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設計」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設計」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7月 26, 2010

近兩三個星期

書展與靚模

連日提出有幾個論點被扯得十分含糊,想理清一下自己的想法。

嚴格來講,藝術可以跟美感和道德分家,有其獨特標準,例如作品訊息跟創作人使用的媒體的配合程度,訊息對人類文化的significance等,藝術跟「品味」亦未必掛勾,不是所有藝術都以取悅受眾為目標,有時藝術採用的主題和媒體令人厭惡,其「美」在於藝術家想表達的訊息。

易服毒男說女神寫真集是藝術,理據上他是對的。

雖然藝術領域幾乎無限大,不代表所有藝術都應該存在,例如種族清洗或強姦這類行為藝術,也許以藝術角度來看是非常好的,但是站在道德法律以及人文精神都是天地不容的罪行。

個人認為,毒男事件中最大的藝術,不在寫真集本身,是毒男完美地向社會示範Andy Warhol 的名句:「誰都可以有15分鐘的名氣。」(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我想,再推前一步,不單止毒男famous for 15 minutes,社會上幾乎人人都當了15分鐘法官、陪審團以及劊子手。


************

文化與包容

之前是動漫畫,然後是各書商的三級書籍,現在是靚模,下一次被拒入書展的會是誰?
低俗,是誰說了算?我覺得旅遊風水書好很低俗喎。
陶傑深雪蔡瀾倪匡之流,也許不低,俗是很俗了,趕不趕?
韓寒也不止一次被國家定性為低俗以及散播錯誤思想,難怪他這麼同情靚模寫真。

我不認為閱讀是甚麼大了不的行為,除了求學年代以外,大多數閱讀也是為了娛樂和興趣,同打機睇卡通片差不多,然而以文字作娛樂,在一個不識字的社會,好像有點光環。可惜很多以讀書為消閑娛樂的人,都不自覺地以為自己高人一等。

************
Air Frame and State of Fear

Michael Crichton被譽為說故事的大師,這個名銜有點understatement。翻看他的作品集,原來電影《叛逆性騷擾》(Disclosure)改編自其小說,還有家傳戶曉的《ER》、《侏羅紀公園》、《剛果驚魂》(Congo)等,都是他的手筆。

暫時只讀過State of Fear 以及Air Frame兩部小說 (正在啃第三部Timeline)。

*** 劇透警告 ***

Air Frame講述一班航機由啟德機場飛往洛杉磯途中,遇上不明氣流意外,導致3死70傷的慘劇。女主角Casey Singleton是肇事客機的製作公司品檢部主管,事故後航空公司將機組人員被急調回香港,俗稱黑盒的飛行紀錄儀全是廣東話,飛行數據紀錄殘缺不全,航空公司聲稱機長是十數年經驗的資深優材機師,而工程部的檢查並無發現飛機有明顯故障。

與此同時,Casey的公司跟中國洽談一單買賣50架航機的大生意,再遇上同款的客機在別處發生引擎故障事件,血腥味引起傳媒關注,熱門新聞節目Newsline(類似20/20)決定泡製一個「腐敗航企大踢爆」特輯。同時有傳媒指公司高層暗中將核心科技賤賣給中國人,導致職位大量流失,工會決定對女主角採取敵意行動。

面對上面一堆糾結的問題,Casey必須在一星期內徹查肇事起因,保住中國的生意,並應付傳媒爪牙。工場危機四伏,隨時發生人為的工業意外。外界傳聞公司高層在醞釀權鬥,Casey困在這一切當中,如何化險為夷?

*** 劇透警告完 ***

整本小說密麻麻儘是航空業的工程術語和行家內幕,登場的全是脾氣古怪的engin佬,沒有槍戰火拼和性愛場面,但是資料嚴謹之餘,節奏緊湊到不得了,身為行外人也看得懂。

說故事大師常有,Michael Crichton集資料與劇力於一身的,可謂萬中無一。

全書印象最深之處,正是女主角面對終極大魔頭,亦即Newsline的採訪隊。原來自從90年代中期,新聞採訪跟時事已無多大關係,所謂時事節目,其實由監製先想出一個angle,再蒐集相關的視象資料支持監製的見解即可,而採訪特輯的明星主播人,對採訪主題並無認識,他們好像香港的補習天皇一樣,只在拍攝時亮亮相,按著稿子發問監製預先寫好的問題,頂多運用一些盤問技巧,捕捉受訪者發怒或尷尬一刻,與其說他們是新聞工作者,不如說新聞演員較貼切。

這種「新聞」製作方法,在故事中的9x年才剛剛冒起,近十多年來已成為主流。例如早年報導內地女fans楊麗娟追求劉德華不遂,其父跳海以死相逼劉華現身一事。初期事件未明朗,實不難看到傳媒幾個預設的角度:劉德華必然是冷漠涼血的,女兒必定忤逆,既然劉華冷血女fans忤逆,那麼父親必然被激到跳海自殺,導火線大概是搶著要劉華演唱會的門票吧?

angle已定,標題自然就出來了:「瘋狂女fans追星懶理慈父,父受激跳海亡,偶像表示事不關己。」

或者早幾日斬母斬妹的冷血少年,傳媒初時的角度也是從考試壓力、遊戲機和漫畫入手,可惜主角偏偏是乖仔,他口中那個tagline 「少d人世界和平d」原來跟多啦A夢相近,而多啦A夢(叮噹)不巧是社會共識上的健康讀物,這個角度很難寫,唯有作罷。

假如少年喜歡的漫畫是「鋼之鍊金術士」、「死亡筆記」之類,輿論的角度就立刻變成「防止青少年變殺人凶手,要求政府立例取締不良漫畫」,這種透過向公眾灌輸恐懼以圖利及濫權的做法,另文再談。

跟Food Inc的黑心食品一樣,我們每天都在consume黑心新聞,問題不在某一兩位記者或某一兩個編輯,是整個新聞制度的問題,制度上的問題,通常要幾個世代才有機會改正。

面對每天的news feed,最好還是抱著「耳聽三份假,眼看未為真」的心態算了。

星期一, 5月 31, 2010

積存自家拍

******************************




各廣告商都在爭取骨膠原話語權,何謂話語權?看看上面三個廣告就知道。
你覺得誰最有權威?(上面只有model,沒有model answer)

********************************************
其他無聊相


獸血沸騰:
人獸交。戰世界

小農社會的生育方式是:生左五個細路,餓死四個都仲有一個保血脈,此廣告印證小農DNA思維。攝於理大行人隧道。


丫頂,我記得好似都有一兩次幫襯過,証明香港人買野唔睇清楚,俾人串無知就真係無知,繼續幫襯。


誰說老蘭很shallow?燈紅酒綠中的文化反動。

唔知係個客蠢,還是AD 屎,乍望好似冷氣機噴左隻怪出黎咁,跟住又要補鑊加返幾個「吸」字。


近年少數玩type玩得清新既廣告。不過幾舊雲同埋d 扭紋柴字是敗筆。

任何女生被呢間公司endorse 都應該唔係幾老黎,留意綠圈所示。




誰說老美愛原創?外星51,集合巴斯光年同埋史力加元素,仲唔殺晒!?(麻煩有睇過此戲的朋友幫忙解畫,是否純粹反串?)

我唔會去買飛睇,但會支持呢張poster。雖然我覺得d 間字稍為over些少,整體是佳作。


星期日, 4月 18, 2010

佛門無邊的廣告



看到佛門網在地鐵車廂的廣告,毫無疑問是市面上耶教反智廣告以外的一口清新空氣。(上一套曇花一現的廣告是幾年前道教推出道德經Rap專輯)

感覺上這是大廣告公司的作品,或者負責創意的人曾經在廣告公司打過工,視覺上的execution水平不弱,文案也有下過心思。

然而,最明顯就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創意,準確點說,是種self-serving的創意:「嘿嘿!肥豬扮老虎,你看這個點子很創新對不對?這下子我又可以拿獎,我的portfolio又會更精彩...嘿嘿嘿嘿」

耶穌說過有病的人才需要看醫生,如是類推,甚麼人需要宗教慰藉呢?通常不是心情愉快輕鬆,腦袋有ram剩的人吧?

「人生是美是醜在乎你的心態」,那跟佛教有甚麼關係呢?一隻扮老虎的豬,又跟美醜有甚麼關係呢?本來廣告勾起人的好奇心,是好事,可是看完得不到簡明合理的解答,就叫人氣餒了。

這個廣告不是跟有苦惱的人對話,倒似某個路人拍你膊頭,講了個爛gag然後自己覺得好聰明好好笑一樣。

耶穌是個非常優秀的copywriter,開口就是簡練有力的廣告語句,例如:「凡勞苦重擔的,把你的鑊卸給我,我幫你咩飛。」打工仔一聽就明,又或者「信耶穌得水牛」,耕田佬聽完不知幾高興。這些金句多少已包含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以及action,甚至連product benefit都畫出腸。相對比之下,「人生是美是醜」就有點兒見仁見智地不知其所云。

再走入去網站看看,假如我受到廣告的精美畫面吸引而來,「今日焦點」明顯在鼓勵我關掉browser。整個網站非常潮,可以換wallpaper,可是我只想到大陸山寨手機界面,也許入面有甚麼點化人生的道理,我卻不知從何讀起,因為navigation太含糊混亂。

雖然網站有點web 2.0,裝了個facebook group和twitter,看twitter的記錄上一個條目是2009年的事,明顯經營網站的人並不是2.0世代咯!

facebook group 較為熱鬧,可是430個fans只可以用冷清來形容。整個佛門網沒有讓人討論的地方,假如我受佛陀感召,應該如何開始呢?可以大膽斷言,地鐵廣告和網站的舖排無甚涵接,即使拉到客都不知如何安置他們,只好講句阿彌陀佛,大家隨緣吧。

些少題外話,我認為web2.0世代的廣告,應該加上twitter及facebook的網址,方便手機用戶即場follow。假如能夠有QR code就更好,可惜香港似乎不是太普及,不知有何緣由?

星期日, 4月 04, 2010

百四萬的絲帶



新的香港標誌,是否代表香港?百四萬加幾條絲帶,是否太貴?
綜合近日行內外的討論,都偏向認為新標誌並不代表香港,至少無法代表香港大部份的表裡。
可是,在我看來,新標誌雖然未必展示香港最理想的一面,卻相當反映香港的現況。

愚以為,近年的香港精神,可以用一個字來總括:迷。

對,就是我們香港人都不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身份地位,自董朝年代,大家已急於尋找失去了的「核心價值」,人人有一套說法,從來沒有共識,新的標誌五味雜陳,七彩繽紛卻沒有明顯主色調,充份反映我們這個「迷」。

「香港人」不再是從前的金漆招牌,是包袱:例如半唐不番、明日黃花、自顧自憐等等...在新的標誌亦得以充份呈現。舊飛龍標誌,縱使風評千創百孔,仍然隱隱有上揚之勢,反映董朝假大空之餘,仍然有點虛火想做事。新標誌飛龍頭頂壓住「香港」兩個大字,再看絲帶飄逸的方向,彷似斷線下墜的風箏,上面有HONG KONG身份包袱的障礙,後面也綁著大堆尾巴,想也飛不起,正是香港人身份危機寫照。

舊飛龍標誌面世以來,幾乎所有設計師媽聲四起,人人自言有信心能夠將標誌做得更好,新標誌的設計師陳幼堅,據稱是當年最落力鞭笞飛龍標誌的其中一人。對比香港現今政壇,逐鹿禮賓府的有心人,亦紛陳政府陋弊,彷彿愛之越深責之越切。實情明眼人都知道,礙於香港特殊政制(西環制+財團制=痴總掣),無論是曾蔭權、曾俊華、曾鈺成還是the late 曾灶財,誰當特首下場也差不多,可做的事情極有限,最終還是被人上街喊下台。

同樣,陳幼堅、靳與劉、石漢瑞、蔡楚堅也好,有著香港特區政府這麼一個客戶,下場只會雷同,跟設計師的能力高低無多大關係。整個設計過程,亦充份反映了香港政制上的鬧局僵局。

所以,誰說香港新標誌不代表香港呢?

*************

第二個問題,百四萬(或者千多萬,視符你的計算方法)設計費,值嗎?

早陣子看過漫畫社長島耕作,島耕作的初芝(影射東芝)跟五洋(影射三洋)進行合併,日子久了兩家公司的文化差異呈顯出來,再加上海外市場大多被韓國的星三(三星)覆蓋,為顯決心,島耕作決定將新公司「初芝五洋控股公司」的企業形象大翻新。

新企業TECOT形象的費用是多少?假如我無記錯,是四百億日元。

也許漫畫有點誇張,就講現實世界的例子:2012倫敦奧運的標記,由設計公司Wolff Olins操刀,花費約四百七十萬港元 (四十萬英鎊)。

些少題外話,Wolff Olins對歐美設計人來講,簡直是業界的陳振聰,收得貴,成品曳,偏偏越做越有。這裡有他們部份作品,跟其他設計公司相比,WO的作品說得好聽點有陣學院味,難聽點就是學生水平求卵奇。

好了,搞這麼兩個logo,好像在photoshop/小畫家或者flash都做得到,為甚麼這樣貴?設計標誌是似易實難的工作。

首先,須展開大量資料搜集和問卷調查、繼而向客戶反覆磋商。到底甚麼元素代表香港?大家隨口都可以說上十件八件。設計單位必須將納雜的意見理念歸一,簡化成人人皆懂的視覺語言。

香港人普遍對標誌(logo)的概念很薄弱,中小企多半會在招牌和名片上弄個logo,然而營運規模所限,商標的應用層面很少,商標的優劣對業務的影響較細,比方說甲乙兩所車仔麵檔,有沒有商標,有時真的不太重要,甚至太刻意營造品牌,會被人認為「無料到」,吃車仔麵重點是「大件夾抵食」,搞了個品牌收貴兩蚊,感覺上就不抵食了。

廣東人傳統務實、功利、走短線,過往不太認同品牌這類「花巧野」。因此,香港人的公司要設計標誌,往往流於人有我有。

對於跨國大企業如島耕作的Tecot,標誌的應用層面極廣:小至胸章,大至大廈天台數十尺的巨型霓虹燈,運動會場巨型電視下的品牌位置、高爾夫球賽道的屏風匾、火車站的花圃、電視廣告的動態畫面聲效等,全都是各大企業品牌兵家寸土必爭之地,不容有失,否則極丟面子。

技術上,標誌的圖案文字,縮太細會蒙糊一片。太大,又會因筆劃粗幼問題,失卻原有氣勢。不少平平無奇的企業標誌,粗幼大小可能有十多個版本,各有其應用範疇:黑白文件用版本A,20尺內的宣傳品用B,30尺以外的宣傳品用版本C之類,好些企業甚至有專屬品牌小組,監控標誌的應用情況。

看倌或仍會問:「搞場大龍鳳,值得嗎?有甚麼用?」單靠上述的設計環節,充其量是做show而已。最有價值的部份,是看不見的訊息。

島耕作的Tecot建立新品牌同時,傳遞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Think Global。

無論是漫畫還是現實上,日企過往有豐厚的內銷市場,不思進取,長年在國際滯後,敗給質量相對較差的韓國,Think Global 是日資企業的重大反思(也是漫畫作者想向日本人帶出的主旨)。

Tecot這個名字,是全球員工選出來的,透過全民投票,一則加強歸屬感,彌消初芝和五洋兩家公司之間的離心感,二來灌輸清晰方向,向全球市場進發。看得見的品牌商標,跟看不見的品牌理念互補,才能化成實在行動的力量。

小弟工作層級雖然非常低,亦頗感受到品牌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例如蘋果電腦以前的Think Different,多年來成就了無數創新的電腦科技。Steve Jobs大刀闊斧去蕪存菁的改革風格,均反映在產品設計及營運理念上。

曾經遇過某些品牌,一開始就問「可否將宣傳品做到跟蘋果一樣」,要抄,當然可以將表面的東西抄得到。可是往後來,文化差異就非常明顯:客戶的文化沒有蘋果Think different的理念,他們是Think like everybody else,見到自己的宣傳品變得像蘋果般,白雪雪,光脫脫,其他人密麻麻,沒有安全感,於是東抄一章,西插一節,絕不浪費騰出來的空位,宣傳品最終變回他們原有的樣子,與其產品同出一轍。

再講講倫敦奧運的品牌設計,雖然個人認為Wolff Olins設計的標誌屬肉卵酸的級別,然而,整個2012奧運的「品牌訊息」非常精確明顯,四個字:全民參與。

全民參與,當然不是香港東亞運那種口號自瀆。英國奧運協會看準新一代的年輕人,缺乏可彷效的role model,奧運變得事不關己,於是將整套2012 競投工程跟「全民運動」掛勾,例如主責的政治說客Sebastian Coe,前身是奧運金牌得主,退役後仍活躍於馬拉松賽事。當時英國首相貝理雅,遠在申辦奧運之前,已多次現身大小運動項目的觀眾席。英國奧協相信,唯有全民參與,重燃對運動的熱誠,才有機會為奧運帶來新活力,金牌選手固然是萬中選一,然而沒有那一萬個運動員,也不會有那一位金牌運動員。整個競投活動,就是吸引國民投身那一萬個運動員的行列,當然政府有提供相應的配套硬件,詳情可以參閱 Jon Stee所著的The Perfect Pitch。

倫敦2012那個核突logo,原來在宣傳短片內活躍多變,再配合背後的品牌理念,無論閣下喜歡與否,都會印象深刻。

假如要我二選一,我們東亞運動會的標誌,確實比起倫敦奧運的標誌順眼多了,可是標誌背後有甚麼理念?(甚麼甚麼傳奇下話?) 籌辦班子是甚麼人?籌辦人的言行是否一致?站在這個宏觀層面對比,我們東亞運的品牌明顯比倫敦的輸幾十條街,十年後,你會記得倫敦2012的標誌(和理念),還是香港東亞運呢?

因此,標誌除了是個視覺象徵之外,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和溝通過程。回到我們的香港絲帶飛龍,到底有甚麼品牌訊息呢?財爺曾講了好幾個甚麼甚麼精神,全都忘了,我只記得中間一條代表獅子山輪廓的絲帶。

自從雷曼債券後,大家學到一個新詞彙:有毒資產,原來資產都可以有毒!香港品牌的有毒資產,正是「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下本身沒問題,可惜被梁錦松和董建華玩爛了,零三年大家餬口都成問題時,梁錦松叫大家找魚塘學釣魚賣老火湯,要有「獅子山精神」。當大家被內地的工業廢氣和沙塵暴嗆死的時候,邱騰華叫我們停車熄匙禁煙忍耐。久之,香港市民已養成一種犬儒心態,每逢政府提出「獅子山精神」,大家都假設內裡必定是搵笨,沒好事發生。

再講,獅子山精神,是幾十年前的事,象徵獅子山下的羅文,早已仙遊多年。一個標誌的中心訊息沒有前瞻,居然是向後望,當然難言成功。越看,那條輪廓絲帶,就越似彌留病人的心電圖。

一百四十萬,要做到向全港市民溝通,是貴還是平宜?假如訊息有效,當然是大大的平宜了,陳幼堅這類級數的agency,其行政及服務成本非常高,百四萬真的不算甚麼大數字。尤其,要為一個氣若游絲的夕陽政府,當個殯儀設計師,這類厭惡性創意工作,不是人人都做得來。

Brand Hong Kong,無論落在誰手中都不會搞到好,因為Hong Kong本身有深層問題,欲蓋則彌彰。

星期三, 3月 24, 2010

入行時沒人告訴我這些...

做freelance designer日子都不短,多少累積點失敗經驗。近來耳聞目睹好些案例,跟自己的頗類似,總括一下:

1. 覆email/SMS

客戶傳來資料,最好的做法是簡單覆一個「收到了,謝謝」(received with thanks.)或者acknowledged, thank you。

大多數freelancer的毛病就是從來不覆email 或很遲才回信。可能在學校教design的professor本身也是這類人。無疑,覆email是看似簡單實質很煩的一件事。尤其靈感泉湧時,突然要覆email就像小便中途突然收掣一樣,很辛苦之餘,心事未了,時間隔得太久又拉不出來。

設定處地,send email的客戶遲遲未見回覆,有如投石入無底洞,都非常慘。

久石讓前輩的做法是:儘量將「創作」和「行政」的工序分開,集中在某些時段處理行政工作,因為創作時行政工作往往做得不好,反之亦然。


2. 潛水

大多數人,承諾辦事無貨交,會選擇消失:不接電話,不回應,當個潛水員。默默地把手上的東西做好才出現,甚至有些人覺得既然脫期多時,可能已被客戶炒魷,索性永遠消失。

自問曾經是潛水王,臨床實驗証明,潛水後壓力更大,對所有incoming call 都變得格外敏感 (沒來電顯示者尤甚)。通常我們認為需要潛水的時候,浮面主動向客戶說明清楚反而更好,或許要挨鬧,後果未必如想象般嚴重。

客戶最怕潛水freelancer,脫期事小,求安心事大。不少客戶並無打算在截稿日找閣下斬立決。假如事前已知道時間危危乎或者趕不上,早早找客戶講明狀況的話,多數都可以有額外寬限時間,又或者通常可以跟客戶洽談一個解決方案,當然最好把時間預得充裕些,不要讓自己陷入需要潛水的困境啦!


3. 出quote

初出道的freelancer要估市價已夠頭痛了,之後更煩麻的環節是出quotation。其實上網查quotation template 已經大把可以參考,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 最好加上「首期」(deposit)的金額,工作開始時客戶就要先付。有些電影製作人項目金額大(十萬或以上),時間長,會用 3:3:4,即30%/30%/40% 分開三期找數。金額不高的,可選擇50/50,介乎二者間,則可以3/7或者4/6,重點是給自己一個保障。

有些客戶習慣佔designer平宜,想你「砌個樣版試試」才考慮,通常小弟對這類客就不予考慮。但偶然條件吸引,折衷做法是:一手交樣版,一手交deposit,最多金額訂細些。客戶連少少誠意費都不願付,就無謂浪費時間,因為九成沒好下場。

** 出 quote必須確保客戶簽署然後每人keep一個copy,因為這已是具約束力的合約。
** project 名稱不能太簡單,但亦不宜太詳細,例如「網站設計」就是太簡單。「網站設計20 pages,each page 600 words, css layout + flash banner + royalty free music x 3 + stock photos x 5」就把自己綁得太死。兩種極端例子小弟都試過,總之要花點時間經驗拿捏。
** 最好在quote的某處註明自己的銀行戶口號碼及戶口名字,方便對方出票或直接入數給你。


4. 作息

通常freelancer的感覺都是守夜神,工作至通宵達旦,實驗証明,無論多年輕,儘量不要挨夜。頭腦清醒,判斷力及效率會大幅提升。而且夜睡遲起,即使時間上有充足睡眠,情緒會逐步走下坡,原因不明,大概多見陽光人會開朗點之類。新聞不時報導廣告公司的設計人因長期睡眠不足,患上抑鬱症自殺成功的案例,推斷是長期缺乏休息,令腦分泌失調所致。

七、八年前,我相信人可以不斷直踩做job,事實上不可能。一日中只有三兩小時能夠思考複雜問題,再有四五小時可以繪畫做設計,然後的時間思考力和創作力都已大幅下降,marginal return變低。一般而言全力工作12小時已見頂,長期超出這個工時,身心會出毛病。

人體有其極限,通常挑戰極限是值得尊敬的壯舉,挑戰工時極限只是戇居,以前見到有砌稿人誇口經常直踩72小時通頂,依然生龍活虎做事醒目etc,李小龍也武功蓋世,但他練到三十幾歲就仙遊,我還想活多幾年。

星期三, 3月 17, 2010

電腦人講人話



用人話講電腦野其實好難,呢段video講既野並非新鮮事(google OS)
重點係講者的技巧,雖然語氣好casual,其實份講稿精心計算過
節奏、包涵的內容,全部極易消化,而且講者聲線有少少似我地心目中IT人的stereotype
假如搵專業的VO配音,效果反而太商業化,無左果種technical knowhow 的感覺

似乎一路以來,google都好擅長呢種宣傳方法,反而傳統商業宣傳係佢地死穴。




雖則不是apple to apple comparision,但看倌不妨幻想一下,假如Google OS 用上面呢條片的方法去present各種新功能,感覺又會如何呢?

星期五, 3月 12, 2010

手工精美的手作廣告


原片


製作特輯

一個好的創作意念能夠完美地實現出來,都得講緣份。

星期五, 2月 26, 2010

無字天書

記得以前一位做製作的前輩經驗之談:「4As廣告公司最強的地方就是presentation,除非你有緣入去打工,否則就算你偷到他們的powerpoint 也學不到他們的技巧。」

後來讀過The Perfect Pitch這本書,再加上早前一次工作上的體會,印証此言不虛。

這並非甚麼九陽神功秘笈,純粹因為專業的presentation,通常沒有太多文字,絕大多數是visual aid,假如講者水平夠高,隨時連標題都沒有,開完會送個pps給你都偷不到師。

Jon Steel這類神級presenter本身是堅決反對使用powerpoint的,他喜歡用傳統的黑色card board 貼上圖片作演講道具,例如介紹自己公司的廣告作品時,他會事先將作品card board 反轉,順時針繞場佈置。開會時他就可以站起來逐一揭開解說,吸引與會者注意。(當然,這招要視符場地格局以及受眾,所以他亦非常強調事前實地考察)

對於吾等凡夫俗子打工仔來講,要開會present大概離不開用powerpoint 一途,唯獨多圖少字的原則依然有效。

最低劣的方法是以point form 和broken english將講稿照搬上紙,會議期間沒多少人會認真閱讀,即使有人讀,他們的注意力會轉到powerpoint slide的文字上,冷落了講者(即是你),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用圖片/短片將講者的概念圖象化,加強聽眾的印象。切記,九流clipart 或「裝飾性」圖片並不是visual aid,只是很奄悶的distraction。如何分辨有效無效,看倌最好讀一下The Perfect Pitch書中正反實例,篇幅所限此處不贅了。

可以對比上兩幅和下兩幅的ppt slide,是小弟在廣告學堂時巧取豪奪得來的講稿。前者是某大4A 市場策略部的手筆,後者是某creative director 說明ambient advertising的slide。雖然不算apple to apple comparison,我幾肯定當年對學生印象最深的必定是後者。





星期四, 1月 28, 2010

編劇

做完女媧補大鑊。客大喜,請食飯吹水。

客戶本身是個監製兼創作人,經常外判creative,日後還有合作機會。

監製的網齡停留在web1.0,不黯2.0世界,撞著黑人這個web1.5,也就權充盲公竹。偶爾談起他最近跟進的案子,大概是想法子利用2.0技術,為客戶搞些宣傳campaign,問題是想不到可以搞作的點子。

製作班子是金牌award-winning developer/creative公司,大家磋商了好些時候,講過寫game、寫app,探索過不少可用的科技平台,監製苦笑年紀大了,撐開腦袋硬啃科技字母湯如rss feed digg twit之類,實在吃不消。那邊廂,好些1.0世代甚至pre-internet世代的朋友,又勸他不要陷入科技迷陣,其實有時人肉操作更優勝的...

黑人不涉利益衝突,隨口up三數建議,監製聞之擊掌稱善。

原來,科技派和人肉派,各自表述自己技術優勢之餘,忘了end user是甚麼人,有甚麼需要。

監製把小弟捧上天,當然要回敬拍拍馬屁:其實監製你不懂甚麼2.0科技,卻是最有優勢的人呀!

「科技最終都要向人服務。人不外乎吃喝拉睡七情六慾,監製你讀電影出身又是行家,人面廣,人生百態早已有個大概。稍為運用編劇技巧,要推敲一個John或者Mary每日的生活劇本情節,完全無難度。」

「再講,觀察人,總比追科技trend更貼近紅心。日本手機app某大創始人,本身是個完全不懂科技的女生,但她知道生活上有甚麼細節可以再改善,先想好生活點子,再要求工程師、編程員想辦法在科技上配合。」

大家在自己領域浸淫久了,很易忘記end user:設計人太專注美觀及標奇立異,編程人陷入技術迷障。至於創作公司,往往先考慮令自己look good和獲獎。

假如廣告學堂要教甚麼是創意,請不要老老土土再講outside inside the fcuking box,不如讀三兩本編劇書,訓練如何寫像真的生活劇,對工作更加有幫助。

星期一, 1月 18, 2010

見客(上)

這一次,你空降某大marketing 公司當上marketing manager,上任才三數個月,上頭指示你率領手下跟進一個龐大廣告宣傳企劃。

項目由某大Ad agency統籌,聞說已經籌備近兩年。你新來諸事不明,求教同事,卻發覺沒有多少手下了解,甚至大部份同事從未聽聞,沒法子,大伙兒唯有硬著頭皮跟Ad agency 的chief sales exec開會。

你耐心聽對方講解計劃內容,可是越聽越多疑問,越問越驚。

你問:「我搞不懂,為何經費如此龐大的廣告,只有三天時間給我們參閱proposal?」

代表答:「拍廣告的contract已經在兩年前訂下,當時我們提交的storyboard,貴公司沒有異議,再拖遲,恐怕抓不住明星的檔期,經理人或會再加價,令預算超支!」

你再問:「明星B做代言人不行嗎?價錢比明星A平宜一半,叫座力也很強。」

代表面有難色,答:「這可不行,明星A很紅,你見他開價這麼貴,就知道他是好東西,必能引起多數消費者支持。」其實,代表沒吐出嘴邊的一句,是明星A跟電視台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得罪明星A,就等於得失電視台。

「我不同意,但暫且擱下不談,我想問為何廣告分鏡表中,一分鐘內有59秒是明星A的片段,我們公司產品和商標只有1秒?」

「廣告就是要出人意表,明星A片段會令廣告充滿美感...」

你忍不住打斷他:「我明白廣告需要有美感和驚喜,可是1秒的logo 和product shot實在不能接受,我們付這個費用,是為了推銷公司產品,不是為了幫明星A做廣告。」

「三年後,明星A會進軍荷里活,她越紅,你們亦更知名呀。」

「明星A走紅,是她的事,明星A粉絲不會無故轉化成我們的顧客,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出錢為他人作嫁。你的proposal說明星A會吸引八千萬的銷售額,我想知這個數字有甚麼基礎?」

「這是...我們推想出來的數字。」

「Ridiculous! 我不知你們怎樣計數的,告訴我,你報價表內 art direction & production,到底包括甚麼?為何不能給我一個breakdown?」

「先生,廣告企劃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就無謂在這些枝節上爭拗吧...」

「Excuse me?我是這個project的PIC (person in charge),責任是確保公司廣告開支能帶來相應銷售效益,假如你不能保証這個廣告可以帶來八千萬的sales,請恕我無法批核貴公司的proposal。」

「下?這個...有點強人所難吧?」代表心想,賣廣告從來都無法保証帶來某個sales quota,可是礙於場合不能宣之於口。

對於代表顧左言右的態度,你實在看不過眼:「甚麼強人所難?來,我要逐格跟進分鏡表的內容!」

**************

於是,你和全組的手下不斷質問proposal的大小詳情,甚至把 laptop搬入conference room,開youtube 比較外國同類產品的廣告,幾位熱心的同事甚至以明星B為主角,即場畫了一個新的分鏡表,會議由六時拖到深夜十二時,有同事空腹太久胃抽筋,要躺在 lobby 的梳化休息。然而,無論你們如何質問企劃內容,sales exec只是搖頭或敷衍幾句。

你終於忍不住爆發:「大家都是professional,你如此態度,到底還想不想做這單生意?」

sales exec突然發火:「先生,我知你新上位,不滿我老屎忽,想針對我來個下馬威,現在是你阻住地球轉,我跟你們董事會很熟,只消打個電話,完全可以bypass你開工大吉。」

你無名火起,氣得不懂罵人:「sorry,我是對事不對人,you do your job and I do mine,就算你人面廣也好,我有職責審核全盤方案的細節,講不清楚今晚大家不用走!」

一時間,氣氛鬧得極僵,只見那位sales exec 冷笑,走遠幾步打電話。你身邊的同事對你投以嘉許眼神,他們心中不約而同地想:新任marketing manager一洗舊人不聞不問作風,傾力親為,是公司新氣象之始。

然後,你手機響了,是你的大老闆。

他跟你解釋,廣告必須拍。

你據理力爭:我們付錢,我們是客,被強逼接受不合要求的貨品,全不合理。只要延後兩個月從長計議,廣告定能拍得又平又靚。

「不行,這是executive decision,你簽字就是。」大老闆掛上電話。

**************

第二天,你收到大老闆的email,是即炒魷魚的通知信,cc 全世界 with immediate effect,內容指你 insubordinate, unprofessional and total lack of character. (不服從, 不專業和沒誠信)

你累得連生氣的氣力也沒有,拿著細軟,以國父遺訓,勉勵同事仍需努力。

其他department透過八卦精一知半解,沿途挪揄者有之,亦有部門以你為鑑,告戒同事們不要胡思亂想抓麻煩上身,凡事要向前看。

只有昨晚跟你在場的同事,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

我不知你看完上述的故事,會否跟我一樣,難以找出一個明顯的罪人。同時,不難看得出這個合作基礎下,拍出來的廣告片幾乎必定出事。

星期五, 1月 01, 2010

長生不老

上年有新聞指科學家初步破解人類衰老的DNA結構,小弟有生之年可能會出現類似長生不老的藥物,或者令人類活上二三百歲。最低限度,可以令人七老八十時,仍然保持二三十歲的體魄。

之前已經有博友講過,長生不老隨時衍生更多煩惱,首先是工作壽命被逼大幅延長,其次是醫療、保險、資源分配及人口控制等一籃子問題要處理。

再說,即使肉體保持長青,有種東西無法回復青春,就是腦袋裡的經驗。

古語云「經一事,長一智」、「初生之犢不畏虎」,初生之犢全無經歷,自然沒有畏虎的「智」。未受經驗所贅,新生代有較大機會突破常規和創新,他們不知道甚麼事情「唔work」,肯試,不怕失敗,反而有利。

經驗是維持穩定發展的條件,可是世代交替才是人類的進化動力。人氣電玩 StarCraft故事中,異獸入侵神族的世界。壽命長、堅守傳統的神族因不能適應新敵人,全軍覆沒。倖存的新世代神族沒有前人舊恨,破格與世仇闇神族合作,逃過滅族的命運。

遊戲故事大話西遊,對現實不無啟發。

*********

Paul Smith這段Evian短片提及他經常保持Child like,就是保持好奇心,儘量不被經驗成規束縛的意思,實屬高難度動作。有點懷疑他能否言行如一,無論如何,大牌子名匠吹自己支水,唔買都埋黎聽下。

星期二, 12月 29, 2009

好扑推介




23區24小時--東京碎片

偶然找到這個日本人寫的博客,作者大概是廣告公司的文案創作,難得中文比大多數中國人寫得順暢。

入面有大量關於日本文化及日本廣告的分析評論,深刻精僻,例如之前在2009極品廣告展見過的Rainbow Mountain 咖啡廣告系列(由Tommy Lee Jones 主演),原來背後隱含針對日本勞動族/藍領族vs白領族的市場策略。(伸延閱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一句簡單文案,在我們香港人看來可能純粹是window dressing,背後針對日本平民百姓在經濟蕭條下的消費心理。我記得以前在881聽過陳珍黃朱梅主持的talk show,有一集講到「策略」,主持問何謂策略?幾位廣告達人東拉西扯,講行山,講自己玩毅行者如何厲害,半天講不出所以然。對比下,幾個日本飲料廣告,風格屬日本的普通水平,宣傳策略卻非常緊貼日本民生。(伸延閱讀: 「贅沢」贅談)

************

另一高明博客是小收煞,因不懂戲曲,只看名字初時以為是甚麼殺很大之類的無腦少女blog
原來非常精彩,暫時只讀過梁文道vs陶傑
上篇
下篇

************




同場加映,最近在地鐵賣到好恆的蝦筋帶子雪糕廣告
寫手可能為左砌靚個layout段落,加左好多廢字。(大家不妨留言試試可刪走幾多廢字)

其次就係rum酒(打唔到個字)有幾香?提子有幾甜?香港人詞彙枯涸,生活太多刺激太少享受,可見一斑。無話可說,唯有打個哈哈「食完你就知真正rum酒提子味道」。

星期日, 12月 27, 2009

隨手影三則


偶然於街上見到此海報。潛意識覺得,單張跟坑渠有某種象徵上的緊密關係 (垃圾應該跟坑渠歸成同一類?)

教改撚完一輪,最終又係變成通識model answer以及通識精讀,依然填鴨,完。




整呢個ad出黎既人,應該多少受左「24小時耐久鬼」節目影響。(放假無聊者不妨click入去睇晒成set,娛樂性佳)




警鐘胸呢個concept用左好耐,亦用得幾好,第一次見到已印象深刻。宜家用落對bra度雖然無咁突出但依然ok,唯獨個標題不太工整,似乎係被人改衰左。我估原稿係 :
「乳癌警鐘未面世
定期檢查最實際」

星期五, 12月 25, 2009

如何防止自殺



昨晚5點鐘搭地鐵歸家,中途見到某防止自殺團體(?)的宣傳短片。
今日個人wing wing地,做唔到正經野,索性整條模擬版本俾大家欣賞下

為求現場感,看倌去片之前不妨打個電話俾朋友傾住計來睇,或者開著部PSP,又或者摷下你條女/仔/自己的私處,重點是不要太專注。

然後,幻想你係一個有自殺意圖既人。

(好,去片)

....
...
..
.

and here comes the million dollar question:假如你想求助,應該打邊一個電話號碼?你記唔記得係幾多號?

坦白講我就唔記得喇,連組織名係乜都唔知。假如你個組織想幫人,無理由咁樣整蠱對方。

我明白現實操作有好多顧慮,但係我從用家角度去睇件事,咁多個組織應該聯手提供一個電話號碼,而呢個號碼應該長期出現在畫面上。至於個接線生點樣射call俾不同的組織,呢個係你地後台既technical issue,唔應該叫個想自殺既人去遷就你地d politics。

好,講完,祝大家聖誕快樂!

星期五, 12月 18, 2009

極品廣告展2009 片段 (下)

就算大家錯過左個show,查實識得黎呢度,都可以睇返7成的廣告,小弟睇左美日及東南亞區別兩場,美國水準維持一貫,日本更是十級精彩,搞笑優雅俱有之。泰國時而搞笑,時而煽情,反觀香港只有益力多同埋慳得一蚊得一蚊...都係無謂講唔開心野,去片!

珍寶珠:Why so serious? Chuck先生






日本 Softbank 傳訊,狗爸爸系列 (total拍左六十幾集!)






Softbank 請 Brad Pitt拍的無對白廣告




T2 惡搞的softbank,配上同一段音樂,居然個feel都有返響度!強!



泰國安信兄弟 K SME Credit 推介!






愛的距雜 Love Distance 唔睇到尾都唔知佢賣乜!BGM好像是阪本龍一的手筆?又,看youtube說明,好像男女真的各自出發跑了一個月才會面。



呢排唔見左Tommy Lee Jones? 原來佢變左外星人考察地球,日本 Rainbow Mountain Boss 咖啡








* 片末的武士據聞係黑澤明「七人之侍」其中一角!?照計都七八十歲吧?






泰國燈炮廣告,著左燈就乜都唔駛怕!


NBA: There can be only one (兩個宿敵講同一番說話,完全感受到箇中逼力!)




上面個NBA廣告俾人惡搞,好鬼無聊!!




有睇過既朋友唔該留下言啦 ~ thx thx @_@

星期三, 12月 16, 2009

極品廣告展 2009 部份(上)

Crest: Say anything with a smile
只要笑得靚,講乜都有人buy!

Powerstation


Lice


Prenup




芬達(繼續是學園篇)

透明老師


蝦子老師


伊右衛門茶品系列 (一流美指 + 久石讓配樂,感動到暈倒)








DoCoMo 攜帶電話系列 (淺野忠信 x 瑛太 x 北川景子)



這個需要一點字幕解說(靠記憶啦,我的日文水平還未可以聽得懂)
司機:多謝承惠 3700円
瑛:這時候應該由長輩付錢吧?
淺:對了...無帶銀包添!
瑛:查實可以用手機俾錢架播...
淺:咁呀(手機變成白鴿)....你拿住先
淺:(再變多部手機出黎...doo)
瑛:呢部手機好似係我架播!
淺:係咩,又係喎!
淺:瑛太,係時候返屋企喇。
瑛:下?
淺:拿住白鴿唔俾入場架,唔信問下後面兩件黑鬼。

星期日, 12月 13, 2009

不是人話的廣告


原版



父子版


肉麻情侶版


昨日見此廣告,段copy根本不是人講的,或者係超級生外的朋友扮熟先至會咁講。(總之講完會好odd唔知點接落去...)

上去佢地個Philips Perfect Gift Campaign 網站睇過,網站製作質素頗佳,有budget但無中文,可見華文市場不是對象之列。

呢個聖誕 ad大概係外國總公司send左個英文版黎,香港呢邊諗法子本地化兼「執靚佢」(即係令件事無咁肉酸),廣告先天已經有頗大文化差異(中國人不會寫d咁怪既notes送禮物吧?),市場部驚人唔明,左手邊再加多一段說明文字,反正都是交差,end of story。

接到呢類工作,創作人大概會熄左個腦,mentally be somewhere else。因為性質上等同接緊皮條客,或者不幸被人強姦,既然肉體無法反抗,唯有在心靈上逃亡。

查實將封信改少少,已經似返d人話(隨便諗的,當然不算good copy),之但係,主導成件事的力量係 politics & regulations,不是creative。

星期三, 12月 09, 2009

極品廣告展

其中一組 Maxell的廣告,感想不多講了。
12月13號星期日係最後機會,趕快去買飛啦!



星期一, 11月 30, 2009

回米搞re CitySuper

可能俾米搞窒得多,我寫呢兩篇的時候,潛意識已經諗緊點樣避重就輕同埋反駁。關於城市超級郵購小冊子第二回的評語,可以拆成兩個層面睇。

第一個層面,是基本技術上改進。例如將貨品安上編號,方便顧客跟跟貨品名字配對,將訂購表格的填字位擴闊、加強框線粗幼對比等,只要買些日本過期雜誌照抄,不難做。母須藝術眼光,只是遷就客戶閱讀的貼心安排。

大堆頭世界光product shot,花費極其有限,額外將每件產品單獨拍攝,另費加三兩千銀便可,對於整盤生意來講,小數目矣。我見過有廠家自己set 兩塊白板/黑板,加支普通燈,一部半專業級DC,set支家用級腳架,隨便找個伙記做,照樣應付有餘。

總之在第一個層面的事情,只要planning改善一下,不須額外花費都能解決。

第二個層面才是米搞兄所講的taste問題。即是將一本純粹催銷的小冊子,加插生活雜誌部份。
這是全新的東西,跟耕田一樣,不求短期回報,乏先例可循,並有完全失收的風險。5年前的黑人,必定破口大罵港商短視無品味etc,打滾久了,荷爾蒙分泌少了,早已不強求。

第二層牽涉的問題比較複雜。為何要加插「生活雜誌」元素呢?就是想培育新的顧客/市場。
之前跟AK在email拗的問題,就是市場能否被創造/教育出來呢?AK兄的意見是市場只能被「發掘」(discover),並不能憑空創出來。

小弟並不同意,有些觀念往往是後天培育出來,然而觀念成形時間太長,不易自覺。讀陳冠中的「下一個十年」,有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在ICAC出現之前,香港人普遍認為貪污正常不過,甚至有理論支持貪污有助經濟發展,假如當年辯論ICAC有無「市場」,答案必然是否定的。ICAC成立之初,香港人根本不知其有何用,亦不敢挺身舉報,是以80年代才有大量廉正公署電視廣告,直至現在大家視ICAC為理所當然,已是後話。(所以,我相信高地價終有一日會結束,either人為或自然發生)

市場需求也許不能單憑主觀願望,強行educate出來。然而,商家肯定有扮演educator角色,告訴消費者甚麼是好品味,中產階級應該如何生活之類,將商家描述成完全passively 回應市場的角色,我又覺得不太反映現實。

我相信bad taste自由行只是一時現象,不會持久。Santa Book這類生活文化消費誌在台灣頗受歡迎,遲早會在內地廣為風行,也許Santa book那種風格未必是citysuper的定位。無論如何,假如內地風行後香港才跟尾,已是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