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31, 2009

回港發展

朋友問應否回港發展,我答 a very big no

香港除了夜生活比較方便之外,整體的quality of life必然下降,因為香港人的氛圍是怨憤:怨政府、地產商、政棍甚至抱怨其他人在抱怨,總之在香港生活,每天都有很大部份的時間精神用來抱怨或者接觸外來的怨氣,另一種氛圍是緩慢但肯定的絕望,每天我們看著自己的優勢慢慢被超越,沒有對策。

另外,之前的工作經驗就算不被write off都打折扣,人工肯定少一大截 (朋友是做船務及文書相關的工作) 打折扣後的人工要交租生活,日子會很拮据。

在美加,最忙的事情是想法子kill time,心情輕鬆得多。

朋友說,留在美國,很寂寞。

一把年紀回港從新開始,很難識到新的交心友。

想找港人男友,無疑機會必然較美國多,但競爭同樣非常大,有妹妹仔、同齡參賽者以及北方佳麗,七除八扣,機會不比美國好。

至於寂寞,30歲後,同齡的香港朋友成家立室、生小孩,要麼工作忙得吃緊,大家相距只是一兩小時車程,但半年未必見一次,豈不是更寂寞?

反正朋友在美國生活開始穩定,先站穩陣腳,再想法子都不遲。

星期四, 10月 29, 2009

談打機



以前我好鍾意用Guy,因為有型,又因為佢係underdog,夠弱,年輕時好想將d弱角色用到好勁,彌補自己心理上的陰影。

上面條片有人做到了,雖然是TAS(Tool Assisted Speedrun),但這些駁招連技大多數都可以練回來,換言之阿Guy哥哥一d都唔弱,仲要係打到你仆街都唔俾你還手,仆兩次就KO。

在香港挑機咁打法,一定俾人打。

***********

我認識一班高達機友,日日收工在機舖留到十二點關門為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如常,操控高達的技巧出神入化,跟上面的短片不遑多讓。換入金庸武俠世界,佢地早已成為喬峰任我行之流,儕身當世高手之列。

以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呢班人絕對係不長進的廢柴。假如場地換做英國,活動換成足球,呢班人有機會天價廁身頂尖球隊,揚名立(千)萬,換做美國和籃球亦然。

光宗耀祖和玩物喪志,分別在於你沉迷的活動有多大賺錢潛力,以及你能否從中賺到錢。

我自己很怕變得孤陋寡聞,所以決定減少打機的時間,換去學日文、練畫以及練跑,希望長進一點。但沉迷打機跟長進和成就無關,我常去的機舖,入面有位公子哥兒身家豐厚,股市高峰期大手短炒未分拆的港交所,又在翔龍灣置業作行宮之用,身高五尺不夠四寸,baby face,25歲未到,把妹達人。

另一位,表面是IT hardware support,月入八千餘,口齒不清,曾是城中知名丑角,原來是某大連鎖飲食集團的準繼承人,做技工是不想靠父蔭,磨練一下自己。

還有一位,就是上年提及的亮XX詐騙集團高層,「正規經營」了好幾年,月入十萬或以上,他駕駛的紅勇士攻守兼備,機品好。

所以,一個人打機,我好難再判定佢有無前途或是否長進。
我只能講,無前途就不要(被人見到)打機,有錢有前途做乜都無所謂。

星期二, 10月 27, 2009

懶醒

是日金句

google before you spit out smartass ideas

跟才子E講起內地偉大的human flesh search (人肉搜尋器的中式英譯)
隨便想到日後的search engine應該包括audio search
即是你對著mic哼一段歌、講幾句話,電腦就可以幫你找到近似的歌曲或者聲帶
甚至,日後交換msn都可以用類似的方式,my voice is my passport, add me la.

我真係好叻,對不對?

sorry,大L把人諗到甚至做緊了(不過好似未有認歌仔的function)

http://www.adobe.com/designcenter/premierepro/articles/lrvid4070_pr.html

http://www.labnol.org/internet/video/youtube-speech-recognition-search-text-in-videos/3885/

假如上述的想法仍然未有人做,快d搶灘啦 E師兄。

短文:廣告

大陸的廣告依然粗枝大葉

做branding時無想清楚用其他語文讀出來時的情況
例如奧雪 (Oh shit)
海馬異形沐浴露
以前聽說過的恆謙 (Hang Him)

講product benefit又唔識迴避負面字眼
剛才望到一隻去頭皮洗頭水廣告,不斷重覆講「無屑」(屑是頭屑,但香港人不會用這個字,此為敗筆之一)

Don't think of a black cat,大家先會想起隻黑貓
重覆講無屑、無痛、無癢,你估d觀眾會諗到d乜?
換著我,寧願將d字眼改做「清新」、「精神爽利」、「神采飛揚」之類的正面聯想字

英國人



我認,我和多數美國佬一樣,對英國口音有softspot。在電影、劇集或遊戲中,無論甚麼角色,只要講英國口音就會對他大大加分。

當然並非英國舶來就照單全收,比較老粗的英式/澳洲口音,例如District 9入面的僱傭兵隊長就不在此列。

廣告狂人第三季中,主角的廣告公司賣給英國人之後,故事就加插好幾位英國人。英國佬談吐用字頗堪玩味,話說併購後公司大地震,英國CFO擢升某員工,他說 we are charting the course of transition right now, there will be details to come. 這些帶有航海意味的字眼令人想起英帝國風光一時的航海霸業。

另外留意到英國文化,美國佬做事七情上面,劇集中某美國人高層被炒魷後,大發老脾掃文件掟野,冷眼旁觀的英國助理淡然說 You Americans don't know how to handle your emotions, that's unbecoming. (你們美國人不懂處理自己的情緒,真失禮)

後來英國助理進駐前高層的辦公室,他的CFO上級立刻過來制止 We just fired one third of their work force, it is unseemly to go through their pockets. (我們剛炒掉他們三份一的員工,再搜刮他們並不得體)

助理連忙答 Of course, it was presumptuous. (當然,冒昧了。)

後來,英國CFO跟主角飯局,祝酒的用句也很有意思。Like Bordeaux the grape, may we all get better with time. (願我們像波爾多的葡萄一樣,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好。)

某次提到一個彷英國品牌London Fog的案子,英國CFO聽罷笑說 How ludicrous! There is no fog in London, there is no London Fog...Never was, it was the coal dust from the Industrial era, Charles Dickens and what not. (真荒唐!倫敦從來沒有霧的,那是工業年代的煤炭塵,被狄更斯等文人的大話渲染。)

****************************

剛讀完Jon Steel的perfect pitch,全書最好看就是2012年倫敦申辦奧運的剖釋,作者將演辭全數收錄,逐句分釋講辭背後的功用和含意。英國佬不是present自己的城市這麼單純,事前更加盤算如何拆解不同interest groups的心理,例如評委會主要講法文,貝理雅就突然以一口流利法文示人,試問大家有無可見過奧巴馬講國語呢?普京更加出了名不懂也不願講英文啦。(OK, 陸克文的國語是一流的,但他露得太多手,shock value等於零。)

假如奧巴馬團隊有讀過這本書,應該明白2016奧運美國是必輸的,因為奧委會一直都想在南美辦奧運,奈何基建不足無法成事,2012的倫敦奧運其中一部份就是承諾建造可拆卸重用的基建,供下屆奧運使用(即是南美城市啦)。

至於為甚麼英國人能夠在申辦奧運前對各種利害關係抓得這麼清楚?這是我極想了解的問題。


****************************

最初我在推想,可能是英國人特別崇尚某些高貴的人文精神,例如崇尚fair play和人權等等,可是越想越多反証例子,打開iTune聽到Paul Oakenfold的remix版Oliver Twist,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亦反映英國工業革命年代的殘酷史實:童工、缺乏社會福利的孤兒、資源極度向資本家傾斜等等,又不見得很fair很有人權,跟現在的中國差不了多少。

偶然跟才子E提起這個問題,他的答案頗到肉:英國佬有五百多年的統治殖民地經驗,擅忖心術,而且英國佬極度自信,看他們常自嘲就知道了。

以前讀過「暖昧的日本人」,到底有無同類的書講英國人呢?

星期六, 10月 24, 2009

人獸爛戰



早陣子偶然發現cult 片「人獸戰」(Feast)居然連續拍多兩集,拿拿林租來看。話說Feast第一集是某業餘電影比賽得獎作品,導演明知自己拍cult片,故意拍得怪雞絕倫,顛覆傳統恐怖怪獸電影,居然一度打入主流票房。

導演John Gulager 的名字大可改做Vulgar,這三集基本上可以用vulgar一字總括。

先講電影的搞gag萬靈丹屎尿屁,第二集(A sloppy second)非常literal地呈現出來:某仇家碰頭,A君大力將B小姐的頭撞向馬桶,鏡頭短暫但清晰地映著馬桶內漂浮的米田共,故事中的食人狂獸,除了殺人和食人之外,做得最多就是交配和拉屎,第三集開場甚至直擊食物進入怪物腸胃直至拉出來的過程,全無刪剪。

另一幕生還者們圍聚在食人獸的屍體旁,某蠢才想出個餿主意說要解剖怪獸屍體,作「科學研究」云云。鋸開怪獸屍體後,蠢才向怪物的內臟亂捅,結果怪物先放了個又響又臭的屁,再捅多幾下,怪獸的陽物突然勃起向所有人射尿,眾人嘔吐大作(偏偏亂捅的元凶完好無事)。這時有位婆婆耐不住走開迴避,傻子繼續亂捅,結果怪獸屍體吐出大量高腐蝕性的胃酸,婆婆照單全收血肉模糊。正確點說,除了屎尿屍,連精液胃酸都拿來玩,有咁盡去咁盡。

主要角色都沒有名字(例如三集都登場的酒保只叫Bartender,故事中大家只會用「喂」來互相稱呼)。唯一例外是第三集出現並慘死的武術高手 Jean Claude Segal,那是影射尚格雲頓和史提芬史葛的諧角。正如編劇所講,這套故事就是將各種恐怖片的旁枝綠葉角色放上主角舞台,絕大多數的角色外型不討好,言行魯鈍衝動,缺乏常識兼自私。看這套電影最開心的場面,就是看著這些傻子以「超低能,勁搞笑」的方式橫死,以及睇下佢地幾時死。

相反,正常角色全部淪為閒角,例如第一集有位名叫Hero的男角:甫開場五分鐘,他提著霰彈槍和怪獸頭衝入酒吧,警告眾人說怪物來了,旁人問他是誰,答 "I'm the guy that's gonna save your ass." 話口未完,另一頭怪獸伸爪把他的頭扯斷,收皮。每集出現類似的正常人物,均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迅速打柴,總之導演就是不想讓你喜歡故事中任何一個角色。

這套電影自問不會介紹給各位blog友,因為故事情節粗糙、笑位低賤庸俗、賣弄色情血腥、人物設定政治不正確,結局九唔搭八。

不過我睇得好過癮,因為爛得夠盡。

星期二, 10月 20, 2009

兩首不同風格的歌



另一首歌是劇集「廣告狂人」其中一段,主角本來怕了那些詩人和藝術家,最終被這首歌所感動 Rivers of Babylon


我覺得兩首歌其實是相通的,雖然情感和調子好像南轅北轍,一個嬉笑怒罵,另一邊黯然神傷,同樣在緬懷失落了的文明。

星期一, 10月 19, 2009

惡搞瑪利奧



之前在日本youtube Nico Nico 看過這段片,但這次有中文字幕,原來歌詞都幾ok,不過最厲害係魔皇、瑪利奧同埋公主都係同一個人唱的!

星期二, 10月 13, 2009

訴苦

年少時,遇到不高興的事,總會找人訴苦。

傾訴時總習慣將自己描繪成一齣悲劇的主角,哎也我真慘,慘到無人有,你地咁幸福唔明架喇。
有些朋友同情心比較澎湃,會嘗試再進一步開解。這時我才開盡最大匹數負能量,一股勁兒發在他身上,亂扔些沒答案的死結問題,務求讓他感受到我是如何地慘如何地絕望為止。

過後幾年,比較抽離地看事情,才發現這是一種很低手的報復方法:因為無法直接向不如意的事物反擊,就利用朋友的同情心向朋友發洩。

於是,訴苦的次數大為減少,內容也儘是點到即止。

又再過幾年,訴苦這回事,可免則免,講一兩句就算。

因為大家年紀大了,每人都有一堆煩惱責任要解決。易地而處,我自己也沒有太多力氣幫人扛擔子,而且碰上的問題越來越難有一個clear cut的答案。例如以前的問題是張三把我的秘密(體育堂當眾放了一個屁)講了出去,我應否原諒他。現在碰上的問題是應否拔掉媽媽的維生喉、應否跟8年的伴侶分手、應否打掉身上的胎等等。

莫說要解答,光是聽已經感到很沉重。

早陣子日語課學到一個字叫 どうやって,大概是問「怎樣/how to」的意思,老師笑說這個字要慎用,因為對方會由頭到尾超詳盡地提供所有資料。

與朋友相處,有時也不能問どうやって,問得過了頭,有些事實在無法承擔得起,到時草草敷衍過不到良心,認真回應又啞口無言。

難怪成年人聚頭,總是嘻嘻哈不著邊際,頂多講些好消息。

電影編劇要製造tension就是用這麼簡單一招:老朋友聚會,發起人笑問大家最近過得如何?同學甲說剛買樓、乙股海發大財、丙快要添丁,同學戊突然插口說最近離婚了,全場啞口無言,這時立刻cut至故事的另一幕,將tension維持在unresolved的尷尬狀態。

只可惜現實世界卻沒有剪接跳往下一場的方便法門,同學甲只好胡亂吐句「節哀順變」,大家繼續聊天打哈哈。

星期一, 10月 12, 2009

拗了柴



我不知機械人會否拗柴,但最近行路的姿勢和它差不多。

現在叫做好得七七八八,但每晚都因為患處有點冤冤赤赤睡不好,不是太早起身就是發些奇怪清晰的夢。

星期六, 10月 10, 2009

再談氛圍



留意1:20 果位年輕人的說話,點解話香港創意陸沉?唔係一廂情願的悲觀,對比香港及上海人從電視接觸到的資訊,眼界真係好大分別。

(話時話,蕭若元非常醒,城市論壇d時間通常好tight,佢知唔夠時間講野,事先安插一個手下做觀眾,補充自己想講的資料。)

氛圍一池死水,唔係創作人「做好自己」就解決到,因為呢班眼光狹隘的香港人係你同事、上司、負責in你果位HR、你個客,甚至你個客的客戶。

無論你幾creative,呢班人根本無相對應的眼界去欣賞,點解當初波叔出城(Borat)可以橫掃歐美票房,在香港只得百老匯電影中心播三幾日?直至波叔proven賣得,波兒出城先至「有幸」登上主流院線?絕非偶然一兩個發行商唔識做生意咁簡單。

最近讀Jon Steel "The Prefect Pitch",最感興趣係其他觸類旁通的資料,Jon Steel 指一個偉大意念的誕生,往往取決於四周的氛圍,例如發現DNA結構的科學家,諾貝爾得獎人James Watson著作其中一段如此講述:

Here I relate my version of how the structure of DNA was discoered. In doing so I have tried to catch the atmosphere of the early postwar years in England, where most of the important events occurred. As I hope this book will show, science seldom proceeds in the straightforward logical manner imagined by outsiders. Instead, its steps forward (and sometimes backward) are often very human events in which personalities and cultural traditios play major roles. (p88)

有時舉目望望香港的雜誌、廣告、電影、劇集,來來去去幾度板斧,再望下香港學校教緊d乜,大家最流行的話題係乜,it is almost a certainty this city will be flooded with unimaginative morons.

舉個例,睇下最新 minute maid廣告,覺唔覺四圍太多陳奕信?男士雜誌、香港旅發局、電子產品、麥當當再加埋卡拉ok廣告,我真係好奇除左陳奕信之外其他人係咪死晒。再諗深一層,點解一定要用celeb endorsement,同埋點解陳奕信來來去去都係差唔多的表情?

再睇下d間字,點解咁熟口熟面,同維他檸檬茶新包裝咁似?係客戶保守、唔夠時間定係d designer無料?點解咁多方法去表示新鮮水果的感覺,但永遠都係用最懶的成排提子大曬冷呢?我記憶中任何同提子有關的產品幾乎都用差不多的構圖。

有無諗過,香港人九成都無去過提子園,畫咁多超大粒的綠色波波對我地黎講其實同去左波波池無乜分別?反而,日本仔畫一粒提子的橫切面,有少少汁滴出來,我會覺得好甜好新鮮。




********

星期四, 10月 08, 2009

我是中國人心理不正常測驗

「我是中國人」心理測驗已經被一眾blogger屌到開花,所以不多講了。反而試下重寫試題玩下:

恐怖份子騎劫你所乘搭的客機,他們將所有亞裔乘客綁在一起,並高聲質問誰是中國人,這時你會?

A.承認自己是中國人(5)
B.不作聲,或否認自己是中國人(3)
C.不作聲,必要時表明自己是香港人(1)

外國朋友問你,中國歷史有多久,你會答?

A. 六十年(5)
B. 五千多年(3)
C. 無法作答,因不清楚他對「中國」的定義是甚麼 (1)

外國朋友來港旅行,要你介紹一些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你會介紹甚麼?

A. 金紫荊廣場 (5)
B. 中式酒樓飲茶 (3)
C. 帶他看地盤佬搭棚 (1)

總分9分以上
你可能對中國共產黨有點尊崇,而對中國文化不太了解,對中國人身份認識仍未足夠而且缺乏足夠理智,你需要多點認識及檢討。

總分8-6分
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一般,對中國人身份認同也屬一般,正正常常心地善良之屬。

總分5分或以下
雖然無法肯定你是否愛國,但至少你不會盲目地愛國,對「中國人」一詞抱較理性務實的態度。

星期三, 10月 07, 2009

Terminator 4 salvation



偶然見到T4 gameplay 的短片,打起黎幾流暢,而且氣氛都唔錯。

********

以上總結了 T4 salvation 的所有優點。

一路睇落去,原來頭先段片幾乎已經出晒所有敵人(除左Hunter Killer同埋負責捉人果舊Harvester),無錯,之後十幾版你全部都係打d 四腳雞同埋鐵烏蠅,間中有一兩隻T600點綴下已經還得神落。

故事仲大鑊,話說第一版反抗軍準備撤退,有三幾丁友走唔切發SOS求救,咁唔好彩主人公John Conner又收到,於是你就要千辛萬苦排除萬難去救呢三件蛋散,全故事完。

初時我超期待入面有個年輕版阿諾舒華辛力加T-800唔著衫走出黎同主角打鑊金,點知無。

自問一向唔相信電影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跟電影寫出來的小說通常十分垃圾,依據電影創作的遊戲好極有限,原因通常係好多創意死於電影公司的版權協定。

T4呢隻game為例,好可能因為budget問題無得用Christian Bale,改為某個不知名的蛋散做主角。其次亦因為版權問題,無得出阿諾果隻T800。之後,亦因為同樣問題,故事不得干涉電影原著內容,所以遊戲入面只能打哈哈講些不著邊際的情節。

搞完一大場legal issues,諗住可以開工啦,sorry 輪到市場部的西裝友來搞搞震。

電影公司的marketing唔係打機之人,當然唔會關心隻game好唔好玩,只會關心賣到幾多錢,最賺錢的時間就係趁住電影熱潮未褪前推出,所以製作時間變得非常短,段估應該唔夠一年。

對比起小島秀夫可以延期三兩年推出MGS4,或者Blizzard 公司果隻搞左唔知幾多年的StarCraft 2,製作時間不足,絕對反映在gameplay及故事上,敵人只有三四款,任務全都是殺清畫面上的敵人,單線劇情,甚至無online multiplayer,一句到尾只係film + game studio cap水之作。

我明,現實世界好少單純的黑白對錯,唔理好醜整隻爛game出黎cap 水,還是文火慢燉幾年整隻好game呢?到底邊一樣先至係「對」,真係無答案......




不如睇下阿諾28歲果陣點樣健身好過,來自電影 Pumping I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