是作者溝通能力差言不及義,還是讀者理解力差、水平太低呢?

我寫這段comment的時候,固然有影射該篇文鬆散的意思,但這個問題當時是open-end question,沒有結論。而往後博主跟網友間的其他討論,已經令這個問題失去原來的意義。所以接下來想講的,已經跟怒插那邊無關。

大學電影課的美術評論和影評相當深澀難明,尤其一涉及近代美術就更嚴重。這些文章的作者對讀者有很多前設:例如假設讀者已經明白某種電影理論、假設讀者看過某幾套藝術電影甚至假設讀者是某個年代的人(例如文章寫於70年代,越戰是「時事」,自然就不多作解釋)

當然,這些文章刊登在文化雜誌或學術期刊,對像早已不是尋常百姓,是能夠硬啃學術火星文的學究和專業文化人,甚至可能不用那種程度的文字,就無法作深層的討論。

我認為寫文章如非必要,應以簡單易明有趣至上,文字無非是傳理手段一種,作者當然有責任顧及讀者的能力和感受,讀者看不懂也是作者的過失,因為文章發佈的方式渠道多少都受作者控制,你在快周刊談量子力學大家看不懂或不感興趣,是你選錯媒介,總不成怪讀者們膚淺無腦。

還記得有一次在明報讀影評,讀到某電影大師的專欄,內文大意是:「啊!(某大師的名字)我實在要向你告解,我沒有把你和(大師A)、(大師B)、(大師C)一起相提並論。你跟那些(某東歐小國)的電影大師相比,一點也不失禮!...下略數百內容相近的文字」

當時心中第一個反應是:屌!厄稿費,因為每個乜乜物物夫司機的名字加起來,的確可以輕鬆佔去四五十字。第二個反應是,假如我未聽過任何一位大師的名字,這篇文章基本上和火星文沒有兩樣。除了極少數別有用心的藝術電影史狂徒外(相信人數少於30人),香港絕大多數讀者都只會看到火星文。

這位電影人曾經講過藝術電影難以在香港普及,他的指控字裡行間儘是指香港文化如何膚淺沒深度、香港人又怎樣被感官刺激娛樂蒙蔽了眼睛耳朵云云。大佬,你照照鏡,自己寫的電影專欄文章,講的又是不是人話呢?

本來我也認為看不懂這位前輩的深晦文字是自己問題,但先後讀了兩本梁文道書話,才發現新詩、文學、人類學等悶到爆的東西,原來可以很有趣又顯淺易明的。

梁道長和電影高人的分別在於:道長以最有趣的角度,勾起大家對主題的好奇心引起共鳴,而電影高人的文字是一道道的門檻,閒人與狗不得內進。果然,電影高人的自証預言再度應驗,他在日月報最後一個面向廣大讀者的地盤都被砍掉了,何苦呢?

星期二, 7月 07, 2009

關於識見及鬼片

剛看完康州驅魔實錄,一如所料,不是太過恐怖。
實情是近年已鮮有恐怖片會令我很怕,當然電影院的音效和突發驚嚇場面還是會叫我彈一下。絕大多數的鬼片,模式都是透過crossover陰陽界去解決一些不公義或未完滿的事情。最常見是復仇,其次是痴心餘情恨未了。

前者除了這套康州驅魔實錄之外,另外看過的有鬼差(The Messenger),講述一家人被發狂父親屠殺後,陰魂不散借主角一家之手伸張正義。後者有泰國電影「鬼影」(Shutter),講述一個超痴情女孩為負心情郎不肯登極樂。還有一種已經爛到無人用的橋,講述一班不怕死的年輕人冒犯靈界,最後招至反撲。

無論表面鬼片表面元素如何變,核心都有某種公義法則:冤有頭債有主,劇情的不義透過靈異事件得到解決,最後雨過天清,我仲好記得當年睇鬼影,越睇不是越驚,是非常心酸,一個ok索的女仔掛住個男仔連死都可以克服,咁點解要死呢?(不過唔死又好似無咁多法力...kero)

內地禁鬼片,除了共產黨是無神論之外,正因為這類電影摻雜大量靈界伸張正義的情節,不巧內地冤案處處,生活有冤情的民眾看畢或會大受刺激。

另一種恐怖片,是面具佬Jason (13th Friday)、爪佬猛鬼街(Nightmares on Elm Street)或釘頭人(Hellraiser)。特點是賣弄血腥特技,間有黑色soft porn情節加料調味。這類魔頭殺人不講道理,遇著他們和遇上車禍颱風一樣,完全隨機亦沒有甚麼因果可言。
(well, 通常色慾最強的角色最先死,不信邪最大膽的死得最慘等等是這類電影的潛規則)

我個人會將面具佬釘頭人這類歸為超自然災難片。

寫到呢度,突然有陣風吹左張紙按熄左我棧3M敏感G點燈(個制輕輕碰一下都會有反應),呢野真係嚇左一嚇!荷...


***********

小星問:何謂有足夠見識?其實我都唔知何謂足夠,我想是「不足」的反面吧!

見識有甚麼不足倒很清楚,例如前篇膚淺寫了一些。

另外,試過有人問:某某設計軟件想做這個效果,怎樣做?當時,我的樣子是這樣的

又,社交場合,新相識的朋友知小弟是設計從業員,故作友好:「喂,最近設計興d 乜呀?」「唔...哦...」「咁你有無去過咩展覽之類?」「呀...

久歷江湖,都有句stock answer傍身:「嘻,放左工仲要講d唔開心野,咪提啦!」

其次,因為工作關係,我不需要接觸很多人,所以有時見到hana講的人脈,或者其他blog講去甚麼地方工幹、去甚麼conference之類,完全沾不上邊。以前朋友愛蒲,仍然有機會接觸好些鬼仔鬼妹或者蒲精,現在連朋友都變乾襪女就完全沒輒了。

根據香港人的歸類法,我是「美術創作人」,可是最近潮物和創意活動皆不懂,美術史除了western art history 101 和201 兩課之外就沒有再進修,近期的美術活動固然不聞不問 (我總覺得有咁多時間搞東搞西不如做埋d job,或者搞同人誌)

很久沒有認真的看非娛樂片的電影,又或者認真的讀一下學術性影評,對上一次讀BFI Classics是TitanicTerminator 1,又我頗感受到自己看的書受制於書店有甚麼上架,以前還有POV年代,只要逛逛灣仔就會買一大票回家,現在pageNone 衫攣傷霧都不會入這些冷門東西,儘是美式暢銷書和美容投資流行書,眼界自然窄。

世界時局是和稀泥(只看中文報紙之過),金融財經看不懂外匯走勢和金價波幅,連炒甚麼藍籌都不懂,Jack of all trades 正是小弟長期的寫照。

上述是很高深的東西嗎?任何一個具大專學歷的鬼佬都可以跟你吹兩咀,是香港人才掛住看塵振蔥吧!

星期日, 6月 28, 2009

博派是環保恐怖份子 (含劇情)

剛看完,趁快寫,不然沒有時間或動力。

也許我看得不夠細心,但今集的劇情基本上是20分鐘性感美女文戲加130分鐘美軍演習,間中輔以外太空機械人作槍靶以增加可觀性。

電影中雖然說奧巴馬是總統,但劇情中的美國明顯是大鷹派打了才說,主和的國安顧問只是無知醜角(忘了他正式官銜是甚麼),中段已被丟在一旁。

聞說因為監製與GM車廠談不攏的緣故,博派的人數被逼銳減,但這絕對不影響正邪勢力平衡,因為今集美軍火力明顯增強了,一個小隊加幾輛坦克已經把狂派頭領麥加登逼走。

又,狂派的長老雖習有吸星大法,能幾秒內將所有美軍收皮,但這位長老也染上人類領導的惡習,不到最威風的領功關頭絕不出手,本來火力和人數俱佔絕對優勢的狂派因為指導不善的緣故最尾損兵折將。黑人陰謀論推斷,也可能是麥加登密謀上位,故意放軟手腳hea打,害長老派一黨盡滅,讓自己下集可以印印腳擔正。

變型金剛表面上是套大美國主義的電影,深層一點看,它是套「大人類主義」的電影。

電影中的正邪單方面向人類扭曲,今集來得格外明顯:「邪惡」的狂派其實比所謂「正義」的博派更加關心自己族人的問題。狂派搞場大龍鳳,目標不外乎為了獲得地球能量延續後代。

假如站在「變型族」(或「斯比頓族」)的利害立場分析,柯柏文根本無必要保護人類,也沒有必要犧牲自己或其他博派同族,為了保護不相干的異族(人類)而危害自己整個族人的將來,是無厘頭的叛族行為。

人類對斯比頓族來說就有如狒狒或者螻蟻,將心比己,幻想你和一班人流落荒島快餓死了,前面有個香蕉林,香蕉林住了好些狒狒,你手上有槍,你會不會侵略牠們的居所搶東西吃呢?正準備把香蕉摘下來時,忽然「砰」然巨響有人向你開槍,只見另一個人走出來說「這個樹林是屬於狒狒的,你不能搶牠們的東西。」

你沒好氣說:「阿哥,我們大家快餓死了,還理甚麼狒狒?」

對面那人是鐵板一塊:「總之樹林是屬於狒狒的,你不能傷害他們,也不能搶他們的東西!」

「你是草芥人命的環保恐怖份子嗎?納命來!」

「人類的性命居然不如一頭狒狒嗎?」對方的回應雖然奇怪,可是氣勢十足。

於是一場大戰就這樣展開了,狒狒們向來襲的人類丟椰子和石頭,人類開火還擊。帶領人類搶香蕉的你不幸被椰子擊昏困在林裡,於是其他幫忙搶香蕉的人聯合起來搜索你下落...

變型金剛的故事結構基本上就是這樣。

對比同樣有個變字的電影,「變種特工」X-Men的故事設定遠為合理得多,無論是正派的X教授或偏激的磁力王,大家都是用不同手段去達到同一個目標:為變種人爭取更好的未來,因此雙方雖然勢不兩立,私下卻是互相敬佩的知己。

變型金剛第三集看不看?當然看,完全滿足男人的官能刺激電影,暫時停用上半身思考輕鬆下又何妨?

星期日, 4月 05, 2009

Abbaon Fat Tracks (18禁注意)



之前有網友留言推薦Tricky,在自己的itune playlist找到這一首。

這是電影virtuosity 《硬件殺人6.7》原聲大碟其中一首配樂,整張大碟聽了十多年都不厭,至今翻聽仍不過時。

《硬》是兩大影帝Denzel Washington 和Russel Crowe未成名時的作品,故事講述某大軟件公司製作訓練刑警的虛擬世界裝置,臨摹過百名變態殺手思維的人工智能軟件sid 6.7(Russel Crowe飾)突然失控擁有自我,透過連串手段獲得肉身,踏入現實世界作案。

結局倒反映了當年荷里活的膚色政治:雖然黑人主角拼命做盡好事又靚仔,最終只能跟白人女主角擦身而過,連多謝都無句。很好奇這個黑男不能配白女的禁忌是否仍然存在?又,會否隨著黑人的同鄉當上總統而慢慢消失?

還記得中學年代黑人搭飛機去NY留學(North York),walkman內播的就是電影主題曲 A big day in North,但最喜歡是Tricky這首露骨到爆的 Abbaon Fat Tracks,劈頭第一句就 fuck you in, tuck you in, suck you in

心目中有兩種電影情節才襯得起這首歌,第一種是大量皮革和latex的SM性愛場面,而且要戴防毒面罩玩窒息高潮那種。

第二種更變態直達四級,是吸血鬼之間的性交情慾戲,幾近不死身的吸血鬼最親密又最脆弱的地方是那裡?就是一刀破開胸膛,然後直接愛撫心臟。

很變態是不是?喬靖夫多年前的吸血鬼獵人小說早就寫過了。

星期六, 1月 03, 2009

梅蘭芳

spoiler warning

看了梅蘭芳。

飾演年輕梅蘭芳那位演員非常好戲。第二個喜歡的角色是燕十三爺,儘館開頭覺得他尖聲細氣像個太監,但最後一場演出全場觀眾離他而去,依然若無其事堅持把戲演完,氣魄令人折服。

第二個感動來自梅蘭芳兩「爺孫」那種敬業精神,不欺場,儘管伶人命賤,還是沒抱怨認真把戲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匠心,往常都由日本人獨運,這次例外。

燕十三爺一世盛名,晚年卻敗了給梅蘭芳。臨終一幕對梅說:「(大意)這是你的時代了,努力爭氣讓大家把我們伶人當成一個人來看,好嗎?」相信套落全港的打工仔身上多少有點共鳴。

梅蘭芳到了中年,國語突然不像北方人了。黎明的演技依然專業,只是年輕梅蘭芳那種熱情、純真和媚,他學不來,咬字再正都好,北方人的腔調他也學不來。安插黎明做主角似乎屬票房考慮多於藝術需要。

大反派當然是侵華日軍,基於政治現實,片中的皇軍是有史以來最有禮貌最弱氣的侵略部隊:梅樣不為我們唱戲嗎?(怒)那我們放你走好了,真拿你沒軋啊!

飾演弱氣皇軍之一的安藤政信很面熟,翻查wiki上次看他的演出是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推介)主角新志,當時還是kids return,現在也老了。

end of spoiler

印象深刻之二,是事後跟美女網友在msn由電影談到日軍侵華。

當時想起倪匡在電台節目講過,戰爭對文化破壞很大,一個集束彈可能炸死幾個未來貝多芬舒伯特,很可惜。

跟網友說戰爭真慘,破壞很多細膩藝術文化,是文明的倒退。

友回應:下?乜你覺得藝術文化重要過人命架?我太訝異了。觀點與角度不同,我無意批評你。

當時大家在忙,就此打住。

我不知如何回應才好,唯有在此講講自己的想法。

對於國仇家恨,抱歉並無太大感覺,尤其國家也不想你記仇,或者想你選擇性地在某些方便時候才記仇。毛主席曾公開說,皇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曲線功臣,沒有蘿白頭,就沒有新中國。

死了幾十年的幾千萬人,對我來說是一組抽象數字,超過了某個規模,隔了某一個距離,就無法感受到切膚之痛。你會為嘉定三屠死去的漢人感到痛心嗎?皇軍把好端端一個男人刺成血人的照片,看過,塔利班未鋸美國頭之前,早已見過皇軍用刀把中國人的頭生鋸下來的黑白短片,有聲。慘嗎?很慘,但不致於天天起床吃飯都惦記吧?

銅鑼灣有家三八拉麵,黑人常去,水準專業,味道很正宗。老闆是日本人,略懂廣東話,親切。

如果放在六十多年前,拉麵店就不會存在,老闆可能拿著軍刀劈我人頭,我可能是地下軍的游勇,找機會將腰間的炸藥引爆,希望多炸死幾個鬼子。

讀完「100個理由給日本,也給中國」後,很難恨日本人,如果用同一把尺去衡量,應該先恨自己不濟。無書在手,只憑記憶引例子一二:日本某民間教師到大陸考察,發現國內某地教育水平落後,向領事提出需經費協助中國學童,當局二話不說拍板撥款,錢一到,旋即被強國大官拿去買名車買洋房。

當年的中國人很愛國嗎?日軍侵華紀錄提到,飛行部隊轟炸中國城市時,農夫們居然繼續耕田照常運作,彷彿無論是袁總統還是天皇裕仁,都只是換一面旗子,帝力於我何有哉。當年東北日軍的探子部隊甚至受到原居民歡迎,因為對比起為政者,皇軍為居民帶來生計收入,到底漢奸還是先鋒愛國者(假如日軍成功侵華),可能只是編篡歷史者以成敗論英雄。

日本人殺了多少中國人,中國人後來又殺多少中國人,現在強國同胞如何自殘取利,到底中國人命的兌率是多少?

如果打仗了,老闆就沒機會辦一家有水準的拉麵店子,黑人也無法吃到心頭好,店子獨有的風味可能就此失落。失去拉麵館子是我能夠感受和理解到的損失,梅蘭芳成了絕唱,我也可以憑電影感受,戰爭死傷人命,太遠,如果說我感受很深,是騙人。

星期日, 12月 21, 2008

葉問停轉日

(警告:可能含劇情)

地球停轉日

錯在港片商,stood still 可以解企定定,電影結尾全球大停電,確實係stood still,只不過廣東人慣講「咪阻住地球轉」,全球停電,仲唔係阻到停晒?

如果無此錯誤期望入場,整套戲其實尚可,屬高成本B級片。

見到prison break 變態逃犯T-bag 今次飾演上校,每逢見佢出場都忍唔住笑,凝住佢會做d變態野出黎,又或者用變態手腕懲處失職下屬之類。

因為故事實在太舊,儘管編劇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少情節依然過時,美國人雖然不以機智見長,亦不致蠢到完全錯估外星人的能力吧?防長/總統每一個決定都是錯的,如果兩害取其輕,我寧願香港政府渣旗好過,至少反應慢又怕事潛水,外星人離開地球前都未必作到決定,反而唔會阻住主角勸阻外星人停止滅世計劃。

外星人每逢造訪地球,必然諸多不便,例如某些外星人不懂開門(the sign)、某些外星人怕某牌子的洗頭水(evolution)、某些外星人無法抵受老人院的音樂等等(Mars Attacks!),這一次難倒天外來客的,居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國語!

擁有1/4中國血統的奇洛李維斯說著3/4蹩腳的國語,鏡頭的另一邊是黃面孔的外星人探子,在地球生活幾十年,國語水平居然同樣蹩腳。啊!原來強國語是外星文明的剋星!

故事末段頗為牽動黑人情緒,有個死小孩阻頭阻勢先話要殺晒d外星人,之後又on 99 報警,事敗又騰晒雞don't hurt me,本來奇洛李維斯飾演的外星人應該無表情,唔知點解在黑人feel到佢極度壓抑,阻止自己一腳伸死個小孩。

「停轉日」實屬平平,想睇好野黑人有幾套推介,排名不分先後:

1. Life force,有裸女,喪屍同埋俊男,仲想點?
2. k-Pax: 對白推動劇情的疑似外星人電影,講一個外星人好奇入住精神病院,跟醫生建立一段奇怪的友誼,大家互相想證明對方是錯的 (醫生:你有病,外星人:你先至有病)
3. Cocoon (天繭): 裸女,溫情故事,又有化石睇
4. they live: 一套借外星人諷刺subliminal message的電影,科幻大師John Carpenter手筆,絕!

************

葉問

本來唔想睇,第一因為詠春拳不是大開大闔的拳套,打起來不好看,二來甄子丹以腳技見稱,拳擊非其所長。第三是詠春體育會的影響力不小,尤其葉問之子葉準對有關詠春及李小龍的創作項目均拿捏的頗嚴,故此劇本上不太可能寫葉問的陰暗面,只可隱惡揚善。

睇完,除了第二點,幾本上都中晒,不過依然值得一看。

電影的casting大致上都做得好,甄子丹演技向來無太多表情,正好適合演古老人的含蓄,太多眼神或笑容反而會overdo 成件事。任達華、熊黛林只屬襯托,沒有過火。

故事中幾乎沒有一個令人討厭的角色:樊少皇飾演的北方拳師雖然蝦蝦霸霸,但剛烈戇直。林家棟先後擔當捕頭及漢奸,居然又通情達理而且有些笑位。

故事例牌要打日本人,飾演三蒲將軍的池內博之一來幾靚仔,二來對於強者(ie. 葉問)尊敬有加禮數不缺,並不可憎。身邊的副官雖然暴戾,站在當年的日本人立場卻相當合理,而且未曾在銀幕前做過甚麼惡行,有一幕日本軍官曾經看中葉問老婆,但望左一眼就被葉師傅打到趴街,落料計算得恰恰好。

日本人配樂交到貨,至今黑人心中古裝唐片配樂榜首必定屬「見龍卸甲」,其次輪到這套。

看完都算幾舒服,甄子丹放棄九成腿功,幾乎重新學過所有拳頭功夫,見到佢手詠春拳打得似模似樣,非常難得,六點半棍亦相當到肉。葉準師傅渣旗擔當武術顧問,詠春拳套及兵刃多數不會錯,只不過見到甄子丹連環扯拳再加埋d 劈劈拍拍聲就諗起Osim 按摩椅。

因為有葉氏後人渣旗,葉問的人物性格必然流於平板。一開始葉問就身懷絕藝+謙謙君子+有錢+好老公+好老豆+好師傅,完美得不似人。史實記載葉問曾擔當國民黨巡邏隊長,後來因共黨執政害怕被清算,丟下老婆幼子隻身來港,更曾有傳晚年沾上鴉片癮。

馬田史高西斯的狂牛(Raging bull)就有交待主角高峰和沉淪幾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可惜葉問(以及多數華人英雄)只能當一個聖人,大家永遠無法在銀幕上見到葉問衰老和墜落,收李小龍為徒一段,亦只以字幕交待,未免令人覺得太過政治正確了。

娛樂程度合格,劇情略遜。

************

霍元甲及葉問兩套電影先後都講過武術並無強弱之分,只係習武者自身有強弱。

黑人以外行人角度,依然想講,查實詠春麻麻地。

主要因為好多中國武術講求「功」,要長時間鍛練,現代人缺乏恆心或時間,不少人希望快快學晒d 招式,要佢交幾年學費練紮馬采你都傻。所以對比起簡單易學的空手跆拳,練習詠春比較遲見功,尤其缺乏內勁的話,好多招式得個睇字。

其次,根據黑人以前短暫學詠春的經驗,詠春教拳的方式比較鬆散,基本上邊個師兄得閒就教你兩招,甚少有系統地教人,見你來左一定日子,練拳套時就叫埋你過黎跟住練,至於每一招點解、點用都甚少解釋,好彩的有人會解兩句,不好運的練對練錯都未必知。

如果要練武防身,除左練招練功之外,尚要習慣運力打人。跆拳空手會打沙包,詠春雖然有黐手,往往輕觸即止,拳館有沙包,但甚少人走去練,木人椿更需要有一定火候先可以玩,換言之練詠春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係無實戰威力的,再加上近年收徒以「興趣」及「強身健體」為方針,教的半調子地教,學的半調子地學,真係要防身,不如買支防狼噴霧比較實際。

錯並不在詠春拳,中國傳統武術向來不主張速成,跟現代人的節奏和需求有出入,黑人自問年紀不輕體能又麻麻,睇黎都係買支防狼噴霧算了。

星期一, 12月 08, 2008

零八年十二月幾段

看到一篇奇連伊士活的訪問,近年除了兩套琉磺島之外就無看過他的電影,但真的不能不佩服一個78歲的老伯伯無論精神和外表都似50歲左右,奇連伊士活銀幕上全是硬漢幹探打不死牛仔,但現實上卻是個愛護動物的精進素食主義者(vegan),以果仁豆腐水果等為主食,可能因此去到暮年還有能力撒種做老豆,真係要寫個服字!

講開又講,黑人特別buy老而彌堅的藝人,例如Jack Jones、謝賢、喬宏(故)、Sean Connery以及當過情報組織的Christopher Lee等等。

******************

近來在讀 Susan Sontag的On photography,才女的文字頗深奧婉轉,每讀一小段就要想一想,習慣model answer請參閱附錄的我,見到她說「照片令所有人生經驗變成一種商品」,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文中有些statement黑人也明顯不同意的,例如「照片將不同經歷/經驗都夷平(leveled)了」,甘迺迪遇刺腦袋開花的照片,總比一張港女畢業左手V字右手啤啤熊重要和震撼吧?即使你不認識相中人都好,兩張照片的份量依然不會相同。

才女有些觀察直至數十年後的今日依然spot on地應棍,例如「照片普及化後,旅遊變成蒐集照片的一種手段」,的確有些人去旅行主要為了拍照,旅行期間的種種感受體驗反而不重要了。

******************

總覺得冬天的體力較差,近來儘量減少暴飲暴食、打邊爐或者夜訓。聖誕沒慶祝活動不打緊,給我幾天好好休息調理就可以。「人體使用手冊」將中醫概念簡明現代化,讀到一半不禁想:「噢!原來十幾年來我都在虧待自己身體」,又不過中醫有些概念又確實神神化化,何時從華佗講到關二哥齊天大聖急急如律令,認真難估。

中醫講求個人經驗和天份,並無客觀量化系統,遇著人間聖手固然好,遇著庸醫一樣大鑊。不少中醫及另類療法的文章喜歡攻擊西醫增加自己可信性,對,西藥治cancer死得人多,但無數字顯示同樣的比較環境下,中藥治cancer 死得人少喎。大吉利市講句,假如不幸染愛滋病,中醫vs西醫,暫時黑人會信西醫,至少証實可以續命。

只不過,「人體使用手冊」道出一些西方醫學「想當然」的邏輯謬誤,跟Edward deBono的橫向思考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你看過米高摩亞「美國清一Sick檔案」(Sicko)這套電影,更不會對歐美藥廠投以百份百信任票,因為好些藥公司開發新藥不是為了治病,只希望你繼續食藥。

******************

在商場食肆不斷聽到各式各樣的聖誕歌,紛紛在告訴你聖誕來了你應該很高興快點買東西送禮物開party之類。

腦海中想到一個畫面就是雞場的母雞,把燈關掉就以為是夜晚,把燈再開著就以為天光連忙產蛋。

很多人聖誕不快樂,因為他們沒有享受到聖誕節「應有的」快樂,例如沒有派對、沒有情人或沒有大餐之類。其實聖誕不一定要快樂的(當然亦母須哀傷或刻意平淡),如果今年聖誕過得快樂,那是我自己的選擇,不是因為商戶品牌告訴我應該要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