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1, 2012

加班

因為工作關係,最近有甚麼想講都會在facebook 發洩,換言之冷落了twitter和這裡。

舊公司返五天半,理論上時間不算長,放6點,但返9時正,頭半年還可以,隨著工作量增大,慢慢開始發現要在休息和私人生活上作出二揀一的選擇。

最麻煩是公司由一個簡單的小部門開始略為擴充,大家有各自的山頭和利益沖突。大老細第一次管理這種架構和工種,每天拿各同事做human experiment,例如看看小弟的工作能力極限在哪裡,記得有次他問,為甚麼6點半放工,而不是留到8, 9點?那即是有未用盡的capacity,然後次日就想些新的ad hoc job塞進來。

我想香港大多數老細都是這樣思考,也沒有特別不愉快的情況,正如前輩教落,有路就行,反正做in house太久,風格和工作習慣都會停滯,考慮過客觀條件後,就給老細送上大信封。

關於加班倒有一些看法。首先是一個良好的系統,多少應該有點redundancy,例如搭客機實際上有若干組後備引擎,油缸亦有額外燃料作不時之需。換作人力資源,平日把工時推到最盡,一旦有突然狀況,伙記們想OT也不行了,因為連睡眠時間都賠上,也增加不了多少生產力。

施永青老闆都有講過類似的講法,大意是公司有些冗員並不打緊,一旦要精簡架構,尚有肥肉可減,否則就是削筋見骨,影響日常運作了。

要員工開OT,跟熬夜是一樣的,基本上是短期內催谷一些額外的productivity,之後要付上一定代價。長期開OT,跟長期熬夜的現象也相近,就是平日整體performance下跌,本來用八小時可以完成的東西,變成用十數小時才做得完。即使用香煙咖啡葡萄適去催谷,亦只收一時之功,長遠身體會變差,有了咖啡頂多只能推回普通狀態,沒有的話會跌到below average。

另外即使要OT,也得有一個明確目標和終點,例如要趕出版某本書刊,死線是某月某日,有了終點,員工會懂得自我調節,何時加幾錢肉緊,何時小休一下。例如小弟舊老細為了OT而OT的主張,本身沒有終點,對於員工士氣和體力是個無止境的消磨,像我能逃跑的當然跑掉,不能走的大概會把五小時的工作拖長到十二小時去做。(當然老闆是個有小聰明的人,算到這一點,於是要求員工每天填表申報是日工作流程,詳列每件task所需時間,那是更大的內耗,在此不贅。)

正如側田兄的博文講過,香港工作有種壓逼感,他指那是缺乏流動性產生的現象,我想假如我因各種緣故被綁死在這份工,大概也會變得同樣黑口黑面。論工時更長、工作環境更demanding的工種比比皆是,可能最大差別就是過客和原住民兩種心態。



3 則留言:

匿名 說...

Actually my company requires me and my colleagues to work overtime every month for various tasks all year long. Partly, it's our boss who is a workaholic and works for 12 hours per day. And she is very demanding too.

Ben

匿名 說...

More accurately, my colleagues and I have deadlines to meet every week. deadlines = Overtime working

Ben

黑人 說...

只可以講行行都唔同啦

做4A廣告果d,又係同你挨到有今生無來世,美其名話係創意要有壓力先至逼到出來,事實上係大量差勁的management下糾結的後果,例如大公司客戶最初set了10日給設計部創作,可是開始前,工程部審視technical拖了兩日,會計部又拖了一日,行政部覺得件事唔妥又審計了三日,去到市場部跟進又搞多了兩日,最後去到設計部就得兩天時間做事,越大公司越係咁,就算當初做planning那個俾幾多日出來,都會被不同部門拖跨

做會計都係咁,行業利潤分配畸型,十個茶壺七個蓋,唯有塞爆會計師們的job list,無得靠一兩個人的努力去改變。

只是長期這樣OT,身體總要還的。可能隔三五七年生了個瘤出來,或者心臟某條大血管堵掉,這些可不是一句「獅子山精神」就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