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30, 2007

design 已死



最初從朋友的cbox接觸到Anyidea這個網站,連結標題是「香港design已死」。

Anyidea 是個創意交易平台,主要針對小商戶和freelancer。本身並非新鮮玩意,數年前已有類似平台如elancer 和bid-jobs,鼓勵價低者得的割喉減價戰。這些平台吸引了大量印度及內地IT人參與競爭,把價錢過份拉低,加上以英語為主,難以吸引本地人使用,最終關門大吉。

Anyidea運作模式略有不同,招標前先要求客戶付出全費,公開招標後,設計人根據招標要求投稿,截稿限期一到,客戶先選出「入圍作品」,再從中挑出真命天子。

中標者會得到七成的project fee,入圍者則有兩成再除以入圍人數,若project fee 總數是1000元,入圍上限為四件作品,則中標者可得750元,其他入圍者獲50元。餘下一成屬平台的行政費用。

這種比稿競投(pitching)的形式,向來為設計廣告業界人士垢病,因為參與人士須付出大量時間心力,換取微利甚至零回報。而招標時涉及大量競逐者,客戶無法向設計人逐一詳細briefing,最終容易變成缺乏內涵,純粹取悅眼球的beauty contest。

Pitching 並非設計廣告界特有的現像,即使律師醫生或trading 間中都需要做sales pitch proposal,當然廣告業的pitching 花樣最多也最為激烈,不過一旦中標,獲得的利潤也頗豐厚,曾經有前輩講過中小型的廣告公司即使一個月20日在做pitch,只要中了一單就足夠cover 兩三個月的營運,若果成功簽到retainer更加是數年的收入。

鏡頭一轉,回到小小的Anyidea。

這裡公佈的job 全是一千幾百的logo design, leaflet 或簡單宣傳品,若果一單幾百大洋的project 還要pitch,中標後還要跟其他人攤分利潤,那豈不是做爛爛市中的爛市! (Shit the shit market of shit markets)

(1 of 2)

3 則留言:

說...

香港建築師學會的守則中有訂明,如果要參加設計比賽來bid job,那則樓一定要收一個minimum fee (以保障設計的水準──即係唔想好似你咁講,做爛個市)...但經過九七後這十年的時光,已經没人遵守這規則了...

宇宙人 說...

我明你表達咩, 但係做咩貼 cowboy bebop 出黎 ?

黑人 說...

> 米搞

建築入行門襤高,涉及金額也較大,唔似graphics 咁容易爛。不過pitching 真係一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


> 宇宙人

捕快就是freelancer的一種,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