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巫苟寮」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巫苟寮」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日, 11月 06, 2011

西洋拳



寫這篇,無非是逼自己重新練習。

之前提過,早陣子終於走去學拳。

用上「終於」二字,因為小弟長年說要學Krav Maga已講了不知幾多年,一直沒有下文。

碰巧身邊有朋友是個拳擊準教練,結果老處男下海,山長水遠的去拳館學拳。

看倌不用幻想第一堂有甚麼很強勁的對戰,只是簡單的跳繩原來已這麼難,對上一次跳繩大概是20年前,而且當年也跳得不好。然後就是每三分鐘一組的彈跳動作和出拳練習,臨尾有些爆炸力的練習,那是完全想像不到的累。

教練跟我年紀相若,是港隊數屆冠軍。談吐樂天,很懂得鼓勵拳手go the extra mile。香港職業運動員的悲哀,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可是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香港人近年因葉問幾套電影,一窩蜂的學詠春,相反近年不時有荷里活拳擊電影,早期如Rocky, Million Dollar Baby, Cinderella Man, The Fighter至近期的Real Steel,也感染不到香港人學習西洋拳。可能拳擊給人的印象是苦練、死挨爛擋、最後打到血肉蒙糊和很多慢鏡頭。對比葉問一出場技業已成,連環拳痛毆東洋軍佬那種爽快感,不可相提並論。

西洋拳沒有踢技,也沒有投摔或其他招數,通常假設對手也是個戴了拳套的運動員,跟其他武術相比確實有點吃虧,在實戰上亦有所欠缺。至少我最初是這麼認為,可是學了幾個月,全不是想像中那回事。

首先,西洋拳很著重體能訓練,很多中國功夫沒放太多焦點在這方面。這不光是單純的抗打能力訓練,而是西洋拳可以讓你知道自己體能的極限在那裡、每拳的威力有多少、身體被打中後的反應等等,還記得以前半調子的學詠春拳,學完一堂可以不喘氣,老一輩的大師兄當然有體能根底,可是到了青年興趣班,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和學費),不少冗長但有用的體能訓練就給省略掉,所以詠春門人跟其他武術對戰,往往吃上大虧

學了西洋拳,反而體會到以前武術師傅講的「腰馬合一」以及「力從地起」,因為拳擊發力的重點不是雙臂,而是蹬腿轉腰再層層傳遞至拳頭的力量,拳館裡功夫好的人手臂不怎樣粗,甚至拳勁最強那幾位師兄,外觀跟一個瘦蜢MK少年沒甚分別。有了基本技擊感覺後,才懂得看詠春那些連環手法,假如力度練對了,根本不知怎樣招架才好。這種判斷距離和威脅感的眼光,也需要靠跟師兄弟隔空打shadow boxing才練得到。

西洋拳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起點,其實大多數武術各有優劣,視符習者心性跟武術風格是否相符。當年少年心野又不認真,學詠春是注定沒好結果的。相反西洋拳簡單直接,很適合我這種想太多的人,只是西洋拳太剛猛,打傷手腕是家常便飯,十八廿二的師兄弟,小休三兩天就龍精虎猛,到了我一把年紀,休養三兩星期仍然隱隱痛,萬物皆有時,趁還未太老,打多幾堂好了。

後補:年齡其實不是藉口,52歲的Dewey Bozella冤獄26年後初登擂台,大勝年輕一大截的拳手,對方自知不敵,數度吐出牙膠,為求只輸點數不用被KO。



有時在想兩個人在擂台上打生打死,what's the freaking point?抽離點看,就是滿足了人類的competitive aggression,讓代理人上場替大家打。

看得高尚一點,台上的運動員給大家一個希望:52歲都能打,你都有可能。英國一名老翁八十多歲開始練習,百歲高齡跑完全馬,還有甚麼藉口?Pushing the human race forward,有時不一定要靠AAPL

星期六, 11月 05, 2011

為了興趣回來

不辭而別幾個月,因為生活起了幾個重大變化。

首先是脫離了freelancer的行列,變成in house designer,野生動物搬入在動物園,需要不短的時間適應。

過渡期雖然算順暢,可是很多新舊job債,以及各種生活習慣上的調整,令每星期也很忙。

其中一單工作拖了好幾個月,不歡而散,在這裡要向那位客戶說聲對不起。

另一個大變化,是轉工之前,開始學西洋拳。那是因為轉工前的日子,在各種壓力下,隱隱然有抑鬱復發的徵兆。當年的解決方法就是出門、做運動和多見人。上拳館打拳,一次過滿足了三個願望。

再加上每周的日文課,由六月至九月的日子,基本上沒有甚麼時間真正空閒過,這三兩星期連打拳都要暫停,以免過度操勞成疾。

*******************

新工作崗位,敢說一般打慣工的設計師都划不來,因為是幾個職業的工作合而為一:間中寫字、砌網頁、砌海報、畫插畫、影相以及間中輔助marketing planning,我相信每個設計師總有三兩門技藝傍身,但這種skillset在市場應該不常見。

公司整體上沒有大投訴的事情,除了5天半工作有點辛苦外,大抵也屬manageable,可是不認老也不行,同事問異種2011是甚麼,我答是80年代The Thing的翻拍,大家敬老,作驚訝狀然後散開。試過在公司播黑武士主題曲,沒有人有反應,原來他們都不知黑武士是誰。老闆嘆說老了,問年紀,原來是擦邊的八十後,聞之莞薾。

有朋友結婚了,有朋友快將結婚了,不約而同說婚後才驚覺錯失了很大幅挪威的森林。正如那些年的英語片名說《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but heck, how I missed those apple orchards. 老闆習慣將未賺到的錢當成自己的,男人在婚前婚後大概也習慣將未把到手的妹當成自己的後宮。

正在籌備兩單大project,一件是為人作嫁衣,另一件是自己的東西,暫時未成事,姑且留待日後揭盅。

久休復筆,腦袋不甚靈光,暫此打住。

星期三, 4月 20, 2011

18禁好博推介

Mistress Anduril 披兔皮的狼2

這是一個BDSM女皇的網站,沒有甚麼令人血脈賁張的圖片 (咸故倒有一些,但口味獨特,不是人人受得起)
有三點吸引到我的注意,第一是她教女生如何吸引男性,寫得精簡到位,專治港女,可能跟她的女皇屬性有關
第二她是個人妻也是母親,也是專業人士同時也收了幾個男奴,要平衡各種身份,難
第三,當然是從某論壇看到她描寫自虐的分享,原來精於虐待別人的人,也很懂得虐待和挑逗自己,一個人要集齊這麼多的元素又balance到,我是很佩服的

假如嫌3D肉蒲團悶,不妨去看看。
有些男奴assignment,真是名符其實看得蛋疼 XDD

星期五, 4月 08, 2011

獅子老虎

記得三數年前,看到以下經典的溫馨場面:一頭被人養大的獅子,放生到野外一年後跟主人們重逢,喜極相擁。
原來背後有一段故,片中的主角幼獅Christian,原本是英國Harrods百貨公司其中一件貨品(對,六七十年代百貨公司有獅子賣的),被片中兩位澳洲人買下,大家愉快地生活了幾個月,未幾Christian長得太大,除了動物園外,倫敦已無空間可供容身,兩位飼主不忍,決定四出求助,經過千山萬水,終於成功將之放回非洲生活。

人們常說動物「無性」(無人性、無靈性),看過這段片,又不盡然。Christian 玩耍時像頭大貓,對人類的感情不亞於忠心靈犬。最喜歡還是那種七十年代稍為褪色的菲林畫面,以及片中人很純的笑容。

突然想起兒時讀物《西頓動物故事》,文人多大話,可是看著Christian的故事,文學創作有時跟事實相距甚近。














日本人針對動物園走脫老虎的模擬訓練,實在太搞笑了吧?XDDD

星期日, 4月 03, 2011

Punch Party HK5




雖然是老網民,參加這類活動還是第一次。所謂punch party,某程度上是個誤解,一來跟打拳沒有甚麼關係,也談不上有甚麼party的成份。

PunchParty實際上是大會挑選一個主題,邀請若干嘉賓演講。最大特色是台下倒數7分鐘,夠鐘全場拍掌送客,講者再精彩都要走人。這次的主題是「不一樣的生活」。

講者通常都是不見經傳的名人,例如PPHK5的講者有莊曉陽、Adaline Lau、Phoebe Ng、Eva Lung、龐一鳴以及仁人家園。

無個識?正常。

莊曉陽是周遊列國的馬拉松運動員,網誌內容非常豐富精彩。可惜他是第一位上場,熱身和準備都不足,總之7分鐘既無法好好地介紹馬拉松,也未能講述自己經歷的重點,結尾很奇怪地focus在「馬拉松可以隨處小便」,然後就被掌聲歡送離場。

Adaline Lau主題是「素食救地球」,坦白講我對素食者有點先天反感,跟耶教徒一樣,素食者有很強的道德優越感(健康上也是),通常都是社交聚會中的moral pricks(哦唔緊要,你地叫肉都ok架,我只係覺得食肉對身體唔好兼破壞地球嗟,而且對d動物都好殘忍,不過我真係唔mind你地食肉架...),我當然認識一些很好的素食朋友是通例之外,正如世上也有好些耶教徒是謙遜開明,邏輯清楚的,只可惜都不是常態。Adaline挑了救地球這麼大的主題,當然也講到不甚麼就下台。

Phoebe Ng主題是阿根延探戈,我對跳舞興趣一般,但是有演藝經驗的人,確實較擅長project自己,而且Phoebe不貪心,只講很簡單細微的東西,例如講述某次盲字唔識,無人無物隻身走去南美,就是為了跳舞,反而令人印象深刻。這是印象較佳的主題之一。

Eva Lung是手作人協會的代表,也是限時內完全cover所有內容的講者,可惜她忘了考慮聽眾的吸收能力,所以到了發問時間,台下彌漫著一輪awkward silence,大家你眼望我眼,有些好心人隨便問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就送她下台。

假如演者有甚麼大忌要迴避,仁人家園示範了千萬不是夾硬扮好笑懶有趣,主題是「仁人家園,世上最難頂的NGO presentation」,你老味,平實些少講解會死既?甚麼「沿途沒有美麗的風景、沒有空調、又要擔擔抬抬...拿你地話難唔難頂先?」

整個活動最精彩的地方,大概是最後一位嘉賓龐一鳴的演說,龐一鳴發起了一年內儘量不幫襯地產財團的行動,當然用電仍然免不了,但其餘生活過得非常簡樸。無論是否同意他的論點,龐的演說都非常精彩,亮點是拿著結他以幾句Beatles的Imagine作為開場和結尾,而且非常符合他的講題。

關於反對「地產霸權」,我本身並不太同意,正如才子E所講,到底地產霸權的定義是甚麼?例如地產商買入七千元的地,在商言商,將之標成一萬元賣出去,是正常不過的行為。而高地價是政府主要的收入來源,香港稅基窄且稅率低,對比下,香港大多數政府部門的效率和質素比歐美贏至少十幾條街,維持這些的正正就是靠高價賣地。換言之,香港表面上低稅,其實無論收入高低,由於高地價政策,全港市民變相都在繳付著比西方頂尖城市還要高得多的稅款。

好了,就讓你打倒「地產霸權」吧,那麼怎樣支持政府經費呢?學北美搞sales tax好不好?唐英年提過半句,已被人媽叉到飛起,增加入息稅,那是想也不能想,節流也被人鬧麻木不仁、涼薄縮骨etc,所以這是進退維谷的局面。

無疑,地產霸權是個易上口的soundbite,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不易打倒(太易打倒社運就不持久了),最重要是很含糊,很多東西都可以算到「地產霸權」的帳入面,長玩長有。

可是,這不代表要求打倒地產霸權的人的議題無效,事實上,龐一鳴道出很多不合理的現象,比方說為何我們的公共空間這麼少?(在公共空間可以做的活動更少)為何政府只向商家財團效忠,而不須向市民負責?為何全城早舉環保旗幟,但真正踩單車代步支持環保的人,卻被保安刻意留難,拒諸大小商場屋苑之外?為何營役終身,就是為了三兩百尺的磚頭?

又回到PPHK5,我想礙於場地和香港文化所限,party元素實在太少,大家能social的場合有限,討論也只流於蜻蜓點水,希望日後能更上層樓,期待下年PPHK會遇上更有趣的講者和話題!

星期五, 3月 25, 2011

短篇s

時間值

雖然在簡介上說自己喜歡吵架,近年可能要改一改了。
漸感到時間飛逝,其實每天依然是24小時,但背負的責任不同了,有些事,自覺不能再含混,於是每單位的時間價值上升,好些低回報的行為就得剔走。

不幸地,網上跟別人吵屬於這個類別。

而且開始覺得,每天不能承受太多負面情緒。假如要維持最佳的productivity,前提一定要保持心境適量愉快,就算高興不起來,至少是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現在開始明白,為何「大人」遇上一些較雞碎的爭議,基本上不論誰對誰錯,他們是完全不想理的,因為不能為一些低意義的東西影響到生活質素。

***********************

政見的深淺度

常言「勿談國是」,原來因為政治跟宗教差不多,很大部份都不能預知結果,並且需要一定信念去維持。比方說,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哪個政策較好?應否派錢?派多少?大家都有一套理論,但極少能夠以量化科學的方式証明。就算有統計數字,用不同的數據model分析,結論可以南轅北轍。

記得以前想跟人爭拗全球一起吃素抑或雜食的優劣,對方太頑固(當然我也一樣),上網求教谷歌大神,碰上一篇真正的科學研究報告,心想今次你仲唔仆街。打開一看,全是硬數據,所謂結論的東西,只是說明「是次實驗証明,當蛋白質到達A水平時,B化學物會產生C反應。完。」滿以為可將素食塔利班置誅死地,全不是那回事。

科學實驗只能找出一些數據,如何去理解這些數據,有時未必完全科學,頂多是well educated assumptions。比方說,之前傳媒炒作甚熱的大型粒子撞擊儀,有關撞擊儀能造成微型黑洞之說,有科學家打了個比喻去回應「這只等於不排除木星光環上有個茶杯飄浮著的可能性」。

近年逛論壇,經常見到有人爭論量化寬鬆那樣那樣,樓市這樣這樣,辯証的水平可能也是木星茶杯的級數。既然都是吹水,一來不用太上心,二則不必把說話講得太死,因為明天隨時「真相」又會改變,一段新的youtube、或者是某專家發表的新報告等等。

正如Steven Covey話齋,地形不斷在變,地圖很快會outdate,但指南針卻不會。3月6的示威,到底警方和示威者哪一方「比較錯」?大概是無頭公案,但執法部隊要有integrity,不能濫權,這是誰也不能反駁的大原則(當然示威者都有一些底線要守)。詭辯者可以將議題剪得支離破碎,但是要衡量基本對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眼見的資料跟原則對比,不符原則的就是錯了。

***********************

天份

有段時間跟某辦學團體做事,他們其中一個宗旨是believe in the human potential.

這點我極之同意,人的天份就是這麼兒嬉:在某個關鍵時刻,有個對你很重要的人說「你行的」,或者有些跡象証明你做得到,然後就會相信自己有天份,繼而樂於投放更多時間心神,形成良性自証循環。

小時候有嚴重的哮喘病,後來雖然醫好了但從不覺得體能上有起色,陸運會跑800公尺已虛脫,要呆坐半小時回氣。直至多年後,朋友報了名參加馬拉松,本著陪跑的心態陪他練,慢慢發現原來自己都可以跑10k,時間由最初每公哩十數分鐘到現在6-7分鐘左右,再持續練習的話,應該可以繼續改善到平均5分鐘的水平。

世界級10km賽事冠軍水平是3分鐘左右,於我而言大概是out of the question,可是大多數體能正常,勤於練習的普通人,要跑5 min/km並不是難事。

我想很多人面對未做過或自覺沒天份的事,就像哮喘病患望著10公哩賽道一樣,感到遙不可及。投放足夠努力的話,雖然未必會達至3-5分鐘的級別,但是由「不能跑」變到7,8分鐘,已是極大進步。

星期一, 2月 21, 2011

輕功水上飄(續)



還記得約一年前貼過有些神人,能夠輕功水上飄的短片。
該短片引起不少人爭相彷效,例如這個:



還有這位仁兄,練到拗柴都繼續跑



真相是,原片是Hi-Tec跑鞋的viral ad。



片頭那位哥仔講The world needs something to believe in, 聽完都很感概。

星期六, 2月 19, 2011

都是twitter的錯

害我很難寫出完整的長篇博文了,唯有碎碎地寫。

Perception is reality:
近日有家很煩的親戚遠洋來寄宿,上次他們來訪時,小弟極力躲在公司避,但總要回家洗澡睡覺相處那三數小時,當時工作又忙,有時在公司過夜,天口冷沒暖氣,有三兩條白鬍鬚就是這樣逼出來的。親戚難頂之處,主要在於人屆不惑,說話卻無分輕重。本來越洋拜訪,一番心意也是美事,偏偏要當著老人面前說「嘻,我地專登來探你嘛,你知啦,老人家,好易話唔埋就死鬼左丫嘛,見得一次得一次啦!」雖陳述事實,卻甚為刺耳。

祖母患腦退化症(老人痴呆)一段日子,親戚間早互相通傳,她本人甚是諉疾,堅稱只是年紀大記憶衰退。大家也順著性子多講white lies。可是遠洋親戚是執業心理醫生,指外國患者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況,甚至必須acknowledge自己有腦退化,大家講白謊話並不合符道德,有必要「保障患者知情權」云云。

雖然眾人再三告戒遠洋親戚迴避有關話題,只怕祖母病症發作時,親戚的不隨意肌就會釋出「溫馨提示」:婆婆,你患了老人痴呆了哦!然後就是上演CCTVB的爛肥皂劇情,老人家激到入醫院之類。所以親戚未到步,大家已先頭痛。

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只是個引子。

話說這次為了迴避這些親戚,特意找短期租約,而且來得甚急,只有三數天的時間找房子。那邊廂,本來以為完事的job,突然有新指示說有error,不單止未有錢收,還要另抽時間補鑊。另一單job,programming出了問題,負責見客的拍檔不黯製作詳情,只懂call for meeting越幫越忙。然後有另一單job要見客,晚上要應酬 etc...

可想而知,當下心情是非常的煩。然而帶著這堆煩惱見客和飯局,只會令事情更壞。有些樂天高人,可以頓足畫符,唸唸有詞「正能量!正能量!」然後心情就自然的變好,自問沒有這種本事,唯有透過理性思考說服自己。

首先,當時已en route去開會,無暇抽身找房子,親戚的事也幫不上忙,其他job想掛心都沒幫助。換言之,接下來的三兩小時,擔心開會以外的事都是多餘。

壓力暫時減輕了,心境依然很壞。然後想起一些笑容很燦爛的鬼仔和竹昇男女,今早在光猛開揚的soho studio起床,整天最大的煩惱是來不及吃早餐,勉強在Cosmo抓了杯energy drink頂肚,全日公司的工作是覆兩封email和接下來開個會見客。

開會前的一刻,我已短暫把自己幻想成一個沒有包袱,外國回流,見多識廣,很吃香的才子designer。(相反,往負面地想,我是個收得很貴,年紀大,沒甚麼特長的怪叔叔IT人)

結果傾job雖無特別驚喜,總算順利成事。心情稍為好轉了,晚上飯局也得心應手,談笑風生。

事實上客戶對我的認知,僅限於「陣間有個designer上黎傾website」而已。帶著正面mindset,多點熱誠地上場,客戶受感染,自然較易成事。由於眼前沒有特別值得開心的事,唯有「借相」憶起一些樂天朋友的樣子特徵,協助進入狀態。

有些心理學說指出,長時間以某一個mindset思考,漸漸會令你變成某一種人。例如學習alpha male的行為動作,會影響你的思路變得更似alpha male,思想又會影響舉止性格,而性格舉止,又會影響際遇和世界觀,正所謂Perception is reality。

**** 借相和英文人 ****

記憶中不少朋友遇上要說英文的場合,因語文水平所限,不單止結巴,而且自信大跌。事實上,借相之法同樣合用,記得某阿根延動畫大師來港開talk,此人英語半通,鄉音未除,詞彙不甚流暢,但是大家知道他猛料,反而極力希望透過那半點爛英文多點了解他的動畫世界,從未有人有丁點介意他語文水平。

小弟雖然英語尚可,亦間有出現食鑼絲的情況,每遇上這些場合,心中總是想起南美人、印度人、韓國人等英文不流利但從不feel sorry的民族。

咩話?你聽唔明,鬼叫你唔識廣東話要我講英文黎遷就你?

想像一下,一個西班牙鬼佬跟美國鬼用半吊子的英文傾計:
"you know, you are ...how do you say...er...gilipollas(asshole)."
"sorry?"
"I don't know how to say it, but in my country, they will call you gilipollas."
"I see, interesting."

星期五, 2月 04, 2011

年三十感想

先祝各位做創作的,今年思維飛揚兔脫,初稿已兔躍一蹴登龍門。

********************

先寫低記住一些近日的感想

人活了一段日子,經驗累積到某個地步,觸類旁通,居然有些許相人的本事,我想在友儕中,我這方面已發展得極遲了。早前派對結識美女型男網友若干,大概可以推斷出某些人的性情趣向。

有云相由心生,較「科學」的說法是,心中有甚麼情緒想法,自然多牽動面上某些肌肉,久之形成某種特定的面相。可是反過來說,正因為你的臉是某種樣子,給予旁人某些感覺,於是大家就有相對的反應,令你衍生某些情緒,情緒和peer group影響你人生上的際遇和決定,將這些pattern有系統地蒐集分析,大概就是面相學吧?

說實在點,例如早前認識一位長得有點英氣的女生A,即使長掛笑容,仍給人有點嚴肅甚至嚴厲的感覺。可能因為大家被這種感覺影響,對著她言談不自覺地正經起來,平時的爛gag打屁通通收起,A少接觸搞爛gag的人,又真的變得很正經。甚至有些氣勢較弱的人,會被這種氛圍(aura)感染,自覺地跟她保持距離,因此A少跟弱者接觸,沒有太多相關經驗,親和力沒機會發展,人又真的變得嚴厲起來。

可是我的經驗就僅到此為止矣,到底面相和性格,是雞先還是蛋先?面相性格互動後,該人會有怎樣的發展?例如一個比較厲嚴正經的人,事業會否特別好?至剛易折,嚴厲的人感情又會否很易受重挫?只怕要找周大師指點迷津一二。


********************

反蕩婦機制

又認識一位很易跟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B,個性豪爽,有些演藝底子,對著投契的人她非常熱情,經常都肢體動作。

猜想她應該在同性間不受歡迎,一問之下果然如此。以小弟有限的armchair psychology,B無論是聲線、肢體動作和溝通技巧,在男性間都很吃得開。B一進場,女生們本能上會感到她是一個求偶上的最大競爭對手,然後本能會驅使她們去討厭和排擠B,無論這些女生本身是已婚或者已有男友亦然。

通常人的boot機序程是先有本能反應,然後才boot起理性的OS。眾女生先是本能排斥女生B,然後才有理性去「合理化」這種排斥行為,例如B舉止太姣、不檢點、四圍勾仔、太暴露etc etc,總之各式各樣的理由,大抵都是源自本能上的抗敵機制。

事實上,B未必是「四圍溝仔」,只是她對於認同的人或觀點,會給予較多和較明顯的認同signal,例如笑容、肢體碰觸等等(女生B還有很多其他成功因素,女看倌們勿盲學),未必就是要立刻跟所有視線內的男性濕吻然後上床。同時,因為這些signal較易啟動(switch on)男性的求偶機制,所以B很易獲得男性的好感。

同樣,也不代表那些男生立刻就想跟她群交顏射,只是他們本能上很易接受女生B作為潛在的交配對象,然後才有理性的機制解釋她很友善、很健談有活力etc

一旦以這個角度去分析整件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B事業和社交上總是受到同性的留難排擠,我想排擠她的女生們本心也不壞,只是本能驅使而已。

**********************

自問只是有幸碰上一位吃演藝飯的朋友,一位跟B很相似的「淫婦」朋友,以及一位先天就是黑口黑面的女生,有些相近的data,粗疏地拼湊在一起,得出以上的結論。正如之前在tweet入面提過,我勉強可以看出一些人生較簡淺的pattern,但還未有足夠的經驗智慧看出那些pattern有甚麼意思,或者將會變成怎樣的結果。也許要再醞釀個二三十年才有些眉目,但人生最諷刺的地方,就是當擁有這些智慧時,自己又太老,那些經驗都不太派得上用場。(人生這種設定應該都有某種意義,同樣,我未去到那個位置,尚未知道有甚麼緣故)

好些電玩滿足了這個人生最大的缺憾:你可以在爆機後,拿著全身最強的武裝以及遊戲經驗,重玩第一版,蹂躪各大小兵卒頭目。不要看少爆機後重玩這個功能,很多人打爆infinity blade後,會拿著最強武裝reset到最初難易度再玩過,例如我。

星期二, 2月 01, 2011

鬼仔教你廣東話





才子E見到呢段一定會講:港女揚威國際,連鬼仔都識講了 XDDDDDDD

星期一, 1月 17, 2011

追魂交易



(全文劇透注意)

有人說《追魂交易》是John Grisham 加上驅魔人的混合體,我非常同意。電影講述一位年輕有位的大狀Kevin Lomax,由畢業後當檢察官直至轉職為律師未嚐敗績,可是他的客戶正正是人中渣宰:孌童教師、行巫術的富戶、貪腐企業以及謀殺自己全家的鉅富(影射當年的Oj Simpson)等等

正因為他才華橫溢,很快被一神秘的跨國企業羅致,總裁John Milton對他青眼有加,甫就任就遣他處理一些必敗無疑的案子,居然又絕地反勝。正當主角飛黃騰達,打入紐約權力樞紐之際,少妻疑不堪寂寞壓力,精神逐漸異常,母親又勸斥他要早日脫離這個「現世的巴比倫」,那邊廂Kevin跟總裁關係日益親密,公司又出現令他心動的紅髮美人,Kevin事業攀上高峰,私生活卻崩分離析,最終他發現畢生人的成功,一直來自總裁John Milton,真身是撒旦,也是他的生父。

電影高潮自然是父子對質一幕,阿柏仙奴當時仍值盛年,飾演撒旦七情上面,火氣十足,奇洛李維斯年輕俊朗,戲技略為稚嫩內向,一老一少的對手戲,動情陰陽恰到好處。《追》最可取之處,在於撒旦沒有使用太多的「法力」屈機,每一著棋總是有兩扇門讓主角選擇,而主角總是被吸引到撒旦預設的方向。相反,低手編劇筆下的撒旦,道理不夠人講就出超能力,例如行街被車撞死、食飯嚥死、心臟病發等等,嚴重缺乏想像力(中國公安老早就有監犯「躲貓貓死」和「跳橡皮繩死」,想像力比電影世界的庸才撒旦高出不知幾多倍)

以2011年的標準去看父子對質的一幕,大部份對白仍然合理,除了少數地方阿柏仙奴的智商突然大跌,估計是編劇為了遷就觀眾,以及方便電影埋尾完場。阿柏仙奴的手段假如沿用到尾,主角是極大機會臣服於撒旦麾下的,可是這就違反荷里活邪不能勝正的教條,觀眾離場時會感到太沉重,這是娛樂片的局限,怪不得創作人。

當時一邊看著,腦子轉著為撒旦想對白 (youtube 5:15 後)

John: You cannot keep punishing yourself Kevin, it's awesome! How far you've come! I didn't make it easy, couldn't, not for you. You deserve better, your sister.

Kevin: What?

John: Your body wants her.

Kevin: This is wrong...she is my sister!

John: Incest is wrong because it weakens the genetic code, the census bureau doesn't like it because it makes their job difficult, but guess what? I run the house here Kevin, none of those rules apply to you. Go ahead, take your reward.

Kevin: No! I will go to hell for this.

John: Do you know what hell looks like? Imagine a Sunday service that never ends, and you are fucking trapped in a house full of hypocrites, that is hell! Lake of fire? World of ice? Hunger? Despair? What fun is it to watch endless sufferings? I don't do that, I like running this world here, all the indulgence! sensational and LIVE 24-7! Hell is one of those tricks from His smudge campaign against me, no I don't do hell, He does, and He calls that "paradise"! Can you believe that? Ha!

Kevin: you are tricking me, why should I believe you?

John: I give people choices, the exact same way God does to everyone, some prosper and some fall, that's the way it is. Tell me, if I really wanted to trick you, why would I blow my cover at this very point? I took the heat when He wanted to recall the whole damn line of humanity from his little lab, because YOU do not perform the way he likes it, and who stepped up to put a stop to the recall? ME!

Do I hate God? Yes! Do you know why they say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hate? Only those capable of great love are capable of hate, and son, my love for you is very great. I cannot force you to love me, and I cannot trick you into loving me, I can only ask you to, freewill.

(天光,開始眼訓,停筆收卷)

星期六, 1月 08, 2011

武林秘笈

甲:「面試成績如何?」

乙:「不行,一份也沒見成。」

甲:「不是吧,你報讀了面試技巧班,有專人指導,為甚麼會不行?」

乙:「沒這麼快見效的,可能遲些吧。」

甲:「其他技巧班同學都已見成好幾份工,再差也不會零成果吧。」

乙:「可能是我怯場吧,下星期會再練習,再背誦導師教的見工開場白之類」

甲:「你打算怎樣練?」

乙:「沒甚麼,練多點囉...」

甲:「怎樣為之練多點?」

乙:「再去嘗試面試多幾次吧。」

甲:「上次你怎樣面試的?」

乙:「用導師教的開場白...『你好,我叫xxx,我覺得貴公司很特別,blah blah blah』」

甲:「這不是將範文搬字過紙嗎?」

乙:「嘻,有效就得啦,面試官都有良好反應。」

甲:「是他客氣不點破你而已。」

乙:「還有很多面試官未聽過...還未用爛就得啦。」

甲:「假如我聽到你在背罐頭台詞,我不會第一時間點破你,只會默默把你剔走,結果你見不成2nd in,証明就是這樣。範文只是用來說明一些大綱,實際應用是需要自己量身訂造的。」

乙:「量身訂造...」

甲:「你需要加自己的性格在裡面。」

乙:「自己性格...」

甲:「然後再因應場合對手使用。」

乙:「場合對手...」

甲:「你這種學舌式的回應,雖然顯得你好像在聆聽對方的說話,但是說話內容沒有真正入你的腦,你也不是真正在回應我,只是扮我的回音而已。」

乙:「回音...慢著,回音怎樣?」

甲:「唉,假如要你顯示自己的性格,把開場白作相應的修改,你會怎樣改?」

乙:「er...再介紹一下自己囉。」

甲:「如何介紹呢?」

乙:「講一下自己的為人、嗜好之類囉。」

甲:「那麼你的為人是怎樣?」

乙:「唔...這個我需要再努力一下。」

甲:「不是努力問題!難道你即場講不出自己的性格為人嗎?」

乙:「er......」

甲:「那談一談你的嗜好吧,就以你喜歡閱讀為例,你上一本看過的是甚麼書?」

乙:「窮爸爸富爸爸。」

甲:「這本書是講甚麼的?」

乙:「關於投資之類...」

甲:「那你認為這本書怎樣?」

乙:「寫得幾好咁」

甲:「有甚麼地方好?可否舉一個你記得的例子?」

乙:「入面有一處講『讓錢為你工作』,寫得很好...」

甲:「為甚麼你覺得這個論點好?」

乙:「er......」

甲:「你做了幾十年人,根本就不慣有自己的見解,倒是很喜歡跟隨model answer,避免思考。背誦式、純資訊的東西你能講,自己意見就完全沒有了,只是吸收資訊並不消化,整塊吞下,原塊排出。那麼,再問你一些資訊性的問題,上次接見你那位CEO,他在那裡讀大學?」

乙:「er....」

甲:「答案是牛津,為甚麼我會知道,你卻不知?我跟他素未謀面,你卻上過他公司,大家握過手,之前還談過好幾次話。我能接觸的資料你都有,而你可接觸的比我更多,為甚麼這些基本資料卻不知道?」

乙:「er....」

甲:「其實你至今試過幾多次面試練習?」

乙:「三次左右,我太緊張啦...」

甲:「你的同學平均是二十次,勤力的甚至有五十次,其實你有無心想改善自己的面試技巧、令事業更上層樓?」

乙:「.......」

甲:「總括你給我的感覺,是你根本不想把事情做好,純粹在敷衍所有人:敷衍我、你的父母、同學、導師,甚至在敷衍你自己。可能你根本不想打工,甚至連思考都不想,只想輕輕鬆鬆玩遊戲機,可是你連遊戲機都玩不好,尤其沒有step by step 攻略,需要稍為動腦子的就不行。」

甲:「對自己誠實點,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最基本就需要commit,付出時間,以及有一個把事情做好的心態,而不是滿足最低要求。你細心留意一下,每週把時間花在甚麼地方,是不是你想做的事情?」

甲:「你沒有興趣,不commit的東西,很易反映出來,例如你沒有留意上一份面試的CEO到底在那裡讀書、面試官的名字你也不會留意,你只想背完範文然後希望有奇跡出現,可是你又知道不會有奇跡,於是就想出一堆安慰自己的藉口,例如沒這麼快見功呀、自己很緊張呀之類,卻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被我追問之下,你先拋出model answer 敷衍我,說會多練習、自己不夠經驗、有其他事務纏身很忙、新手練習很困難呀之類。再追問之下就現出原形了:根本你不想改變現狀,連練習也沒有做。」

甲:「勉強做自己不想做的東西,做不好,又沒錢收,根本在浪費自己生命。而且沒有改變的實際行動,也是在浪費我的生命,跟你說這麼多,我也不知有多少能穿得透你的大腦皮層,可是不說我又超不爽,罷了。」


*******************************************************

記得《How not to write a novel》一書入面講過,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會避諱,即使「你個口好臭」這類講事實的評語,往往都需要累積不少友誼才說得出口。

我想是時候碌一碌友誼咭了。

星期一, 10月 25, 2010

失眠記錄

玩StarCraft打排名榜既人應該會好明白,起手犯些少錯誤決定,積積埋埋去到中期就會影響勝敗,隱然有三歲定八十的感覺。以前英文老師亦講過,經典悲劇公式就是主人翁作出一連串錯誤的決定,最後導致一個傷感的下場。

每逢趕頭趕命的日子,一整天充實到爆地工作,臨到睡前的一兩小時都需要決出一連串的決定:到底是否開夜?幾點上床?明日的排程如何?臨睡前做甚麼放鬆自己?

作出決定後,失眠了,又要想:到底再躺多久?選甚麼方法令自己分神?

多次臨床實驗,最忙的日子,通常臨睡前:
- 會落閘收工,將未完成的task留待明日
- 會選擇看書,因為打機越打越精神,會更agitated
- 寧願早點睡,明日早點起床選擇更高效率的清晨時份工作

實驗結果:
- 雖然落閘停手,但腦袋不是說停就停,依然高速運作,而且spin down所需的時間極久,估計需要三數小時
- 因為經常忽略腦袋spin down所需的時間,所以會失眠
- 失眠後,通常會選擇打機,因為看書好像越看越集中,越精神
- 結果是先看一小時書,訓唔到,最後選擇打機
- 打機一打就是天明
- 第二天睡至12時至1時起床,結果連串客戶電話、email 需要回覆,根本沒有時間放在production
- 睡得不好,血氣低,所以依然很易倦和神經緊張

關於失眠,我想說的是...
- 其實身體極倦,可是腦袋懞然不知
- 起因是精神緊張,擔心各種task的時間和後果
- 近年累積了相當經驗,理性上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可化解不少多餘的憂慮。但感性層面就是緊張,所以理性睡覺後,感性層面還是會提醒自己起床

下次實驗由10時起停手,留下3小時培養睡覺情緒
下次=今晚 (但手上有一堆野未清喎頂...)

星期四, 10月 21, 2010

李氏力場



天文台講幾多號風都好,自己做定防風措施,自求多福啦。

***********************************

無聊野,Terminator 2 the musical 扮亞諾超似




未來戰士另類結局,呢個都幾正 XDDD

星期六, 10月 16, 2010

wet paint



連未畫好的草稿都照上了
嫌畫面單調,記起洛查丹馬斯其中一個敵基督是「束藍頭巾」的人(有說是回教頭巾,亦有說是小布殊的藍領帶)
找不到相關的預言,找到這個也很貼切,BigBoss 的三個複製兒確實搞到七國咁亂,假如將大牛龜Arsenal Gear當作Marine City都解得通 XD

認真地考慮十二月是否不再玩,練跑、每週的日文功課和溫習、正職再加繪畫,實在不夠時間分配。假如中左六合彩,第一樣消去的當然是正職。現在幾樣一齊來,樣樣都做不好,壓力又增大。日文和繪畫,我想要二選一暫時放棄是但一項。

星期一, 10月 04, 2010

關於StarCraft,其實我想說的是...




離奇地往往在打機時會頓悟某些人生道理

1. Randy Pausch說過「你不能控制莊家發給你的牌章,但你可以掌握如何打這手牌。」("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同樣,玩StarCraft的時候,好多時無得揀拍檔,只有想法子將手上有的牌打好。(同樣,別人碰上你也是無得揀的)

2. 強在StarCraft的世界內是相對的概念,歐美有練得很強的玩家,韓國有職業級的選手,亦有些「業餘」愛好者會組隊練習。無論玩得多熟,總會遇上比自己強很多的人,亦總有機會遇上很弱的拍檔。

3. 失敗的滋味不好受,尤其自己做足功課,但拍檔不濟時更甚。但是鬧隊友是最下策的做法。一來互相怨憤的拍檔戰力大減,二來看replay時,可能會發現原來拍檔交的功課比你更多,只是你望著自己的戰鬥畫面不知道而已

4. 遇著新丁或弱拍檔,應該想法子將他們的能力作最大發揮,而不是鬧他們無用,假如不懂鼓勵拍檔,至少閉口不要罵

5. 輸贏是大家選對/選錯了戰策,同時亦講運勢,即使職業選手都會押錯寶而大敗

6. 除了講策略和運勢之外,在StarCraft的輸贏,有時是對手自己主觀的心理投射。有時對手的兵力其實佔上風,但他們遇到些少挫敗率先放棄,贏家只是還未放棄那班人而已。反過來說,覺得敗象已呈,可能仍然有得打。當經歷過多次輸贏之後,才會對這種判斷拿捏得較準。

7. 所謂平常心,有些人可以主觀營造這種狀態,但更多人是因為累積了經驗,省卻不必要的緊張感

8. 以前上陣時,會不斷想自己這方面不夠人強,那方面又不足,現在會focus自己擁有的長處。這不是說忽視自己的弱點,但望著自己的弱點又不會自然好起來。

9. 學懂了不會投訴「對手這招太屈機」、「這招過強不balance」之類,絕大多數的招式都有得拆,與其花時間嘈,不如上網找拆解之法。

10. 這不代表遊戲就是完美,總有些人會找到可以exploit 的bugs,對於明顯的exploit,大家應該發聲讓遊戲公司落patch

11. 套在生活層面,就是不要抱怨社會如何虧待自己,先想法子拆解,遇上有人濫用制度自肥,同樣應該發聲,不仇富,亦不做奴才

星期四, 9月 23, 2010

誰屬於誰



黃子華:「原島大地!返去話俾日本人知,釣魚台係屬於中國人既!」
日本人:「係咩?你地中國人政府唔係咁諗喎,次次都默認尖閣列島主權屬日本,甚至用行動協助海上防衛廳。」
黑人:「你返去講多句俾日本人知,中國政府不屬於中國人既!」

星期五, 9月 17, 2010

只說不練,好不要臉

題目是《笑傲江湖》林平之在某次比武中嘲諷武林名宿得把口的exact quote。

早前跟推友吹水如何推廣專業影評,反正不用負責,索性9up多些點子。

記得以前要sell TRPG (見舊文),其中一個難處就是如何在眾多娛樂嗜好鑽空子,一來TRPG本身是「人肉廣播劇+戰棋」,不易向街客新手解釋,二來為甚麼別人要對你這個玩意產生興趣呢?

當年某位動漫界前輩想到個法子:主流時興甚麼,或者有某某作品出名,就將之套落自己的活動上。比方說,你不知甚麼是TRPG不要緊,多數男生都聽過機動戰士高達(Gundam),他把遊戲的題目一轉,改成《Gundam 崑崙匕首》戰棋,立刻吸引不少fans參加。當年我們難以解釋甚麼是Dungeons & Dragons,不打緊:「好像Lord of the Rings 魔戒那種背景的故事」,同時有幾個借著名動畫《羅德島戰記》命名的遊戲。

小弟當年辦推廣某款TRPG遊戲系統,骨子裡是一班特種部隊持衝鋒槍闖入某棟建築物火拼,包裝就借用《Bio Hazard生還者》番外篇,遊戲立刻生色不少。

總之,就是借一樣大家熟悉又流行的東西,縮減解釋的時間,以及短期內大幅提升受眾的興趣。

回到專業影評,如何在短時間內make noise呢?

舉一個傷口撒鹽的例子:在賓律賓人質事件後,寫一些類似電影的評論,例如Negotiator(無數講)、Dog Day Afternoon之類。借社會輿論之勢,可減省很多氣力宣傳。

或者早前閃電歡樂滿香江,有UFO目擊報告,可以講講經典電影《第三類接觸》、《Contact》之類的電影,甚至搞個小型的放映會,有活動,一則可聚集同好,二則滿足了傳統AID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ction)中Action的環節。

總之,儘量挑些「應節」和「當造」的題材來講。

我認為搞影評網絡雜誌,不一定需要星光熠熠,以香港地的文化土壤,甚麼是星級影評人,恐怕沒多少人知道,甚至越多名牌影評,越容易疏離普通讀者群。要善用2.0世代的習慣,主持們身段不能太高,必須不時回應網民的留言,粒粒皆星,恐怕就沒有這個效果。

最後(也是寫得最那西的),就是跟不同「商機」cross over。

以前推廣TRPG,忘了是某位高人穿針引線,居然可以跟當年風雲一時的17play.com 合作,試行網絡話音chatroom 玩TRPG (高用量話音chatroom是那時候的頂尖科技啦)

電影的世界可以很遼闊,比方說9up想到的crossover有:

- 愛情電影 X 兩性心理講座
- 包場在某餐廳搞美食電影放映及座談會 (同場派餐廳的優惠券)
- 與青少年中心合辦,遊戲機 X 同名電影 (eg. Biohazard 遊戲 vs 電影)

有些活動需要若干credential及資本,有些則不用錢,你出鼓油人出雞之類
以前在POV書店,參加過 Star War資深影迷座談會,講述星戰背後的世界,當時正值Star War前傳新鮮出爐,正是借勢的好例子。

打完嘴炮,想橋不難,永遠難關都是落手執行,先祝有志者事竟成!

星期三, 9月 15, 2010

又把妹



約定你 Speed Dating You

講緊的係浪子M的公司。先講明,我不認識浪子M,沒有參加過這些活動(雖然身痕想見識下XDD)
佢甚至不知道我咁無聊寫呢篇野。

無以賀喜,唯有講些少建議:大多數參加者,通常要克服兩重心障,第一「死,我要拋個身出黎,我真係好cheap/好desperate」,通常女生較多這種想法。第二心障是「我質素咁差,去到棧俾人笑」,這個通常是男生較多。

針對第一種想法,最好是將活動性質淡化成為較中性的「聯誼活動」,降低參加者的心理壓力,有個下台階。better yet,有其他的活動分散注意力更佳,比方說月餅製作聚會,可以有全男組 vs 全女組以及男女合作,效果會更顯著

正如inception所講:正面的感覺維持較持久,有些信物效果更佳,信物由自己親手所作,記憶才會unique

第二個問題其實是生意機會,要解決新手面對異性的心障,可以加些少附加費,開個prep event,由公司提供一個媒,讓一眾自卑男/女來個模擬戰 (每次是全男班/全女班 vs 異性媒),再提供些少consultation,增加毒男毒女們的相處技巧和自信心,實戰時自然較流暢(同時可以預先screen走一些超級唔掂的參加者)

好些把妹班,連女仔都未見過就收幾千甚至幾萬銀,依然有得做,可見市場幾咁渴。

當然,上述都是塘邊鶴9up,謹祝浪子m生意興隆!

*******

身為「放牛吃草」年代成長的電車男,覺得要報course學跟異性相處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事情,會唔會過多十年,市面會有人開班教人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