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自己個blog,dry到連雜草都枯死的時候,會做甚麼?
對!就是狂抽水,希望靠城中熱話,養活第一浸雜草,有返d人氣先。自詡看破世情,不隨波逐流又清高的黑人,不管了!今舖一於拋個身出來,講一講《盛女愛作戰》。
較自豪的小事一件就是,因緣際遇,竟然搶先在各大主流媒體及網台之前,訪問了《盛》兩位參加者Bonnie和Gobby,以及第一集出現過的Speed Dating 搞手Ming。
又當然,因為這只是一個不見經傳的網台節目,所以大家不會瘋傳:「嘩屌!黑人訪問到兩位盛女啊,好勁勁啊~快d去聽下佢個節目先!」這跟主流媒體和知名博客的人氣就是有雲泥之別,我曉得。
**************
為甚麼不想寫《盛女》?因為真人show堆砌造作、誇張賣弄等手段,絕非今日才有。
最早的真人show 其實始於千多年前的古羅馬,就是鬥獸場的格鬥勇士。
當年大概沒有太多觀眾會投訴節目造假,因為鬥士上了台,多數都戰至死方休,就算倒地認輸,嗜血的觀眾都會齊齊手指向下,作勢叫勝者埋單。所以時至今日,甚麼盛女作戰、飛黃騰達、地獄廚房、天使靈堂或者痴漢監倉之類,全都不傷人命,已經很文明了。
為甚麼會將盛女聯想到鬥獸場?二者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例如:為了提高決鬥的可觀性,鬥士們不是赤身露體,就是奇裝異服,打還打,終歸都是一個show,有時場主搞搞新意思,會將獅子猛獸放入場中跟鬥士相搏。為了再將決鬥的刺激感提高,鬥士們的武器防具,往往未必是最有效殺傷對手的武器,越血腥越長的決鬥,越好看,古今皆然。
由於鬥技太受歡迎,高峰期往往被貴族、政客和商賈sponsor,作為賺取利潤、選票或支持度的工具,套用近期的術語,兩位鬥士在場上格劍,其實是背後兩個利益板塊的角力(笑)。
看不明?不打緊,以下是畫公仔畫出腸纖毛的時間:
錢作怪,盛女們每一個「改造」環節,背後都滲著不同的商家品牌,美容、婚姻介紹、服務及人生教練等,基本上就是一個針對女人的廣告雜誌,尤其針對害怕變剩,或自覺吸引力下滑的女人。外國的真人show,如飛黃騰達,滲得較漂亮,project runway 或america next top model那些,賣的是名人,較不著跡。
五位盛鬥士落場,對手是誰?自然就是場主安排的各種猛獸騎呢怪了,這點在Florence身上最明顯,由於她的個性太強但不世故,稍有經驗的監製想「造佢」的話非常容易,只消安排處境,略加剪接,船上相睇一幕,她幾乎有如按照劇本般,將自己「剩蔗吊高賣」演得入型入格。小弟今天由中午放飯,至夜間旺角街頭,稍為偷聽鄰桌話題,幾乎全城一面倒地怒插這位39歲會計姐姐,阿爺近日常說的「港人團結」,梁振英千算萬算未竟成功,Florence一介弱質女流就輕易做到了。
古羅馬競技場用的武技及裝備,乃專為血腥官能刺激而設,並不適合行軍打仗,真正實用的東西,通常都不好看。觀乎身邊朋友,大多數細水長流的感情,往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十分平常悶棍,可觀性近乎零。對比真人show上的drama,到底那個才work,心照。
觀眾要求處死戰敗鬥士的傳統,至今未變,對,就是你和我,每天在facebook twitter上的怒屌、like和dislike,只不過羅馬人刀起頭落,今天是鞭屍再鞭屍。
整個show,有甚麼point?其實是沒有,正如facebook一些心水清的網民所言,整場大戲,就是一群無工開或者搏沾邊宣傳的vendors,夾在一起借五個「敗犬」抽水宣傳自己。
盛女們有甚麼得著?據聞除了Suki外,其餘都沒有甚麼開花結果。其實這類真人show,早在Donald Trump的飛黃騰達,遊戲規則就是這樣玩,參加者也懂得抽水自肥,例如第一季的冠軍Bill Rancic 固然不在話下,就連落敗的Amy Henry 或者Omarosa,明明平庸得厲害,都突然才女上身,著書立說,頻頻現身在大小場合。
依眼前觀察,Bonnie 做得對了,至少懂得cap住眼前的虛火名氣,寫blog開網台,以她相對見得下人的外觀,以及underdog 的positioning,說不定可以殺出一條血路,在演藝事業撈點油水。曹操亦有知心友,市面上亦有一群女生同情Florence,要來個絕地翻身也並非無可能。
正如這位心水清的博客所講,兩位盛女尚有很高的剩餘價值,life coach (aka港女教主)梁穎妍,不妨考慮抽多兩水?
星期五, 4月 13, 2012
星期日, 11月 06, 2011
西洋拳

寫這篇,無非是逼自己重新練習。
之前提過,早陣子終於走去學拳。
用上「終於」二字,因為小弟長年說要學Krav Maga已講了不知幾多年,一直沒有下文。
碰巧身邊有朋友是個拳擊準教練,結果老處男下海,山長水遠的去拳館學拳。
看倌不用幻想第一堂有甚麼很強勁的對戰,只是簡單的跳繩原來已這麼難,對上一次跳繩大概是20年前,而且當年也跳得不好。然後就是每三分鐘一組的彈跳動作和出拳練習,臨尾有些爆炸力的練習,那是完全想像不到的累。
教練跟我年紀相若,是港隊數屆冠軍。談吐樂天,很懂得鼓勵拳手go the extra mile。香港職業運動員的悲哀,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可是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香港人近年因葉問幾套電影,一窩蜂的學詠春,相反近年不時有荷里活拳擊電影,早期如Rocky, Million Dollar Baby, Cinderella Man, The Fighter至近期的Real Steel,也感染不到香港人學習西洋拳。可能拳擊給人的印象是苦練、死挨爛擋、最後打到血肉蒙糊和很多慢鏡頭。對比葉問一出場技業已成,連環拳痛毆東洋軍佬那種爽快感,不可相提並論。
西洋拳沒有踢技,也沒有投摔或其他招數,通常假設對手也是個戴了拳套的運動員,跟其他武術相比確實有點吃虧,在實戰上亦有所欠缺。至少我最初是這麼認為,可是學了幾個月,全不是想像中那回事。
首先,西洋拳很著重體能訓練,很多中國功夫沒放太多焦點在這方面。這不光是單純的抗打能力訓練,而是西洋拳可以讓你知道自己體能的極限在那裡、每拳的威力有多少、身體被打中後的反應等等,還記得以前半調子的學詠春拳,學完一堂可以不喘氣,老一輩的大師兄當然有體能根底,可是到了青年興趣班,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和學費),不少冗長但有用的體能訓練就給省略掉,所以詠春門人跟其他武術對戰,往往吃上大虧。
學了西洋拳,反而體會到以前武術師傅講的「腰馬合一」以及「力從地起」,因為拳擊發力的重點不是雙臂,而是蹬腿轉腰再層層傳遞至拳頭的力量,拳館裡功夫好的人手臂不怎樣粗,甚至拳勁最強那幾位師兄,外觀跟一個瘦蜢MK少年沒甚分別。有了基本技擊感覺後,才懂得看詠春那些連環手法,假如力度練對了,根本不知怎樣招架才好。這種判斷距離和威脅感的眼光,也需要靠跟師兄弟隔空打shadow boxing才練得到。
西洋拳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起點,其實大多數武術各有優劣,視符習者心性跟武術風格是否相符。當年少年心野又不認真,學詠春是注定沒好結果的。相反西洋拳簡單直接,很適合我這種想太多的人,只是西洋拳太剛猛,打傷手腕是家常便飯,十八廿二的師兄弟,小休三兩天就龍精虎猛,到了我一把年紀,休養三兩星期仍然隱隱痛,萬物皆有時,趁還未太老,打多幾堂好了。
後補:年齡其實不是藉口,52歲的Dewey Bozella冤獄26年後初登擂台,大勝年輕一大截的拳手,對方自知不敵,數度吐出牙膠,為求只輸點數不用被KO。
有時在想兩個人在擂台上打生打死,what's the freaking point?抽離點看,就是滿足了人類的competitive aggression,讓代理人上場替大家打。
看得高尚一點,台上的運動員給大家一個希望:52歲都能打,你都有可能。英國一名老翁八十多歲開始練習,百歲高齡跑完全馬,還有甚麼藉口?Pushing the human race forward,有時不一定要靠AAPL。
星期三, 2月 23, 2011
搵工來打
碩士生找不到工,一石擊起千重浪,有80後真的受了社會不公出來呻苦的,亦有更多人怒插碩士生(及80-90後等)讀屎片,沒有常識之類。假如美國和傳媒有甚麼共通之處,就是兩者都長期需要找一個敵人。每逢世代問題,大眾總是很易扯到兩極化論述,一方是「行撚開啦死老鬼今晚要改朝換代俾我上位」,總之我是新人你就要俾機會我。
對立的另一方就是「剩係識得complain complain complain,睇下X (填上任何第三世界貧苦階層)慘過你地幾多?感恩啦!」,他們認為面對任何苦難,都應該笑住口逆來順受的「香港精神病患」。
無太多心力逐點講誰對誰錯,因為世代矛盾很難有一個共識,反而想講別的事情。
創意無咁易是一個網台節目,兩位主持有「舊世界」廣告公司工作經驗,他們借碩士生事件,談上一代的工作態度,自是言之有物。
不少他們認為是「常識」或「做人基本態度」的東西,坦白講我覺得我成長的一代已不是太多人有空教,何況是我們三四十歲當管理的一群,自己爆忙兼其身不正,好好帶新人是奢談,自己保住職位不失已偷笑。
我個人會推介這一集的節目,輕談一些請人求職及打工做事的心態,有些我也是剛學會,不過要忍一忍他們兩人的爛gag就是。
第一節
第二節
對立的另一方就是「剩係識得complain complain complain,睇下X (填上任何第三世界貧苦階層)慘過你地幾多?感恩啦!」,他們認為面對任何苦難,都應該笑住口逆來順受的「香港精神病患」。
無太多心力逐點講誰對誰錯,因為世代矛盾很難有一個共識,反而想講別的事情。
創意無咁易是一個網台節目,兩位主持有「舊世界」廣告公司工作經驗,他們借碩士生事件,談上一代的工作態度,自是言之有物。
不少他們認為是「常識」或「做人基本態度」的東西,坦白講我覺得我成長的一代已不是太多人有空教,何況是我們三四十歲當管理的一群,自己爆忙兼其身不正,好好帶新人是奢談,自己保住職位不失已偷笑。
我個人會推介這一集的節目,輕談一些請人求職及打工做事的心態,有些我也是剛學會,不過要忍一忍他們兩人的爛gag就是。
第一節
第二節
星期五, 2月 04, 2011
年三十感想
先祝各位做創作的,今年思維飛揚兔脫,初稿已兔躍一蹴登龍門。
********************
先寫低記住一些近日的感想
人活了一段日子,經驗累積到某個地步,觸類旁通,居然有些許相人的本事,我想在友儕中,我這方面已發展得極遲了。早前派對結識美女型男網友若干,大概可以推斷出某些人的性情趣向。
有云相由心生,較「科學」的說法是,心中有甚麼情緒想法,自然多牽動面上某些肌肉,久之形成某種特定的面相。可是反過來說,正因為你的臉是某種樣子,給予旁人某些感覺,於是大家就有相對的反應,令你衍生某些情緒,情緒和peer group影響你人生上的際遇和決定,將這些pattern有系統地蒐集分析,大概就是面相學吧?
說實在點,例如早前認識一位長得有點英氣的女生A,即使長掛笑容,仍給人有點嚴肅甚至嚴厲的感覺。可能因為大家被這種感覺影響,對著她言談不自覺地正經起來,平時的爛gag打屁通通收起,A少接觸搞爛gag的人,又真的變得很正經。甚至有些氣勢較弱的人,會被這種氛圍(aura)感染,自覺地跟她保持距離,因此A少跟弱者接觸,沒有太多相關經驗,親和力沒機會發展,人又真的變得嚴厲起來。
可是我的經驗就僅到此為止矣,到底面相和性格,是雞先還是蛋先?面相性格互動後,該人會有怎樣的發展?例如一個比較厲嚴正經的人,事業會否特別好?至剛易折,嚴厲的人感情又會否很易受重挫?只怕要找周大師指點迷津一二。
********************
反蕩婦機制
又認識一位很易跟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B,個性豪爽,有些演藝底子,對著投契的人她非常熱情,經常都肢體動作。
猜想她應該在同性間不受歡迎,一問之下果然如此。以小弟有限的armchair psychology,B無論是聲線、肢體動作和溝通技巧,在男性間都很吃得開。B一進場,女生們本能上會感到她是一個求偶上的最大競爭對手,然後本能會驅使她們去討厭和排擠B,無論這些女生本身是已婚或者已有男友亦然。
通常人的boot機序程是先有本能反應,然後才boot起理性的OS。眾女生先是本能排斥女生B,然後才有理性去「合理化」這種排斥行為,例如B舉止太姣、不檢點、四圍勾仔、太暴露etc etc,總之各式各樣的理由,大抵都是源自本能上的抗敵機制。
事實上,B未必是「四圍溝仔」,只是她對於認同的人或觀點,會給予較多和較明顯的認同signal,例如笑容、肢體碰觸等等(女生B還有很多其他成功因素,女看倌們勿盲學),未必就是要立刻跟所有視線內的男性濕吻然後上床。同時,因為這些signal較易啟動(switch on)男性的求偶機制,所以B很易獲得男性的好感。
同樣,也不代表那些男生立刻就想跟她群交顏射,只是他們本能上很易接受女生B作為潛在的交配對象,然後才有理性的機制解釋她很友善、很健談有活力etc
一旦以這個角度去分析整件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B事業和社交上總是受到同性的留難排擠,我想排擠她的女生們本心也不壞,只是本能驅使而已。
**********************
自問只是有幸碰上一位吃演藝飯的朋友,一位跟B很相似的「淫婦」朋友,以及一位先天就是黑口黑面的女生,有些相近的data,粗疏地拼湊在一起,得出以上的結論。正如之前在tweet入面提過,我勉強可以看出一些人生較簡淺的pattern,但還未有足夠的經驗智慧看出那些pattern有甚麼意思,或者將會變成怎樣的結果。也許要再醞釀個二三十年才有些眉目,但人生最諷刺的地方,就是當擁有這些智慧時,自己又太老,那些經驗都不太派得上用場。(人生這種設定應該都有某種意義,同樣,我未去到那個位置,尚未知道有甚麼緣故)
好些電玩滿足了這個人生最大的缺憾:你可以在爆機後,拿著全身最強的武裝以及遊戲經驗,重玩第一版,蹂躪各大小兵卒頭目。不要看少爆機後重玩這個功能,很多人打爆infinity blade後,會拿著最強武裝reset到最初難易度再玩過,例如我。
********************
先寫低記住一些近日的感想
人活了一段日子,經驗累積到某個地步,觸類旁通,居然有些許相人的本事,我想在友儕中,我這方面已發展得極遲了。早前派對結識美女型男網友若干,大概可以推斷出某些人的性情趣向。
有云相由心生,較「科學」的說法是,心中有甚麼情緒想法,自然多牽動面上某些肌肉,久之形成某種特定的面相。可是反過來說,正因為你的臉是某種樣子,給予旁人某些感覺,於是大家就有相對的反應,令你衍生某些情緒,情緒和peer group影響你人生上的際遇和決定,將這些pattern有系統地蒐集分析,大概就是面相學吧?
說實在點,例如早前認識一位長得有點英氣的女生A,即使長掛笑容,仍給人有點嚴肅甚至嚴厲的感覺。可能因為大家被這種感覺影響,對著她言談不自覺地正經起來,平時的爛gag打屁通通收起,A少接觸搞爛gag的人,又真的變得很正經。甚至有些氣勢較弱的人,會被這種氛圍(aura)感染,自覺地跟她保持距離,因此A少跟弱者接觸,沒有太多相關經驗,親和力沒機會發展,人又真的變得嚴厲起來。
可是我的經驗就僅到此為止矣,到底面相和性格,是雞先還是蛋先?面相性格互動後,該人會有怎樣的發展?例如一個比較厲嚴正經的人,事業會否特別好?至剛易折,嚴厲的人感情又會否很易受重挫?只怕要找周大師指點迷津一二。
********************
反蕩婦機制
又認識一位很易跟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B,個性豪爽,有些演藝底子,對著投契的人她非常熱情,經常都肢體動作。
猜想她應該在同性間不受歡迎,一問之下果然如此。以小弟有限的armchair psychology,B無論是聲線、肢體動作和溝通技巧,在男性間都很吃得開。B一進場,女生們本能上會感到她是一個求偶上的最大競爭對手,然後本能會驅使她們去討厭和排擠B,無論這些女生本身是已婚或者已有男友亦然。
通常人的boot機序程是先有本能反應,然後才boot起理性的OS。眾女生先是本能排斥女生B,然後才有理性去「合理化」這種排斥行為,例如B舉止太姣、不檢點、四圍勾仔、太暴露etc etc,總之各式各樣的理由,大抵都是源自本能上的抗敵機制。
事實上,B未必是「四圍溝仔」,只是她對於認同的人或觀點,會給予較多和較明顯的認同signal,例如笑容、肢體碰觸等等(女生B還有很多其他成功因素,女看倌們勿盲學),未必就是要立刻跟所有視線內的男性濕吻然後上床。同時,因為這些signal較易啟動(switch on)男性的求偶機制,所以B很易獲得男性的好感。
同樣,也不代表那些男生立刻就想跟她群交顏射,只是他們本能上很易接受女生B作為潛在的交配對象,然後才有理性的機制解釋她很友善、很健談有活力etc
一旦以這個角度去分析整件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B事業和社交上總是受到同性的留難排擠,我想排擠她的女生們本心也不壞,只是本能驅使而已。
**********************
自問只是有幸碰上一位吃演藝飯的朋友,一位跟B很相似的「淫婦」朋友,以及一位先天就是黑口黑面的女生,有些相近的data,粗疏地拼湊在一起,得出以上的結論。正如之前在tweet入面提過,我勉強可以看出一些人生較簡淺的pattern,但還未有足夠的經驗智慧看出那些pattern有甚麼意思,或者將會變成怎樣的結果。也許要再醞釀個二三十年才有些眉目,但人生最諷刺的地方,就是當擁有這些智慧時,自己又太老,那些經驗都不太派得上用場。(人生這種設定應該都有某種意義,同樣,我未去到那個位置,尚未知道有甚麼緣故)
好些電玩滿足了這個人生最大的缺憾:你可以在爆機後,拿著全身最強的武裝以及遊戲經驗,重玩第一版,蹂躪各大小兵卒頭目。不要看少爆機後重玩這個功能,很多人打爆infinity blade後,會拿著最強武裝reset到最初難易度再玩過,例如我。
星期六, 1月 08, 2011
武林秘笈
甲:「面試成績如何?」
乙:「不行,一份也沒見成。」
甲:「不是吧,你報讀了面試技巧班,有專人指導,為甚麼會不行?」
乙:「沒這麼快見效的,可能遲些吧。」
甲:「其他技巧班同學都已見成好幾份工,再差也不會零成果吧。」
乙:「可能是我怯場吧,下星期會再練習,再背誦導師教的見工開場白之類」
甲:「你打算怎樣練?」
乙:「沒甚麼,練多點囉...」
甲:「怎樣為之練多點?」
乙:「再去嘗試面試多幾次吧。」
甲:「上次你怎樣面試的?」
乙:「用導師教的開場白...『你好,我叫xxx,我覺得貴公司很特別,blah blah blah』」
甲:「這不是將範文搬字過紙嗎?」
乙:「嘻,有效就得啦,面試官都有良好反應。」
甲:「是他客氣不點破你而已。」
乙:「還有很多面試官未聽過...還未用爛就得啦。」
甲:「假如我聽到你在背罐頭台詞,我不會第一時間點破你,只會默默把你剔走,結果你見不成2nd in,証明就是這樣。範文只是用來說明一些大綱,實際應用是需要自己量身訂造的。」
乙:「量身訂造...」
甲:「你需要加自己的性格在裡面。」
乙:「自己性格...」
甲:「然後再因應場合對手使用。」
乙:「場合對手...」
甲:「你這種學舌式的回應,雖然顯得你好像在聆聽對方的說話,但是說話內容沒有真正入你的腦,你也不是真正在回應我,只是扮我的回音而已。」
乙:「回音...慢著,回音怎樣?」
甲:「唉,假如要你顯示自己的性格,把開場白作相應的修改,你會怎樣改?」
乙:「er...再介紹一下自己囉。」
甲:「如何介紹呢?」
乙:「講一下自己的為人、嗜好之類囉。」
甲:「那麼你的為人是怎樣?」
乙:「唔...這個我需要再努力一下。」
甲:「不是努力問題!難道你即場講不出自己的性格為人嗎?」
乙:「er......」
甲:「那談一談你的嗜好吧,就以你喜歡閱讀為例,你上一本看過的是甚麼書?」
乙:「窮爸爸富爸爸。」
甲:「這本書是講甚麼的?」
乙:「關於投資之類...」
甲:「那你認為這本書怎樣?」
乙:「寫得幾好咁」
甲:「有甚麼地方好?可否舉一個你記得的例子?」
乙:「入面有一處講『讓錢為你工作』,寫得很好...」
甲:「為甚麼你覺得這個論點好?」
乙:「er......」
甲:「你做了幾十年人,根本就不慣有自己的見解,倒是很喜歡跟隨model answer,避免思考。背誦式、純資訊的東西你能講,自己意見就完全沒有了,只是吸收資訊並不消化,整塊吞下,原塊排出。那麼,再問你一些資訊性的問題,上次接見你那位CEO,他在那裡讀大學?」
乙:「er....」
甲:「答案是牛津,為甚麼我會知道,你卻不知?我跟他素未謀面,你卻上過他公司,大家握過手,之前還談過好幾次話。我能接觸的資料你都有,而你可接觸的比我更多,為甚麼這些基本資料卻不知道?」
乙:「er....」
甲:「其實你至今試過幾多次面試練習?」
乙:「三次左右,我太緊張啦...」
甲:「你的同學平均是二十次,勤力的甚至有五十次,其實你有無心想改善自己的面試技巧、令事業更上層樓?」
乙:「.......」
甲:「總括你給我的感覺,是你根本不想把事情做好,純粹在敷衍所有人:敷衍我、你的父母、同學、導師,甚至在敷衍你自己。可能你根本不想打工,甚至連思考都不想,只想輕輕鬆鬆玩遊戲機,可是你連遊戲機都玩不好,尤其沒有step by step 攻略,需要稍為動腦子的就不行。」
甲:「對自己誠實點,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最基本就需要commit,付出時間,以及有一個把事情做好的心態,而不是滿足最低要求。你細心留意一下,每週把時間花在甚麼地方,是不是你想做的事情?」
甲:「你沒有興趣,不commit的東西,很易反映出來,例如你沒有留意上一份面試的CEO到底在那裡讀書、面試官的名字你也不會留意,你只想背完範文然後希望有奇跡出現,可是你又知道不會有奇跡,於是就想出一堆安慰自己的藉口,例如沒這麼快見功呀、自己很緊張呀之類,卻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被我追問之下,你先拋出model answer 敷衍我,說會多練習、自己不夠經驗、有其他事務纏身很忙、新手練習很困難呀之類。再追問之下就現出原形了:根本你不想改變現狀,連練習也沒有做。」
甲:「勉強做自己不想做的東西,做不好,又沒錢收,根本在浪費自己生命。而且沒有改變的實際行動,也是在浪費我的生命,跟你說這麼多,我也不知有多少能穿得透你的大腦皮層,可是不說我又超不爽,罷了。」
*******************************************************
記得《How not to write a novel》一書入面講過,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會避諱,即使「你個口好臭」這類講事實的評語,往往都需要累積不少友誼才說得出口。
我想是時候碌一碌友誼咭了。
乙:「不行,一份也沒見成。」
甲:「不是吧,你報讀了面試技巧班,有專人指導,為甚麼會不行?」
乙:「沒這麼快見效的,可能遲些吧。」
甲:「其他技巧班同學都已見成好幾份工,再差也不會零成果吧。」
乙:「可能是我怯場吧,下星期會再練習,再背誦導師教的見工開場白之類」
甲:「你打算怎樣練?」
乙:「沒甚麼,練多點囉...」
甲:「怎樣為之練多點?」
乙:「再去嘗試面試多幾次吧。」
甲:「上次你怎樣面試的?」
乙:「用導師教的開場白...『你好,我叫xxx,我覺得貴公司很特別,blah blah blah』」
甲:「這不是將範文搬字過紙嗎?」
乙:「嘻,有效就得啦,面試官都有良好反應。」
甲:「是他客氣不點破你而已。」
乙:「還有很多面試官未聽過...還未用爛就得啦。」
甲:「假如我聽到你在背罐頭台詞,我不會第一時間點破你,只會默默把你剔走,結果你見不成2nd in,証明就是這樣。範文只是用來說明一些大綱,實際應用是需要自己量身訂造的。」
乙:「量身訂造...」
甲:「你需要加自己的性格在裡面。」
乙:「自己性格...」
甲:「然後再因應場合對手使用。」
乙:「場合對手...」
甲:「你這種學舌式的回應,雖然顯得你好像在聆聽對方的說話,但是說話內容沒有真正入你的腦,你也不是真正在回應我,只是扮我的回音而已。」
乙:「回音...慢著,回音怎樣?」
甲:「唉,假如要你顯示自己的性格,把開場白作相應的修改,你會怎樣改?」
乙:「er...再介紹一下自己囉。」
甲:「如何介紹呢?」
乙:「講一下自己的為人、嗜好之類囉。」
甲:「那麼你的為人是怎樣?」
乙:「唔...這個我需要再努力一下。」
甲:「不是努力問題!難道你即場講不出自己的性格為人嗎?」
乙:「er......」
甲:「那談一談你的嗜好吧,就以你喜歡閱讀為例,你上一本看過的是甚麼書?」
乙:「窮爸爸富爸爸。」
甲:「這本書是講甚麼的?」
乙:「關於投資之類...」
甲:「那你認為這本書怎樣?」
乙:「寫得幾好咁」
甲:「有甚麼地方好?可否舉一個你記得的例子?」
乙:「入面有一處講『讓錢為你工作』,寫得很好...」
甲:「為甚麼你覺得這個論點好?」
乙:「er......」
甲:「你做了幾十年人,根本就不慣有自己的見解,倒是很喜歡跟隨model answer,避免思考。背誦式、純資訊的東西你能講,自己意見就完全沒有了,只是吸收資訊並不消化,整塊吞下,原塊排出。那麼,再問你一些資訊性的問題,上次接見你那位CEO,他在那裡讀大學?」
乙:「er....」
甲:「答案是牛津,為甚麼我會知道,你卻不知?我跟他素未謀面,你卻上過他公司,大家握過手,之前還談過好幾次話。我能接觸的資料你都有,而你可接觸的比我更多,為甚麼這些基本資料卻不知道?」
乙:「er....」
甲:「其實你至今試過幾多次面試練習?」
乙:「三次左右,我太緊張啦...」
甲:「你的同學平均是二十次,勤力的甚至有五十次,其實你有無心想改善自己的面試技巧、令事業更上層樓?」
乙:「.......」
甲:「總括你給我的感覺,是你根本不想把事情做好,純粹在敷衍所有人:敷衍我、你的父母、同學、導師,甚至在敷衍你自己。可能你根本不想打工,甚至連思考都不想,只想輕輕鬆鬆玩遊戲機,可是你連遊戲機都玩不好,尤其沒有step by step 攻略,需要稍為動腦子的就不行。」
甲:「對自己誠實點,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最基本就需要commit,付出時間,以及有一個把事情做好的心態,而不是滿足最低要求。你細心留意一下,每週把時間花在甚麼地方,是不是你想做的事情?」
甲:「你沒有興趣,不commit的東西,很易反映出來,例如你沒有留意上一份面試的CEO到底在那裡讀書、面試官的名字你也不會留意,你只想背完範文然後希望有奇跡出現,可是你又知道不會有奇跡,於是就想出一堆安慰自己的藉口,例如沒這麼快見功呀、自己很緊張呀之類,卻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被我追問之下,你先拋出model answer 敷衍我,說會多練習、自己不夠經驗、有其他事務纏身很忙、新手練習很困難呀之類。再追問之下就現出原形了:根本你不想改變現狀,連練習也沒有做。」
甲:「勉強做自己不想做的東西,做不好,又沒錢收,根本在浪費自己生命。而且沒有改變的實際行動,也是在浪費我的生命,跟你說這麼多,我也不知有多少能穿得透你的大腦皮層,可是不說我又超不爽,罷了。」
*******************************************************
記得《How not to write a novel》一書入面講過,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會避諱,即使「你個口好臭」這類講事實的評語,往往都需要累積不少友誼才說得出口。
我想是時候碌一碌友誼咭了。
星期一, 12月 27, 2010
2010 年回顧
儲錢x元:錢是有了,但全部pk客都未找數
運動52回:25次
讀12本書:14
考N4能力試:達成
MGS漫畫:畫不成,實驗証明真係要學某IT才俊話齋,放自己三兩個月假先至做得到
最主要是9月底打後接得太多job,其中一單job的management太差,結果就是前線(即是我)付出沉重代價,陪上整個10月和11月,挨到病左好幾次,同期撞正老豆結婚,要整邀請卡、禮儀書、thank you card、揀禮服等,雖然戥佢高興但同時真係覺得麻q煩。
今年最大進步係開了新工種,可以開發手機apps (當然我只是負責見客策劃和設計環節)。最大轉折莫過於接到某跨國大財團的job,被飛起,然後又再吃回頭草,有時很難怪生意人迷信,因為整個事情發展不離開高人預測。
來年前半部大致已有打算,一月繼續忙到爆廠,二月是馬拉松和新年還有同人祭,同樣爆。假如真的試放三兩個月假的話,三至六月是最佳時機。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少了些安排,對,小弟又回歸單身行列,過程和原因就不多講了,主要因為我所知的跟大家差不了多少,都是一頭霧緒。原本她是老爸婚禮的伴娘,臨時臨急說不來,伴娘一時不易找,令大家都很困擾。
運動52回:25次
讀12本書:14
考N4能力試:達成
MGS漫畫:畫不成,實驗証明真係要學某IT才俊話齋,放自己三兩個月假先至做得到
最主要是9月底打後接得太多job,其中一單job的management太差,結果就是前線(即是我)付出沉重代價,陪上整個10月和11月,挨到病左好幾次,同期撞正老豆結婚,要整邀請卡、禮儀書、thank you card、揀禮服等,雖然戥佢高興但同時真係覺得麻q煩。
今年最大進步係開了新工種,可以開發手機apps (當然我只是負責見客策劃和設計環節)。最大轉折莫過於接到某跨國大財團的job,被飛起,然後又再吃回頭草,有時很難怪生意人迷信,因為整個事情發展不離開高人預測。
來年前半部大致已有打算,一月繼續忙到爆廠,二月是馬拉松和新年還有同人祭,同樣爆。假如真的試放三兩個月假的話,三至六月是最佳時機。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少了些安排,對,小弟又回歸單身行列,過程和原因就不多講了,主要因為我所知的跟大家差不了多少,都是一頭霧緒。原本她是老爸婚禮的伴娘,臨時臨急說不來,伴娘一時不易找,令大家都很困擾。
星期二, 10月 12, 2010
為何讀日文
上星期日N4課程告一段落,從此以後就是跟日本人上課了,連去廁所都要先用日文講,即使急到賴奪門而出,解決過後仍要回答老師的どうして?(賴屎的日文點講?あの...えと...)
暫時上了兩堂,同學們都用僅有的日文自保,上課時大家都低頭,避免跟老師有眼神接觸。香港人老師講過,上日本人課,同伴是很重要的,可惜原班同學不是退出就是分發到別班,要生存還得靠自己打醒精神。
所謂生存是甚麼?就是每星期都有的默書、漢字測試和考文法,以及應付每堂的講課。
其實,交不到功課,老師是不理的。不懂答,張開黑洞10秒以上,老師也會放過你,考試只要50分合格就可以,所以我也搞不懂為甚麼要這麼緊張。
第一堂自我介紹其中一題就是為何讀日文?坦白講我到這一刻都想不到點解。
上年只是為了兌現自己的new year's resolve,膽粗粗跟W走去報名,一讀就差不多兩年。自問不是特別喜歡日本偶像,日本的電視劇,也不是特別喜歡看,日本動漫嘛,看中文也很方便,至於看AV更加不須懂日文 (女優含著器官那些嗯嗯啊啊場面,連對白都沒有啦XD)
可是,試過在清晨或夜晚抄寫生字,或者溫習功課時,又有點明白為甚麼要繼續學日文了,因為有一種近似練功精進的感覺。打機練得再厲害,下意識知道這些技巧是「無用」的(恕小弟被舊式價值觀涂毒),讀日文,好像很有「意義」,沒有浪費生命。
就正如考試前夕,有些人會不願溫書,卻很努力執拾房子、做運動、整理電腦檔案夾之類,是種心理上的逃避兼補償機制。面對生活上十萬個棘手問題,在溫習的時候,都會簡化成眼前的一句文法或幾隻生字,溫習後,會覺得自己好像做了點有意義的事情,暫時不須想工作。
近期另一個體會,就是投身社會工作久了,腦袋會漸漸失去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雖然社會上很多職業都需要處理鑊鑊新鮮鑊鑊甘的問題,但是坐定定聽書、發問、做功課、應付測驗,用上是另一組腦筋。就正如勞動和運動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天天擔泥不等於健康就會變好。現在上日本人老師的課,每堂要stay sharp,雖然累,都是個很好的exercise。
其實學日文的目標是甚麼?平心而論,再讀三數年頂多等於日本人的中學生水平,自問沒有去日本工作的打算,也未必會在日資公司工作,「畢業」後根本不知道一身平庸武功可以有甚麼用。再說,升上3~2級時很易被學校殺班,學院間互不承認,被殺班後隨時要重頭讀起,往後的路絕對不易行,換來又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東西,其實很笨的。
重點大概是修行的過程,日復日上班下班吃喝拉睡,感覺十分頹廢。不讀日文也行,讀英文法文甚至練氣功也可,總之是讓自己有種精進增長的感覺。富豪們說養生之道是「不退休」,不退休都有機會將公司當成安老院,最好有些一生都可以修練的東西,令自己腦筋保持活躍。
講開又講,日文書封面設計和排版都是一流的,打日文書釘,應該是賞心樂事,希望快點修到那個水平就是。
暫時上了兩堂,同學們都用僅有的日文自保,上課時大家都低頭,避免跟老師有眼神接觸。香港人老師講過,上日本人課,同伴是很重要的,可惜原班同學不是退出就是分發到別班,要生存還得靠自己打醒精神。
所謂生存是甚麼?就是每星期都有的默書、漢字測試和考文法,以及應付每堂的講課。
其實,交不到功課,老師是不理的。不懂答,張開黑洞10秒以上,老師也會放過你,考試只要50分合格就可以,所以我也搞不懂為甚麼要這麼緊張。
第一堂自我介紹其中一題就是為何讀日文?坦白講我到這一刻都想不到點解。
上年只是為了兌現自己的new year's resolve,膽粗粗跟W走去報名,一讀就差不多兩年。自問不是特別喜歡日本偶像,日本的電視劇,也不是特別喜歡看,日本動漫嘛,看中文也很方便,至於看AV更加不須懂日文 (女優含著器官那些嗯嗯啊啊場面,連對白都沒有啦XD)
可是,試過在清晨或夜晚抄寫生字,或者溫習功課時,又有點明白為甚麼要繼續學日文了,因為有一種近似練功精進的感覺。打機練得再厲害,下意識知道這些技巧是「無用」的(恕小弟被舊式價值觀涂毒),讀日文,好像很有「意義」,沒有浪費生命。
就正如考試前夕,有些人會不願溫書,卻很努力執拾房子、做運動、整理電腦檔案夾之類,是種心理上的逃避兼補償機制。面對生活上十萬個棘手問題,在溫習的時候,都會簡化成眼前的一句文法或幾隻生字,溫習後,會覺得自己好像做了點有意義的事情,暫時不須想工作。
近期另一個體會,就是投身社會工作久了,腦袋會漸漸失去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雖然社會上很多職業都需要處理鑊鑊新鮮鑊鑊甘的問題,但是坐定定聽書、發問、做功課、應付測驗,用上是另一組腦筋。就正如勞動和運動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天天擔泥不等於健康就會變好。現在上日本人老師的課,每堂要stay sharp,雖然累,都是個很好的exercise。
其實學日文的目標是甚麼?平心而論,再讀三數年頂多等於日本人的中學生水平,自問沒有去日本工作的打算,也未必會在日資公司工作,「畢業」後根本不知道一身平庸武功可以有甚麼用。再說,升上3~2級時很易被學校殺班,學院間互不承認,被殺班後隨時要重頭讀起,往後的路絕對不易行,換來又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東西,其實很笨的。
重點大概是修行的過程,日復日上班下班吃喝拉睡,感覺十分頹廢。不讀日文也行,讀英文法文甚至練氣功也可,總之是讓自己有種精進增長的感覺。富豪們說養生之道是「不退休」,不退休都有機會將公司當成安老院,最好有些一生都可以修練的東西,令自己腦筋保持活躍。
講開又講,日文書封面設計和排版都是一流的,打日文書釘,應該是賞心樂事,希望快點修到那個水平就是。
星期三, 3月 24, 2010
入行時沒人告訴我這些...
做freelance designer日子都不短,多少累積點失敗經驗。近來耳聞目睹好些案例,跟自己的頗類似,總括一下:
1. 覆email/SMS
客戶傳來資料,最好的做法是簡單覆一個「收到了,謝謝」(received with thanks.)或者acknowledged, thank you。
大多數freelancer的毛病就是從來不覆email 或很遲才回信。可能在學校教design的professor本身也是這類人。無疑,覆email是看似簡單實質很煩的一件事。尤其靈感泉湧時,突然要覆email就像小便中途突然收掣一樣,很辛苦之餘,心事未了,時間隔得太久又拉不出來。
設定處地,send email的客戶遲遲未見回覆,有如投石入無底洞,都非常慘。
久石讓前輩的做法是:儘量將「創作」和「行政」的工序分開,集中在某些時段處理行政工作,因為創作時行政工作往往做得不好,反之亦然。
2. 潛水
大多數人,承諾辦事無貨交,會選擇消失:不接電話,不回應,當個潛水員。默默地把手上的東西做好才出現,甚至有些人覺得既然脫期多時,可能已被客戶炒魷,索性永遠消失。
自問曾經是潛水王,臨床實驗証明,潛水後壓力更大,對所有incoming call 都變得格外敏感 (沒來電顯示者尤甚)。通常我們認為需要潛水的時候,浮面主動向客戶說明清楚反而更好,或許要挨鬧,後果未必如想象般嚴重。
客戶最怕潛水freelancer,脫期事小,求安心事大。不少客戶並無打算在截稿日找閣下斬立決。假如事前已知道時間危危乎或者趕不上,早早找客戶講明狀況的話,多數都可以有額外寬限時間,又或者通常可以跟客戶洽談一個解決方案,當然最好把時間預得充裕些,不要讓自己陷入需要潛水的困境啦!
3. 出quote
初出道的freelancer要估市價已夠頭痛了,之後更煩麻的環節是出quotation。其實上網查quotation template 已經大把可以參考,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 最好加上「首期」(deposit)的金額,工作開始時客戶就要先付。有些電影製作人項目金額大(十萬或以上),時間長,會用 3:3:4,即30%/30%/40% 分開三期找數。金額不高的,可選擇50/50,介乎二者間,則可以3/7或者4/6,重點是給自己一個保障。
有些客戶習慣佔designer平宜,想你「砌個樣版試試」才考慮,通常小弟對這類客就不予考慮。但偶然條件吸引,折衷做法是:一手交樣版,一手交deposit,最多金額訂細些。客戶連少少誠意費都不願付,就無謂浪費時間,因為九成沒好下場。
** 出 quote必須確保客戶簽署然後每人keep一個copy,因為這已是具約束力的合約。
** project 名稱不能太簡單,但亦不宜太詳細,例如「網站設計」就是太簡單。「網站設計20 pages,each page 600 words, css layout + flash banner + royalty free music x 3 + stock photos x 5」就把自己綁得太死。兩種極端例子小弟都試過,總之要花點時間經驗拿捏。
** 最好在quote的某處註明自己的銀行戶口號碼及戶口名字,方便對方出票或直接入數給你。
4. 作息
1. 覆email/SMS
客戶傳來資料,最好的做法是簡單覆一個「收到了,謝謝」(received with thanks.)或者acknowledged, thank you。
大多數freelancer的毛病就是從來不覆email 或很遲才回信。可能在學校教design的professor本身也是這類人。無疑,覆email是看似簡單實質很煩的一件事。尤其靈感泉湧時,突然要覆email就像小便中途突然收掣一樣,很辛苦之餘,心事未了,時間隔得太久又拉不出來。
設定處地,send email的客戶遲遲未見回覆,有如投石入無底洞,都非常慘。
久石讓前輩的做法是:儘量將「創作」和「行政」的工序分開,集中在某些時段處理行政工作,因為創作時行政工作往往做得不好,反之亦然。
2. 潛水
大多數人,承諾辦事無貨交,會選擇消失:不接電話,不回應,當個潛水員。默默地把手上的東西做好才出現,甚至有些人覺得既然脫期多時,可能已被客戶炒魷,索性永遠消失。
自問曾經是潛水王,臨床實驗証明,潛水後壓力更大,對所有incoming call 都變得格外敏感 (沒來電顯示者尤甚)。通常我們認為需要潛水的時候,浮面主動向客戶說明清楚反而更好,或許要挨鬧,後果未必如想象般嚴重。
客戶最怕潛水freelancer,脫期事小,求安心事大。不少客戶並無打算在截稿日找閣下斬立決。假如事前已知道時間危危乎或者趕不上,早早找客戶講明狀況的話,多數都可以有額外寬限時間,又或者通常可以跟客戶洽談一個解決方案,當然最好把時間預得充裕些,不要讓自己陷入需要潛水的困境啦!
3. 出quote
初出道的freelancer要估市價已夠頭痛了,之後更煩麻的環節是出quotation。其實上網查quotation template 已經大把可以參考,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 最好加上「首期」(deposit)的金額,工作開始時客戶就要先付。有些電影製作人項目金額大(十萬或以上),時間長,會用 3:3:4,即30%/30%/40% 分開三期找數。金額不高的,可選擇50/50,介乎二者間,則可以3/7或者4/6,重點是給自己一個保障。
有些客戶習慣佔designer平宜,想你「砌個樣版試試」才考慮,通常小弟對這類客就不予考慮。但偶然條件吸引,折衷做法是:一手交樣版,一手交deposit,最多金額訂細些。客戶連少少誠意費都不願付,就無謂浪費時間,因為九成沒好下場。
** 出 quote必須確保客戶簽署然後每人keep一個copy,因為這已是具約束力的合約。
** project 名稱不能太簡單,但亦不宜太詳細,例如「網站設計」就是太簡單。「網站設計20 pages,each page 600 words, css layout + flash banner + royalty free music x 3 + stock photos x 5」就把自己綁得太死。兩種極端例子小弟都試過,總之要花點時間經驗拿捏。
** 最好在quote的某處註明自己的銀行戶口號碼及戶口名字,方便對方出票或直接入數給你。
4. 作息
通常freelancer的感覺都是守夜神,工作至通宵達旦,實驗証明,無論多年輕,儘量不要挨夜。頭腦清醒,判斷力及效率會大幅提升。而且夜睡遲起,即使時間上有充足睡眠,情緒會逐步走下坡,原因不明,大概多見陽光人會開朗點之類。新聞不時報導廣告公司的設計人因長期睡眠不足,患上抑鬱症自殺成功的案例,推斷是長期缺乏休息,令腦分泌失調所致。
七、八年前,我相信人可以不斷直踩做job,事實上不可能。一日中只有三兩小時能夠思考複雜問題,再有四五小時可以繪畫做設計,然後的時間思考力和創作力都已大幅下降,marginal return變低。一般而言全力工作12小時已見頂,長期超出這個工時,身心會出毛病。
人體有其極限,通常挑戰極限是值得尊敬的壯舉,挑戰工時極限只是戇居,以前見到有砌稿人誇口經常直踩72小時通頂,依然生龍活虎做事醒目etc,李小龍也武功蓋世,但他練到三十幾歲就仙遊,我還想活多幾年。
星期一, 12月 28, 2009
香港是(不是)我家
之前在新香港人的博客讀到一篇講香港人前途的文章,大意是內地已掌握相關經驗,連香港人中層及後勤工序都可以接替,香港人不想食塞米,應該快快接發達國家的外判工作云云。
留言問:假如內地人搶得香港的後勤工作,為甚麼不能再搶外國那份?作者並沒回答,後來也見不到有關的新文章。
暫時依小弟所見,內地人跟香港人最大差距是外語能力,其次是專業精神或者香港人常掛在口邊的common sense(其實並不common)
香港劣勢是地租貴,人工高。相比下,內地人提高自身能力,遠較香港調低租金容易。
讀過陳冠中的《香港:下一個十年》,香港本土意識源於八九十年代,在此之前,Baby Boomer父母大多是走難偷渡,找個中途站歇歇,適逢時勢,六七十年代製造業高速增長,才落地生根矣。
換言之,「香港是我家」,只因為之前三兩代人碰巧在香港搵到食,才有安居樂業的想法。來年通脹凍薪兼港元貶值,樓價繼續被外來熱錢捧到高一高,「安居」和「樂業」早已不太可能,正如陳冠中所講,香港人在八九十年代錯失轉營為知識經濟的機會,錯愛金融地產,長遠已無大發展。見識過新學制,未來接棒有甚麼人材,亦母須多費唇舌。
新香港人如要保飯碗,不如向自己的親生阿爺學習,把香港當成中途站,放眼世界。
留言問:假如內地人搶得香港的後勤工作,為甚麼不能再搶外國那份?作者並沒回答,後來也見不到有關的新文章。
暫時依小弟所見,內地人跟香港人最大差距是外語能力,其次是專業精神或者香港人常掛在口邊的common sense(其實並不common)
香港劣勢是地租貴,人工高。相比下,內地人提高自身能力,遠較香港調低租金容易。
讀過陳冠中的《香港:下一個十年》,香港本土意識源於八九十年代,在此之前,Baby Boomer父母大多是走難偷渡,找個中途站歇歇,適逢時勢,六七十年代製造業高速增長,才落地生根矣。
換言之,「香港是我家」,只因為之前三兩代人碰巧在香港搵到食,才有安居樂業的想法。來年通脹凍薪兼港元貶值,樓價繼續被外來熱錢捧到高一高,「安居」和「樂業」早已不太可能,正如陳冠中所講,香港人在八九十年代錯失轉營為知識經濟的機會,錯愛金融地產,長遠已無大發展。見識過新學制,未來接棒有甚麼人材,亦母須多費唇舌。
新香港人如要保飯碗,不如向自己的親生阿爺學習,把香港當成中途站,放眼世界。
星期六, 12月 19, 2009
公司的煩惱
人生三千煩惱絲,早已不復一大半。飛髮過海肉酸,今時今日,理個skinhead look亦很普遍。
近日事忙,頭頂雜草叢生,亟欲剷之而後快,今日終於有空到東洋小店10 minutes just cut。
新人髮理師接下這個3mm剪草job,不消五分鐘完事,然後他滿臉尷尬問:「先生,請問你...要唔要個梳?」(梳是用完即棄品,每人光顧後均有送贈)
聞之苦笑,反問「你覺得有無需要?」
「sorry呀,其實係公司policy,前排總公司鬧我地,所以呢排剪左幾個3mm客都逼住要問。」
*****
想起早陣子學日語,日本人詢問對方是否想做某件事,有種特定的句式,例如「去不去吃午飯」(昼ごはんを食べに行きませんか),會加上一個否定的虛詞,好讓對方能體面地拒絕你。
換在小弟的case,理髮師其實可以講「個梳都唔要喇可?」,至少問起來沒那麼突兀,假如我想起還有其他的毛需要梳理,亦可以答「無謂浪費啦,我keep返。」
新人理髮師聞之稱善,希望幫到忙啦!
近日事忙,頭頂雜草叢生,亟欲剷之而後快,今日終於有空到東洋小店10 minutes just cut。
新人髮理師接下這個3mm剪草job,不消五分鐘完事,然後他滿臉尷尬問:「先生,請問你...要唔要個梳?」(梳是用完即棄品,每人光顧後均有送贈)
聞之苦笑,反問「你覺得有無需要?」
「sorry呀,其實係公司policy,前排總公司鬧我地,所以呢排剪左幾個3mm客都逼住要問。」
*****
想起早陣子學日語,日本人詢問對方是否想做某件事,有種特定的句式,例如「去不去吃午飯」(昼ごはんを食べに行きませんか),會加上一個否定的虛詞,好讓對方能體面地拒絕你。
換在小弟的case,理髮師其實可以講「個梳都唔要喇可?」,至少問起來沒那麼突兀,假如我想起還有其他的毛需要梳理,亦可以答「無謂浪費啦,我keep返。」
新人理髮師聞之稱善,希望幫到忙啦!
星期二, 11月 24, 2009
what money cant buy
按此連結進入
GENZOMAN
我成日覺得,無受過專業插畫訓練既人如我,係永遠畫唔出呢類作品。
而我自己雖然極想擁有呢個水平,但係無呢個時間,亦未必有天份。
有朋友經常講,佢犧牲左xyz abcd 咁多野,日練夜練,先至練到一身畫功。你只要同樣日練夜練也可以。
記得風雲漫畫中,剛踏入黃金歲月的無名,跟花屆花甲的劍聖把酒談心,劍聖為練絕世武技,放棄一切人生樂趣。無名嘆曰「師兄你錯過左好多野喎。」
武林中人話不投機半句多,互搏一招,原來無名比劍聖強不知幾多倍,並練成最頂峰的「天劍」。
「下!你咁勁都唔話我知?」
「sorry,唔想hurt到你。飲酒啦。」
(忍喊)「好,我劍聖平生不飲,今日賀你一杯!」
本來十分無腦的肌肉打鬥港漫,正是因為呢類情節,增添不少深度。有時放棄一切搏命苦練,到頭來都不如對方30天輕輕鬆鬆練好神功,頓時不知如何是好。
劍聖就是「少時苦練功,老來一場空」的代表。搏命練,練到了,又如何呢?
日日苦練,都不代表甚麼。記得乜乜巨聲有位參賽者衰左,喊咁口話「我日日練架喇...唔好fail我啦...」
事實上,日日練錯,結果也是錯。無天份,無師傅,就算有移山的愚公,也成不了事。
古時候的風雲漫畫,間有這類神來之筆,可能後來馬sir發左達,越來越是是但但了。
GENZOMAN
我成日覺得,無受過專業插畫訓練既人如我,係永遠畫唔出呢類作品。
而我自己雖然極想擁有呢個水平,但係無呢個時間,亦未必有天份。
有朋友經常講,佢犧牲左xyz abcd 咁多野,日練夜練,先至練到一身畫功。你只要同樣日練夜練也可以。
記得風雲漫畫中,剛踏入黃金歲月的無名,跟花屆花甲的劍聖把酒談心,劍聖為練絕世武技,放棄一切人生樂趣。無名嘆曰「師兄你錯過左好多野喎。」
武林中人話不投機半句多,互搏一招,原來無名比劍聖強不知幾多倍,並練成最頂峰的「天劍」。
「下!你咁勁都唔話我知?」
「sorry,唔想hurt到你。飲酒啦。」
(忍喊)「好,我劍聖平生不飲,今日賀你一杯!」
本來十分無腦的肌肉打鬥港漫,正是因為呢類情節,增添不少深度。有時放棄一切搏命苦練,到頭來都不如對方30天輕輕鬆鬆練好神功,頓時不知如何是好。
劍聖就是「少時苦練功,老來一場空」的代表。搏命練,練到了,又如何呢?
日日苦練,都不代表甚麼。記得乜乜巨聲有位參賽者衰左,喊咁口話「我日日練架喇...唔好fail我啦...」
事實上,日日練錯,結果也是錯。無天份,無師傅,就算有移山的愚公,也成不了事。
古時候的風雲漫畫,間有這類神來之筆,可能後來馬sir發左達,越來越是是但但了。

星期二, 11月 10, 2009
真人真事
無時間,但覺得應該寫寫。
以前有兩位朋友,女的是蒲精和性女,男的是外國大財團公子。
其餘細節不贅,總之兩人非常恩愛,然後分手。
女的受不了旁人的眼光,因為旁人覺得這是癩蝦毛跟天鵝肉的錯配。
我無法知道那位旁人講過甚麼陰損說話,但事實上,朋友間無人認為他們錯配,因為圈子裡鬼佬配港女的組合太多,見怪不怪。
女生歸納旁人的言行舉止,然後用來印証「我是否襯不起他?」
「他這麼望著我,肯定認為我襯不起。」
「她笑得這麼輕篾!想我知難而退嗎?」
於是,女生決定,在男方說分手之前,先行止蝕。甚至最後rationalize說自己提早「放生」這個優質男生,是為他好。
男生做足一切長遠準備,見過歐洲的富豪家長,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來香港重新發展,結果不知自己做錯了甚麼。
只要有心,我們可以証明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全世界都看你不起、以及分手後,你活得比以前更好。
以前有兩位朋友,女的是蒲精和性女,男的是外國大財團公子。
其餘細節不贅,總之兩人非常恩愛,然後分手。
女的受不了旁人的眼光,因為旁人覺得這是癩蝦毛跟天鵝肉的錯配。
我無法知道那位旁人講過甚麼陰損說話,但事實上,朋友間無人認為他們錯配,因為圈子裡鬼佬配港女的組合太多,見怪不怪。
女生歸納旁人的言行舉止,然後用來印証「我是否襯不起他?」
「他這麼望著我,肯定認為我襯不起。」
「她笑得這麼輕篾!想我知難而退嗎?」
於是,女生決定,在男方說分手之前,先行止蝕。甚至最後rationalize說自己提早「放生」這個優質男生,是為他好。
男生做足一切長遠準備,見過歐洲的富豪家長,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來香港重新發展,結果不知自己做錯了甚麼。
只要有心,我們可以証明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全世界都看你不起、以及分手後,你活得比以前更好。
星期六, 10月 31, 2009
回港發展
朋友問應否回港發展,我答 a very big no
香港除了夜生活比較方便之外,整體的quality of life必然下降,因為香港人的氛圍是怨憤:怨政府、地產商、政棍甚至抱怨其他人在抱怨,總之在香港生活,每天都有很大部份的時間精神用來抱怨或者接觸外來的怨氣,另一種氛圍是緩慢但肯定的絕望,每天我們看著自己的優勢慢慢被超越,沒有對策。
另外,之前的工作經驗就算不被write off都打折扣,人工肯定少一大截 (朋友是做船務及文書相關的工作) 打折扣後的人工要交租生活,日子會很拮据。
在美加,最忙的事情是想法子kill time,心情輕鬆得多。
朋友說,留在美國,很寂寞。
一把年紀回港從新開始,很難識到新的交心友。
想找港人男友,無疑機會必然較美國多,但競爭同樣非常大,有妹妹仔、同齡參賽者以及北方佳麗,七除八扣,機會不比美國好。
至於寂寞,30歲後,同齡的香港朋友成家立室、生小孩,要麼工作忙得吃緊,大家相距只是一兩小時車程,但半年未必見一次,豈不是更寂寞?
反正朋友在美國生活開始穩定,先站穩陣腳,再想法子都不遲。
香港除了夜生活比較方便之外,整體的quality of life必然下降,因為香港人的氛圍是怨憤:怨政府、地產商、政棍甚至抱怨其他人在抱怨,總之在香港生活,每天都有很大部份的時間精神用來抱怨或者接觸外來的怨氣,另一種氛圍是緩慢但肯定的絕望,每天我們看著自己的優勢慢慢被超越,沒有對策。
另外,之前的工作經驗就算不被write off都打折扣,人工肯定少一大截 (朋友是做船務及文書相關的工作) 打折扣後的人工要交租生活,日子會很拮据。
在美加,最忙的事情是想法子kill time,心情輕鬆得多。
朋友說,留在美國,很寂寞。
一把年紀回港從新開始,很難識到新的交心友。
想找港人男友,無疑機會必然較美國多,但競爭同樣非常大,有妹妹仔、同齡參賽者以及北方佳麗,七除八扣,機會不比美國好。
至於寂寞,30歲後,同齡的香港朋友成家立室、生小孩,要麼工作忙得吃緊,大家相距只是一兩小時車程,但半年未必見一次,豈不是更寂寞?
反正朋友在美國生活開始穩定,先站穩陣腳,再想法子都不遲。
星期二, 10月 27, 2009
英國人
我認,我和多數美國佬一樣,對英國口音有softspot。在電影、劇集或遊戲中,無論甚麼角色,只要講英國口音就會對他大大加分。
當然並非英國舶來就照單全收,比較老粗的英式/澳洲口音,例如District 9入面的僱傭兵隊長就不在此列。
廣告狂人第三季中,主角的廣告公司賣給英國人之後,故事就加插好幾位英國人。英國佬談吐用字頗堪玩味,話說併購後公司大地震,英國CFO擢升某員工,他說 we are charting the course of transition right now, there will be details to come. 這些帶有航海意味的字眼令人想起英帝國風光一時的航海霸業。
另外留意到英國文化,美國佬做事七情上面,劇集中某美國人高層被炒魷後,大發老脾掃文件掟野,冷眼旁觀的英國助理淡然說 You Americans don't know how to handle your emotions, that's unbecoming. (你們美國人不懂處理自己的情緒,真失禮)
後來英國助理進駐前高層的辦公室,他的CFO上級立刻過來制止 We just fired one third of their work force, it is unseemly to go through their pockets. (我們剛炒掉他們三份一的員工,再搜刮他們並不得體)
助理連忙答 Of course, it was presumptuous. (當然,冒昧了。)
後來,英國CFO跟主角飯局,祝酒的用句也很有意思。Like Bordeaux the grape, may we all get better with time. (願我們像波爾多的葡萄一樣,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好。)
某次提到一個彷英國品牌London Fog的案子,英國CFO聽罷笑說 How ludicrous! There is no fog in London, there is no London Fog...Never was, it was the coal dust from the Industrial era, Charles Dickens and what not. (真荒唐!倫敦從來沒有霧的,那是工業年代的煤炭塵,被狄更斯等文人的大話渲染。)
****************************
剛讀完Jon Steel的perfect pitch,全書最好看就是2012年倫敦申辦奧運的剖釋,作者將演辭全數收錄,逐句分釋講辭背後的功用和含意。英國佬不是present自己的城市這麼單純,事前更加盤算如何拆解不同interest groups的心理,例如評委會主要講法文,貝理雅就突然以一口流利法文示人,試問大家有無可見過奧巴馬講國語呢?普京更加出了名不懂也不願講英文啦。(OK, 陸克文的國語是一流的,但他露得太多手,shock value等於零。)
假如奧巴馬團隊有讀過這本書,應該明白2016奧運美國是必輸的,因為奧委會一直都想在南美辦奧運,奈何基建不足無法成事,2012的倫敦奧運其中一部份就是承諾建造可拆卸重用的基建,供下屆奧運使用(即是南美城市啦)。
至於為甚麼英國人能夠在申辦奧運前對各種利害關係抓得這麼清楚?這是我極想了解的問題。
****************************
最初我在推想,可能是英國人特別崇尚某些高貴的人文精神,例如崇尚fair play和人權等等,可是越想越多反証例子,打開iTune聽到Paul Oakenfold的remix版Oliver Twist,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亦反映英國工業革命年代的殘酷史實:童工、缺乏社會福利的孤兒、資源極度向資本家傾斜等等,又不見得很fair很有人權,跟現在的中國差不了多少。
偶然跟才子E提起這個問題,他的答案頗到肉:英國佬有五百多年的統治殖民地經驗,擅忖心術,而且英國佬極度自信,看他們常自嘲就知道了。
以前讀過「暖昧的日本人」,到底有無同類的書講英國人呢?
星期五, 9月 18, 2009
無手無腳
在地鐵見到力克胡哲 (Nick Vujicic) 的海報,假如上帝用麵團造人,祂造力克時明顯手頭上不夠麵團,所以力克一出世就沒有手腳。
心中有兩種相反又同樣valid的觀點:力克是上天一個殘酷的玩笑,但上天更殘酷的後著是用現實令他接受甚至感謝身受的頭一個玩笑,而且,還得四處宣揚他是多麼幸福。
另一個相反的觀點,就是一個人無論受多大的挫折,主觀意志可改變現實並克服眼前困境。
兩種想法一正一負,其實沒有衝突可以並存。
鬼佬諺語謂 when God closes one door, he opens another. 這句話通常有鼓勵作用,但用來解釋絕境也同樣解得通:上帝把天堂的門關上了,然後打開地獄之門!嘿!
如果將來有套電影名叫Gates of Hell,我買重注這句話九成九會用來做tag line。
心中有兩種相反又同樣valid的觀點:力克是上天一個殘酷的玩笑,但上天更殘酷的後著是用現實令他接受甚至感謝身受的頭一個玩笑,而且,還得四處宣揚他是多麼幸福。
另一個相反的觀點,就是一個人無論受多大的挫折,主觀意志可改變現實並克服眼前困境。
兩種想法一正一負,其實沒有衝突可以並存。
鬼佬諺語謂 when God closes one door, he opens another. 這句話通常有鼓勵作用,但用來解釋絕境也同樣解得通:上帝把天堂的門關上了,然後打開地獄之門!嘿!
如果將來有套電影名叫Gates of Hell,我買重注這句話九成九會用來做tag line。
星期五, 8月 07, 2009
難易度
之前見CK叔叔鬧「新一代年輕人不願嘗試」云云,一眾網友亦樂抒己見分析到底新一代出了甚麼問題,
想到一個點子沒人提出來,不妨在此分享我的兩毫子。
西人才子Alain de Botton 曾經講過:在大多數場合下,人無法暸解自身的價值地位,必須透過別人意見或比較才成。
換個角度想想,遇上未知情況,多數人對問題的難易度拿捏也不太準。一般反應都是兩極,有少數人會非常樂觀,更多人會因未知變得恐懼。
除了那些腦袋少條筋的樂觀少數,大多數人碰到未知的難題都會尋找別人意見,因為人性習慣透過別人告訴我們事情有多難/多易。
例如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Alive (逃出生天)前段一幕,飛機失事墜落雪山,生還者紛紛從殘骸爬出來收搭殘局。某個乘客發現腰際插住一根鐵枝,可能因為冰天雪地,傷口只是有點麻,他走去問生還者中比較有主見的領隊:「我這樣算不算很嚴重?」
領隊答:「挑!小意思,幫手救人啦!」
乘客別過頭準備轉身,冷不防領隊一手把鐵枝拔出來,原來插得頗深有巴掌般長,也不算小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 Harry Potter Half Blood Prince其中一幕,話說榮恩擔心輸掉比賽茶飯不思,哈里假裝讓他喝下必勝幸運藥水,榮恩立時容光煥發,在場上大獲全勝。
換在今日現實生活,我們有太多指標去証實一件事難、不可行、不值得花心神等等。第二代香港人所以在七八十年代創出生路,經濟趨勢固然是客觀因素,主觀上當年沒有人告訴他們甚麼是「難」或「不可能」,根據呂大樂所講,第一代香港人(即Baby Boomer的父母)為口奔馳,抽不出太多時間管教甚至micro manage,比較寬容,相反第三、四代香港人從小已經有很多來自父母的no no no。
再看社會氛圍,以前溫拿樂隊唱「猛衝刺我哋步步就高升 人人夠賣力老虎都要拚,齊心就事成」,現在陳小春唱「工作壓力大得分秒想報警」「不希望為了成就變成事業動物,可是更怕前景變得更模糊」
對比兩個不同年代的歌詞,你說哪個年代的氛圍鼓勵人積極解決難題?
又參考1988年政府的禁毒campaign,當時標題是「遠離毒品」,廣告片最末一句是:「你有無關心同留意你既仔女?」
現在政府跟你講「不可一,不可再」,這是蠢到極的口號,記得以前渣古老闆介紹,看到英國NLP高人Derren Brown的示範短片,他在地下鐵問人在何處下車: What stop...thinking about it, what stop...thinking about it...what stop are you getting off at?
大多數人經此一問,立刻忘記何處下車。因為大腦聽到的訊息是 stop thinking about it,自然就想不起來啦。
香港政府近期的禁毒廣告,最入腦的可能是At17 那句「天造之材,不進迷陣」或者農夫重覆地rap「不不不,唔係乜都得」,對於毒海青年其實已無多大禁毒效果,對普通人反而變成「不要行差踏錯」的暗示,Derren Brown問你兩句已經這般厲害,天天耳濡目染地「不不不」又會如何?
難易度的 frame of reference 亦可以跟科技成反比。話說黑人讀設計時,final year 功課要做些文字特效短片,當時電腦比較慢,教授們亦不太懂電腦技巧,所以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很相似,做得好那幾位同學,則花了無數心血對著電腦慢慢勾勒,大家望著不太出色的功課,紛紛在嘆「啊真難真辛苦,不是人做的...」
原來沒有電腦的年代,要做這些特效反而不是太難,用幻燈片機投射在不同物料上面已經辦得到,只不過我們全班都在flash和photoshop裡鑽牛角尖矣。
想到一個點子沒人提出來,不妨在此分享我的兩毫子。
西人才子Alain de Botton 曾經講過:在大多數場合下,人無法暸解自身的價值地位,必須透過別人意見或比較才成。
換個角度想想,遇上未知情況,多數人對問題的難易度拿捏也不太準。一般反應都是兩極,有少數人會非常樂觀,更多人會因未知變得恐懼。
除了那些腦袋少條筋的樂觀少數,大多數人碰到未知的難題都會尋找別人意見,因為人性習慣透過別人告訴我們事情有多難/多易。
例如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Alive (逃出生天)前段一幕,飛機失事墜落雪山,生還者紛紛從殘骸爬出來收搭殘局。某個乘客發現腰際插住一根鐵枝,可能因為冰天雪地,傷口只是有點麻,他走去問生還者中比較有主見的領隊:「我這樣算不算很嚴重?」
領隊答:「挑!小意思,幫手救人啦!」
乘客別過頭準備轉身,冷不防領隊一手把鐵枝拔出來,原來插得頗深有巴掌般長,也不算小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 Harry Potter Half Blood Prince其中一幕,話說榮恩擔心輸掉比賽茶飯不思,哈里假裝讓他喝下必勝幸運藥水,榮恩立時容光煥發,在場上大獲全勝。
換在今日現實生活,我們有太多指標去証實一件事難、不可行、不值得花心神等等。第二代香港人所以在七八十年代創出生路,經濟趨勢固然是客觀因素,主觀上當年沒有人告訴他們甚麼是「難」或「不可能」,根據呂大樂所講,第一代香港人(即Baby Boomer的父母)為口奔馳,抽不出太多時間管教甚至micro manage,比較寬容,相反第三、四代香港人從小已經有很多來自父母的no no no。
再看社會氛圍,以前溫拿樂隊唱「猛衝刺我哋步步就高升 人人夠賣力老虎都要拚,齊心就事成」,現在陳小春唱「工作壓力大得分秒想報警」「不希望為了成就變成事業動物,可是更怕前景變得更模糊」
對比兩個不同年代的歌詞,你說哪個年代的氛圍鼓勵人積極解決難題?
又參考1988年政府的禁毒campaign,當時標題是「遠離毒品」,廣告片最末一句是:「你有無關心同留意你既仔女?」
現在政府跟你講「不可一,不可再」,這是蠢到極的口號,記得以前渣古老闆介紹,看到英國NLP高人Derren Brown的示範短片,他在地下鐵問人在何處下車: What stop...thinking about it, what stop...thinking about it...what stop are you getting off at?
大多數人經此一問,立刻忘記何處下車。因為大腦聽到的訊息是 stop thinking about it,自然就想不起來啦。
香港政府近期的禁毒廣告,最入腦的可能是At17 那句「天造之材,不進迷陣」或者農夫重覆地rap「不不不,唔係乜都得」,對於毒海青年其實已無多大禁毒效果,對普通人反而變成「不要行差踏錯」的暗示,Derren Brown問你兩句已經這般厲害,天天耳濡目染地「不不不」又會如何?
難易度的 frame of reference 亦可以跟科技成反比。話說黑人讀設計時,final year 功課要做些文字特效短片,當時電腦比較慢,教授們亦不太懂電腦技巧,所以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很相似,做得好那幾位同學,則花了無數心血對著電腦慢慢勾勒,大家望著不太出色的功課,紛紛在嘆「啊真難真辛苦,不是人做的...」
原來沒有電腦的年代,要做這些特效反而不是太難,用幻燈片機投射在不同物料上面已經辦得到,只不過我們全班都在flash和photoshop裡鑽牛角尖矣。
星期一, 6月 15, 2009
萬變不離其宗
(減壓廢up文章,不喜勿看)
以前看這些短片會很驚嘆,嘩真厲害可以將對手當公仔般舞來舞去,然後身旁的師兄就會勉勵說:「練多十年,你都可以好似佢咁!你睇下詠春幾勁?」
現在見識比當年稍長,明白不是詠春強弱的問題。人體關節有某些弱點,在適當時候略為施力就可以將之截停、絆跌甚至折斷。片中師傅絆跌對手的招式,我在kajukenbo、俄國的軍用格鬥術示範、印尼獸形拳和合氣道的短片都有見過,無論招式怎樣變,人類關節活動法則和弱點都是不變的。練半年和練十年都好,找對位置下手,效果都會相近,並非甚麼武俠小說的神奇內功。
一套拳法有多「強」,我個人的定義是能否有效地exploit及defend這些弱點。而有效的意思,是普通人學了都會有成效,並不需要頂級的反射神經或體能。
以前略為學過一點詠春,回想起來當時的師兄弟們眼界十分狹窄,大家都只掛心把自己的姿勢「練好」。至於練好有甚麼用、怎樣算練得好、其他門派怎樣練,自然是不理了,免得「分心」。
後來在youtube看一些詠春的片子,最奄悶也是其他(香港的)詠春門人叫囂「他的手法不正宗」「這不是詠春!」,頂你宜家係考試要答model answer嗎?
我並不相信一套有效的格鬥術需要練十幾年,也不信只顧自己一派就是好,各門各派有其長短,最腦殘就是放大自己的長處忽視短處,偏偏多年來最常見就是這類近乎宗教狂熱的詠春門人。
常說練武是修心養性,但養甚麼性則人人言殊說不清。這篇文章寫得很簡明實在:老實練拳
卸責聲明:小弟無武術根砥,體能平常,練武之人看不順眼母須花時間撩我講手,請回到文章第一行。
星期三, 4月 29, 2009
膚淺
我的膚淺是這樣:
1. 對文學、歷史、哲學沒有研究,讀過幾套沙翁的play,都是中學英語課必修讀物
2. 對國際時事一概不通,分不出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以為新西蘭和紐西蘭是兩個不同的地方之類
3. 自己本行美術史沒有太深入認識,上次讀美術史是學堂年代的事
4. 不看時裝雜誌,不聽流行曲,音樂口味停留在 90s' oldies
5. 曾經以為武術只有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泰拳和詠春,西洋拳無得出腳所以唔打得
6. 沒有打鬥爆炸驚嚇場面的電影不看,有精彩色情場面則例外,但只會看有關片段
7. programming 還停留在actionscript 2, 粗通CSS,validation RIA UI等東西已沒碰
8. 沒有上過素描課,不懂透視以及人體比例
9. 雖然可勉強跑10km, 但做不多過20次掌上壓就收皮
10. 對金融投資概念偏低,迷信2628 和2800,曾經迷信5號仔,好彩
11. 估計自己的砌稿速度其實偏慢,不懂執相 (ok. 不太難的退地移花接木我是懂的)
不可能今年內每一項都修正,亦不應只向某些項目傾斜(如工作相關),挨過5月的deadline後要仔細想想。
1. 對文學、歷史、哲學沒有研究,讀過幾套沙翁的play,都是中學英語課必修讀物
2. 對國際時事一概不通,分不出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以為新西蘭和紐西蘭是兩個不同的地方之類
3. 自己本行美術史沒有太深入認識,上次讀美術史是學堂年代的事
4. 不看時裝雜誌,不聽流行曲,音樂口味停留在 90s' oldies
5. 曾經以為武術只有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泰拳和詠春,西洋拳無得出腳所以唔打得
6. 沒有打鬥爆炸驚嚇場面的電影不看,有精彩色情場面則例外,但只會看有關片段
7. programming 還停留在actionscript 2, 粗通CSS,validation RIA UI等東西已沒碰
8. 沒有上過素描課,不懂透視以及人體比例
9. 雖然可勉強跑10km, 但做不多過20次掌上壓就收皮
10. 對金融投資概念偏低,迷信2628 和2800,曾經迷信5號仔,好彩
11. 估計自己的砌稿速度其實偏慢,不懂執相 (ok. 不太難的退地移花接木我是懂的)
不可能今年內每一項都修正,亦不應只向某些項目傾斜(如工作相關),挨過5月的deadline後要仔細想想。
星期二, 2月 17, 2009
舊同學聚
不打算去。
人比人自卑係一個理由,但不是全部,頂籠佔一半。就算我突然發大達拿埋廣告金帆獎漫畫新人獎特首金紫荊都好,一樣唔想去,唔想聽人曬命,亦唔想曬人。
通常呢d聚會場合都係悶到震:十幾年前已經無乜兩句,十幾年後突然間會好多野傾咩?之前去過幾次舊同學聚會,一係聽佢地呻自己點慘 (哎也,蝕左幾十個,雖然係閒錢,都肉痛丫嘛),一係就聽佢地的搞笑野 (嘿,我公司個老闆,勁搞笑,佢每日八點鐘一定返到公司,唔早唔遲,你話係咪好好笑丫哈哈哈哈)
仲有,就係會收到好多唔係好熟既舊同學乘機派紅色炸彈,低手既會即場派,一般會當日問你抄電話地址,然後再派。挑,十幾二十年無聯絡,好熟呀?無飲野下話?分分鐘你娶邊個我都未必望得到,你個準老婆/老公對在下只而言係一個概念,小弟最怕概念股。五舊水人情我去和居和居刷返餐燒雞串好過啦,飽到嘔都得。
最後一樣,都幾煩既,就係a原來唔妥b,b又同c曾經行埋過,d係離左婚既第四者之類。查實現在搞blog友聚多少都有類似問題,根據六度分離定律,每次聚會不能多人,否則總會有死對頭組合出現。
大家分道揚鑣咁多年,興趣視野朋友圈都超級唔同,當中有好多人假如唔係舊同學的話,根本無興趣同佢傾計,大家無乜共通話題,勉強講股票時事,對方都係勉強答。假如要keep in touch,facebook或多或少已經keep左,你知道我未死,我知你仍在生,夠了。
真係想keep in touch 果班人,查實十幾年來一直有keep,有心的,自然會想法子聯絡。亦都乘機感謝一眾舊同學仲記得小弟,前生修到。
大堆頭式的同學聚,thanks but no thanks,玩得開心d。
老爸果隻圓滑,自問一世都學不來,公司全棟大樓千幾人上下一致通過開先例同佢慶生,個extended network要好勁先至做得到。
**********
題外話,連d機友都開始一個二個結婚擺酒,第日可能連機舖都無得蒲囉。
人比人自卑係一個理由,但不是全部,頂籠佔一半。就算我突然發大達拿埋廣告金帆獎漫畫新人獎特首金紫荊都好,一樣唔想去,唔想聽人曬命,亦唔想曬人。
通常呢d聚會場合都係悶到震:十幾年前已經無乜兩句,十幾年後突然間會好多野傾咩?之前去過幾次舊同學聚會,一係聽佢地呻自己點慘 (哎也,蝕左幾十個,雖然係閒錢,都肉痛丫嘛),一係就聽佢地的搞笑野 (嘿,我公司個老闆,勁搞笑,佢每日八點鐘一定返到公司,唔早唔遲,你話係咪好好笑丫哈哈哈哈)
仲有,就係會收到好多唔係好熟既舊同學乘機派紅色炸彈,低手既會即場派,一般會當日問你抄電話地址,然後再派。挑,十幾二十年無聯絡,好熟呀?無飲野下話?分分鐘你娶邊個我都未必望得到,你個準老婆/老公對在下只而言係一個概念,小弟最怕概念股。五舊水人情我去和居和居刷返餐燒雞串好過啦,飽到嘔都得。
最後一樣,都幾煩既,就係a原來唔妥b,b又同c曾經行埋過,d係離左婚既第四者之類。查實現在搞blog友聚多少都有類似問題,根據六度分離定律,每次聚會不能多人,否則總會有死對頭組合出現。
大家分道揚鑣咁多年,興趣視野朋友圈都超級唔同,當中有好多人假如唔係舊同學的話,根本無興趣同佢傾計,大家無乜共通話題,勉強講股票時事,對方都係勉強答。假如要keep in touch,facebook或多或少已經keep左,你知道我未死,我知你仍在生,夠了。
真係想keep in touch 果班人,查實十幾年來一直有keep,有心的,自然會想法子聯絡。亦都乘機感謝一眾舊同學仲記得小弟,前生修到。
大堆頭式的同學聚,thanks but no thanks,玩得開心d。
老爸果隻圓滑,自問一世都學不來,公司全棟大樓千幾人上下一致通過開先例同佢慶生,個extended network要好勁先至做得到。
**********
題外話,連d機友都開始一個二個結婚擺酒,第日可能連機舖都無得蒲囉。
星期日, 2月 15, 2009
小遊行
遊行過後,當然想看看報紙怎樣寫。
結果乜都無。
可能人數太少了,無乜報章報導。至少公信第一就無份。
後來網上報章講逾百人遊行抗議,關於抗議的名目口徑不一,似乎傳統的傳媒掌握不到這次的遊行主旨所在,是以隨便說是網民向「宗教團體家暴條例立場抗議」。
人數也肯定不止「逾百人」吧?明顯記者hea寫又怕寫錯。黑人在遊行隊伍中間位置,前面至少都有百餘人,後面的人數相若甚至更多,2xx人是保守估計,樂觀點我相信有三至四百人的,大會估計有八百人,如真的有這個數當然好。但單憑一個facebook group 召集到三幾百人,已毫不簡單。
對於網絡上發生的事,傳統傳媒幾乎完全掌握不到,早陣子有社論說報紙銷量急跌,報界已踏入夕陽存亡之秋。對黑人來說,傳統傳媒僅限於用來verify一件事是否有發生,想得到一個比較深入和中肯的分析通常會上網尋找答案。
上網搜尋的結果,倒是見到意見分成兩極,全是非友即敵:教徒們已不再搬出甚麼理據,是天國近了你看這麼多敵基督湧出來等等的經文。持反調者搬出一堆又一堆的資料指証耶教右派的打手捏造研究資料和民意。
去到後來已是互相指摘,沒有討論餘地。
問題是掌握話語權的右派勢力無需要談判,處於劣勢又鬆散的網民怨氣也得不到宣洩,worst case是:網管法例照樣通過,警方高調打壓異見網站 (如高登),網民手法轉趨地下,並採用更激烈的方式對抗。
當然,香港人比起美國人,實在暴不出甚麼樣子。香港人現實怕事,無槍械,缺乏足夠的化學、物理和土木知識製作有效的爆炸品,絕大多數網民更缺乏組織力和行動力,應該不會構成太大威脅吧 (希望)。
因為要在政府合署來一單oklahoma,損失可不止是大樓和人命,外資見你香港暴民咁恐怖,走都走唔切,到時就真係攬住一齊死。
結果乜都無。
可能人數太少了,無乜報章報導。至少公信第一就無份。
後來網上報章講逾百人遊行抗議,關於抗議的名目口徑不一,似乎傳統的傳媒掌握不到這次的遊行主旨所在,是以隨便說是網民向「宗教團體家暴條例立場抗議」。
人數也肯定不止「逾百人」吧?明顯記者hea寫又怕寫錯。黑人在遊行隊伍中間位置,前面至少都有百餘人,後面的人數相若甚至更多,2xx人是保守估計,樂觀點我相信有三至四百人的,大會估計有八百人,如真的有這個數當然好。但單憑一個facebook group 召集到三幾百人,已毫不簡單。
對於網絡上發生的事,傳統傳媒幾乎完全掌握不到,早陣子有社論說報紙銷量急跌,報界已踏入夕陽存亡之秋。對黑人來說,傳統傳媒僅限於用來verify一件事是否有發生,想得到一個比較深入和中肯的分析通常會上網尋找答案。
上網搜尋的結果,倒是見到意見分成兩極,全是非友即敵:教徒們已不再搬出甚麼理據,是天國近了你看這麼多敵基督湧出來等等的經文。持反調者搬出一堆又一堆的資料指証耶教右派的打手捏造研究資料和民意。
去到後來已是互相指摘,沒有討論餘地。
問題是掌握話語權的右派勢力無需要談判,處於劣勢又鬆散的網民怨氣也得不到宣洩,worst case是:網管法例照樣通過,警方高調打壓異見網站 (如高登),網民手法轉趨地下,並採用更激烈的方式對抗。
當然,香港人比起美國人,實在暴不出甚麼樣子。香港人現實怕事,無槍械,缺乏足夠的化學、物理和土木知識製作有效的爆炸品,絕大多數網民更缺乏組織力和行動力,應該不會構成太大威脅吧 (希望)。
因為要在政府合署來一單oklahoma,損失可不止是大樓和人命,外資見你香港暴民咁恐怖,走都走唔切,到時就真係攬住一齊死。
訂閱:
文章 (Atom)