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打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打機」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11月 04, 2010

90年代遊戲



重装機兵レイノス (1990)
音樂同graphics都做得好,而且難得片頭既英文真係搵人執過,唔係亂9咁黎。




Bare Kunckles (1991)
主要係隻BGM做得好,因為實在太好的關係,之後出多兩集都繼續沿用
第一集的「必殺技」就係call馬,會有架警車開過黎,然後有條友渣住碌野向天發射,全畫面既人都死晒,係得你無事。因為實在太過荒謬的關係,後來變成主角自己出升龍拳,又因為當年壓縮技術不太先進的關係,主角招升龍拳聽落好似大叫「鬥得閒」!



Legend of Zelda (1991,1992)呢隻,基本上唔駛點講
當年磨耗不少青春,除左斬怪,仲要玩好多歡樂天地式既mini game
十幾年後唔少畫面一級華麗既game都無佢入面的自由度同埋宏闊感。



火焰紋章3 (1993)

可能受左「風之谷」影響,所以同期任何講述「好耐好耐以前」既開場,少不免要整幅壁畫打橫scroll。最正係佢介紹各種職業的畫面,當年都係在好景商場望到其中一段先至著迷,佢個重甲兵,行路時係會地震既!

另,唔講唔覺,原來出左動畫版


咁多隻遊戲有個共通點,就係當年畫面雖則唔係十分靚,但係遊戲包裝盒、海報甚至說明書的美工,全部由當年一等一既插畫師操刀。不少大師姓甚名誰完全無頭緒,例如重裝機兵Leynos既插畫,隨時強過同年畫Gundam既畫師






************



Hybrid Front 1994
追加,呢隻game,至今我都未爆,仲有keep save
片頭音樂同埋舖排真係一流,尤其以當年極有限的graphics,做到咁真係唔話得
最有趣既係,片頭所講的國際形勢,現實世界都發生緊,而且早左200年(差在係未有火星艦隊)

星期一, 10月 04, 2010

關於StarCraft,其實我想說的是...




離奇地往往在打機時會頓悟某些人生道理

1. Randy Pausch說過「你不能控制莊家發給你的牌章,但你可以掌握如何打這手牌。」("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同樣,玩StarCraft的時候,好多時無得揀拍檔,只有想法子將手上有的牌打好。(同樣,別人碰上你也是無得揀的)

2. 強在StarCraft的世界內是相對的概念,歐美有練得很強的玩家,韓國有職業級的選手,亦有些「業餘」愛好者會組隊練習。無論玩得多熟,總會遇上比自己強很多的人,亦總有機會遇上很弱的拍檔。

3. 失敗的滋味不好受,尤其自己做足功課,但拍檔不濟時更甚。但是鬧隊友是最下策的做法。一來互相怨憤的拍檔戰力大減,二來看replay時,可能會發現原來拍檔交的功課比你更多,只是你望著自己的戰鬥畫面不知道而已

4. 遇著新丁或弱拍檔,應該想法子將他們的能力作最大發揮,而不是鬧他們無用,假如不懂鼓勵拍檔,至少閉口不要罵

5. 輸贏是大家選對/選錯了戰策,同時亦講運勢,即使職業選手都會押錯寶而大敗

6. 除了講策略和運勢之外,在StarCraft的輸贏,有時是對手自己主觀的心理投射。有時對手的兵力其實佔上風,但他們遇到些少挫敗率先放棄,贏家只是還未放棄那班人而已。反過來說,覺得敗象已呈,可能仍然有得打。當經歷過多次輸贏之後,才會對這種判斷拿捏得較準。

7. 所謂平常心,有些人可以主觀營造這種狀態,但更多人是因為累積了經驗,省卻不必要的緊張感

8. 以前上陣時,會不斷想自己這方面不夠人強,那方面又不足,現在會focus自己擁有的長處。這不是說忽視自己的弱點,但望著自己的弱點又不會自然好起來。

9. 學懂了不會投訴「對手這招太屈機」、「這招過強不balance」之類,絕大多數的招式都有得拆,與其花時間嘈,不如上網找拆解之法。

10. 這不代表遊戲就是完美,總有些人會找到可以exploit 的bugs,對於明顯的exploit,大家應該發聲讓遊戲公司落patch

11. 套在生活層面,就是不要抱怨社會如何虧待自己,先想法子拆解,遇上有人濫用制度自肥,同樣應該發聲,不仇富,亦不做奴才

星期二, 9月 07, 2010

Halo 3

我從來唔玩第一身射擊遊戲,因為會頭暈
所以我都無玩Halo,尤其係主角著到成個機械人咁又無樣睇,望落就覺得只係十零歲死靚仔既玩意。

但係呢set廣告拍得非常好,將一隻流流地既射擊game變成一個退役老兵回憶錄。

Halo系列故意安排個主角Master Chief長期戴頭盔,永遠見唔到樣,從來無正式交待佢個名(隱約提過叫John 117)對白亦cut到少無可少。有fans覺得咁樣好型,亦有人覺得咁樣個主角好無性格。

我第一次留意呢隻game,係無意中見到佢個爆機畫面,主角一支公在個爛晒的太空船入面,同部電腦傾計。查實主要係電腦講野,佢只係講左句what happened? 然後捐入冬眠艙,講多句 wake me when you need me咁就完左,當時覺得「嘩都幾淒涼喎」

據聞Halo會拍成電影,我就覺得應該幾大鑊,因為Master Chief咁蒼白的角色,一定要靠其他旁枝綠葉長期襯托。佢開金口講野就會令fans無癮,佢唔講野,全世界9成觀眾都無癮。遊戲有三集合共數十小時去舖排Master Chief做過d乜,電影只得180分鐘要由零講到尾,真係非常考導演同編劇功力,坦白講我期望不是太高。





呢段廣告都拍得唔錯,不過即使電影拍成咁,都仲未夠突圍,因為太多星河戰隊之類的作品,畫面一流但無錢請編劇。

星期五, 6月 25, 2010

Splinter Cell Conviction





我就是看了上述兩段walkthrough後,決定買回家玩,一試即沉迷,為免過度沉迷影響工作,爆機後即刻uninstall,裝機碟交由女友保管。間中癮發,又會上網找youtube片開住d聲做野,過乾癮。

Splinter Cell 今次講故事及新手入門都做得非常seamless,tutorial是遊戲一部份也交待些少劇情。
對比之下,metal gear 的蛇伯伯真的很斯文,頂多只會用麻醉槍或者打暈對手而已,遊戲的mechanism亦鼓勵「不殺」和「不被發現」。

Sam伯伯出手不是致命就是爆缸,而且後期有些bonus是鼓勵你故意被人發現,然後潛伏在另一處將對手擊殺,兩者的遊戲調子完全相反。最值得一讚是遊戲對白精練緊湊,蛇叔最大致命傷就是日式超長氣獨白,第一代主角Big Boss臨終前都講了足足十幾分鐘,名符其實死唔斷氣。

以前玩慣MetalGear,蛇叔有條life bar,需要用急救箱補血。雖然被人圍攻都會死,但通常可以挨若干槍都無事。而且對手不算太主動,相反Sam Fisher沒有life bar,一兩槍死(視符甚麼距離中槍),敵人中槍後,即使看不見你,都會猜想你大概的位置然後包抄,所以必須長期留在暗處及掩體後攻擊。

Metal Gear新作Rising,畫面是很華麗了,但監導都換了人,看demo已覺得遊戲調子跟以前完全南轅北轍,只怕變成另一隻無腦的斬殺遊戲。

星期日, 3月 07, 2010

MGS PeaceWalker



今次故事由南美打上少少去到波多黎角,比起上一集MGS Portable OPS
過場animation的畫功又進步左,人物輪廓更硬朗分明,女角不再是一pat野
最正係主角個組織反串無國界醫生
變成無國界軍隊Militaires Sans Frontieres ,一個醫人一個殺人,縮寫同樣是MSF

毛筆畫方面,自問初窺門徑,勉強跟得上MGS畫師10多年前的水平 (當然無佢的素描及硬筆功底)
今次MGS PW作畫顏料主要係charcoal、科學毛筆加墨水鋼筆,效果有如美式graphic novels
雖不排除是軟件模擬,近日見多輯訪日畫師的報導,以日本人性格似乎是用真實顏料作畫居多
10年前,香港地的新晉創作人最喜歡嘲笑某某老餅,不懂用電腦繪畫
現在最前衛的MTV及短片都標榜手作無電腦加工
依然用電腦處理artworks的人又淪為老餅,認真風水輪流轉

再後十年又會如何?照估是3D 超像真天下吧?
砌一隻廣告稿不懂3D會被人笑老餅,到時可能不再有product shot,改為用3D廉價地rend出來,話改就改,捽死3D artists

星期四, 10月 29, 2009

談打機



以前我好鍾意用Guy,因為有型,又因為佢係underdog,夠弱,年輕時好想將d弱角色用到好勁,彌補自己心理上的陰影。

上面條片有人做到了,雖然是TAS(Tool Assisted Speedrun),但這些駁招連技大多數都可以練回來,換言之阿Guy哥哥一d都唔弱,仲要係打到你仆街都唔俾你還手,仆兩次就KO。

在香港挑機咁打法,一定俾人打。

***********

我認識一班高達機友,日日收工在機舖留到十二點關門為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如常,操控高達的技巧出神入化,跟上面的短片不遑多讓。換入金庸武俠世界,佢地早已成為喬峰任我行之流,儕身當世高手之列。

以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呢班人絕對係不長進的廢柴。假如場地換做英國,活動換成足球,呢班人有機會天價廁身頂尖球隊,揚名立(千)萬,換做美國和籃球亦然。

光宗耀祖和玩物喪志,分別在於你沉迷的活動有多大賺錢潛力,以及你能否從中賺到錢。

我自己很怕變得孤陋寡聞,所以決定減少打機的時間,換去學日文、練畫以及練跑,希望長進一點。但沉迷打機跟長進和成就無關,我常去的機舖,入面有位公子哥兒身家豐厚,股市高峰期大手短炒未分拆的港交所,又在翔龍灣置業作行宮之用,身高五尺不夠四寸,baby face,25歲未到,把妹達人。

另一位,表面是IT hardware support,月入八千餘,口齒不清,曾是城中知名丑角,原來是某大連鎖飲食集團的準繼承人,做技工是不想靠父蔭,磨練一下自己。

還有一位,就是上年提及的亮XX詐騙集團高層,「正規經營」了好幾年,月入十萬或以上,他駕駛的紅勇士攻守兼備,機品好。

所以,一個人打機,我好難再判定佢有無前途或是否長進。
我只能講,無前途就不要(被人見到)打機,有錢有前途做乜都無所謂。

星期一, 10月 19, 2009

惡搞瑪利奧



之前在日本youtube Nico Nico 看過這段片,但這次有中文字幕,原來歌詞都幾ok,不過最厲害係魔皇、瑪利奧同埋公主都係同一個人唱的!

星期三, 10月 07, 2009

Terminator 4 salvation



偶然見到T4 gameplay 的短片,打起黎幾流暢,而且氣氛都唔錯。

********

以上總結了 T4 salvation 的所有優點。

一路睇落去,原來頭先段片幾乎已經出晒所有敵人(除左Hunter Killer同埋負責捉人果舊Harvester),無錯,之後十幾版你全部都係打d 四腳雞同埋鐵烏蠅,間中有一兩隻T600點綴下已經還得神落。

故事仲大鑊,話說第一版反抗軍準備撤退,有三幾丁友走唔切發SOS求救,咁唔好彩主人公John Conner又收到,於是你就要千辛萬苦排除萬難去救呢三件蛋散,全故事完。

初時我超期待入面有個年輕版阿諾舒華辛力加T-800唔著衫走出黎同主角打鑊金,點知無。

自問一向唔相信電影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跟電影寫出來的小說通常十分垃圾,依據電影創作的遊戲好極有限,原因通常係好多創意死於電影公司的版權協定。

T4呢隻game為例,好可能因為budget問題無得用Christian Bale,改為某個不知名的蛋散做主角。其次亦因為版權問題,無得出阿諾果隻T800。之後,亦因為同樣問題,故事不得干涉電影原著內容,所以遊戲入面只能打哈哈講些不著邊際的情節。

搞完一大場legal issues,諗住可以開工啦,sorry 輪到市場部的西裝友來搞搞震。

電影公司的marketing唔係打機之人,當然唔會關心隻game好唔好玩,只會關心賣到幾多錢,最賺錢的時間就係趁住電影熱潮未褪前推出,所以製作時間變得非常短,段估應該唔夠一年。

對比起小島秀夫可以延期三兩年推出MGS4,或者Blizzard 公司果隻搞左唔知幾多年的StarCraft 2,製作時間不足,絕對反映在gameplay及故事上,敵人只有三四款,任務全都是殺清畫面上的敵人,單線劇情,甚至無online multiplayer,一句到尾只係film + game studio cap水之作。

我明,現實世界好少單純的黑白對錯,唔理好醜整隻爛game出黎cap 水,還是文火慢燉幾年整隻好game呢?到底邊一樣先至係「對」,真係無答案......




不如睇下阿諾28歲果陣點樣健身好過,來自電影 Pumping Iron

星期二, 3月 17, 2009

甚麼叫超忙

早一陣迷上一隻免費的online flash game,打喪屍,故事設定在一個喪屍瘟疫後的世界,大家要設法找糧食、找武器、藥物去生存,城市的人類聚居在最後一個outpost,大街以至建築物都不安全,即使回到據點,喪屍亦不時蜂湧而至,認真刺激。

Dead Frontier

以前口中一直喊忙呀忙,仍然可以煲完一套prison break,現在連玩online game的時間都無,唯有張貼連結為害各位網友。據聞遊戲全部由一個人獨力完成,不知日後如何維皮?

Trailer

星期日, 11月 23, 2008

Red alert 3



等了7年之久,electronic arts 終於又有新作。對比起 Blizzard 公司的3D 動畫,EA一向沿用真人演出交待劇情,曾經有不少出名的甘草都參與演出如皇者之劍的蛇皇 James Earl Jones。今集陣容更加鼎盛,認得的有star trek 第一代的黃臉孔George Takei、Congo 入面的Tim Curry 、性感中女Kelly Hu、prison break 入面的意大利頭子 Peter Stormare、wish master 入面飾演邪惡燈神的Andrew Divoff、Spiderman 的報館總編JK Simmons、Ronin 入面的特務頭子Jonathan Pryce、American got talent 的評判David Hasselhoff (還有一大揪認得但唔知邊度見過的演員同埋有職業格鬥家以及運動員),總之budget 比上集高得多。

始終遊戲的過場短片無法跟一套電影相比,大多數都係演員+少少真場景再加大量cgi 搭救,所以d 演員都hea hea 地,例如飾演日本天皇的George Takei 有一幕在寫字,一睇就知支毛筆無墨,同埋睇佢執筆就知天皇係唔識字的。

JK Simmons 飾演冷戰年代的美國總統非常入型入格,擺到明係誇張,反而襯晒RA 系列的風格。遊戲進行時無論你選擇盟軍、蘇共抑或皇軍,一律有美女通訊員匯報戰場狀況,蘇共出波霸,盟軍有腿后,鍾意熟女的話皇軍都有照應,中晒全球電車男的死穴。

RA 即時策略系列複雜程度都算數一數二,極之講求各兵種的生剋配搭。三大勢力均有自己一套打法,例如蘇聯以重裝甲重火力見長,盟軍則擅長空軍轟炸 hit & run,皇軍的戰法屬一鼓作氣衝鋒形。今集不能像舊式遊戲般大量生產一款「終極兵器」就完事,即使巨型航母都需要防空火力掩護,同時需要巡洋艦護航應付近距離的敵人。以為人海戰術必勝嗎?RA 系列的步兵會被敵方車輛輾死,即使訓練50個大兵都可能被一輛小坦克輾平,但坦克車的大炮打人又不太有效,新手要適應各種限制有時都幾overwhelming。

今年正值大選年,RA3 的宣傳都不乏政治意味,故事入面的美國總統President Ackerman 對蘇共採取超強硬立場,其競選短片搞笑得黎又暗捧緊黑人總統喎!

以遊戲計,RA3 屬高水準作品,但係當中的政治意識能否在大陸市場通行呢?因為有一條timeline 係日本皇軍征服全球喎,任何身體力行的愛國糞青見到肯定抗議,故事完全無提過中國,唔知下一集唔會搵來玩?至今就未見過俄羅斯抗議遊戲醜化蘇共,日本都好似無乜問題,搵中國來玩肯定麻煩多多,始終一個民族自尊未成熟的國家,多講多錯,不講不錯...

黑人最喜歡是今集的主題曲,似足蘇共年代紅軍進行曲,遊戲選單的背景專登模仿蘇共年代宣傳品的futurism 風格,襯起來認真一絕!

星期日, 10月 12, 2008

哈佬喂特備節目:Outbreak



大家小時候有無睇過新雅的抉擇叢書?(原來抉才是正字...汗)

Survive the Outbreak 原理相同,你的抉擇會影響劇情,寫此文時都未「爆機」,死左好多次!
有興趣不妨玩下

唔知邊鬼個拍呢套電影呢?雖然小本製作,都幾花心機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